中德科學家揭示甘薯起源“謎題” 有助保障糧食安全

  上海8月21日電 (記者 鄭瑩瑩)北京時間8月21日,上海辰山植物園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聯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研究所和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Plants》上共同發表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論文。

  甘薯是中國第四大農作物,年產量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據介紹,每年中國的甘薯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80%以上,但複雜的遺傳背景一直制約着甘薯的研究。

中德科學家揭示甘薯起源“謎題” 有助保障糧食安全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Plants》上刊發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論文。 中科院 攝

  上海辰山植物園的楊俊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他在上海受訪時稱,該研究通過新育品種泰中6號,去解析了甘薯的整個基因組,從而可以追溯整個甘薯的起源歷史。

  楊俊介紹,甘薯基因組共有約4.4億個鹼基對。雖然近年來高通量測序技術日新月異,但解析多倍體基因組仍然面臨着巨大障礙。該研究不僅將絕大部分基因組序列定位到對應染色體上,還通過全新生物信息學方法,將六倍體的六組染色體分開,從而揭示:在甘薯的90條染色體中,有30條染色體來源於其二倍體祖先種,另外60條染色體來源於其四倍體祖先種;約50萬年前,二倍體祖先種和四倍體祖先種之間的一次種間雜交孕育了今天的重要作物,這一發現解決了甘薯起源的謎題。

  “通過目前以及後續的研究,我們可以界定甘薯最初的‘祖先’,從而可以更好地利用甘薯的近源野生種,提升常規育種進程,為甘薯的增產以及抗性育種提供更好的材料,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甘薯品種,有助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據悉,這項國際甘薯基因組計劃開始於2014年,歷時18個月完成,而後耗時1年多進行整理發佈。該研究得到德國洪堡基金會、中國科技部等的資助。(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2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德科學家揭示甘薯起源“謎題” 有助保障糧食安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