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掉進20萬創業補貼陷阱:最後被告上法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鉛筆道,作者丨付豔翠

只是為了申請20萬政府補貼,創業者劉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20萬補貼未到手,先支付了中介費,還莫名揹負一筆P2P貸款,並被後者告上法庭。

大約3年前,一位匯桔網的業務員找到他,表示並承諾能幫助他申請20萬元的政府項目補貼,但有一個條件:提前按照20%比例支付中介費,如果沒有申請成功,可以全額退款。

中介費的支付方式很不一般:劉偉只需先支付8000元,剩餘32000元可通過“擔保機構”解決。

關鍵的貓膩出現了:業務員口中的“擔保機構”,其實就是匯桔網自己旗下的P2P貸款公司(知商金融)。

匯桔網左手幫創業者申請補貼,右手貸款給創業者,讓其提前繳納中介費,最終,中介費提前流入自己口袋,貸款又落到了創業者肩上。一次服務成功賺了兩次錢:中介費 金融費。

而這一切,竟是在劉偉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2018年,劉偉確實如願拿到了補貼,但數字僅為4萬元,遠非當初承諾的20萬元。而3年前,他從匯桔網旗下公司貸款的32000元,也已滾到了5-6萬元。

近日,以欠錢不還為由,劉偉被告上了法庭

據鉛筆道記者瞭解到,劉偉的經歷並非個案。事件中的“匯桔網”主營業務為知識產權、科創服務,過去7年融資6輪,已披露融資額就高達18.9億元,號稱2019年平台交易額達400億元。

6月15日,鉛筆道已聯繫匯桔網相關工作人員,並將相關問題通過郵件向對方確認,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匯桔網簽訂中介合同其實是簽了AB合同,創業者稀裏糊塗就借了金融公司的錢。”杭州創業者劉偉(化名)向鉛筆道介紹,與匯桔網簽署的A合同顯示,簽訂合同即直接拿走創業者補貼提成4萬;B合同是金融平台的3.2萬借貸合同。

劉偉是一位連續創業者,2016年,匯桔網的一位韓姓業務員找到他時,當時的他經營着一家科技類公司。彼時,杭州正推出一項面對科技類和文化創意類的“雛鷹計劃”,無償資助申報項目,資助條件是在杭州註冊成立不超過5年、註冊資金在500萬元以內的科技類、文化創意類企業,資助金額為20-80萬元。

據該業務員介紹,匯桔網可以做“雛鷹計劃”申報服務,幫劉偉公司申請20萬元的資助。“當時,業務員説‘雛鷹計劃’申請成功後,他們公司會抽成到賬的20%;如果申請失敗,也只是損失籤合同時所交的費用。”

作為連續創業者,劉偉此前也曾自己申請過“雛鷹計劃”,只是沒有成功。他了解到,匯桔網作為2013年7月成立的企服類公司,2016年交易額達52億元。他還打聽到,在杭州的政府申報項目,有50%是通過匯桔網申請的。

考慮到申請該項目的企業非常多,是否能申請下來還是需要專業的人來。經過一番盤算後,劉偉覺得這場交易十分可行。如果申請成功則拿到一筆資金,若不成功,公司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於是,劉偉當下就決定與匯桔網合作。

在籤合同時,韓姓業務員又向劉偉表示,為了防止項目申請成功後,出現創業者不按合同支付“中介費”的情況,需要一箇中介金融平台做擔保。也就是金融平台作為擔保第三方,將中介費先支付給匯桔網,劉偉則需要和金融平台簽訂一份擔保合同。

“出於對匯桔網品牌的信任,我覺得對方説的也有道理,各自防範風險,所以我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這一要求。”在沒有仔細考察合同細則的前提下,經匯桔業務員的指導,劉偉分別與上海聯瑞和廣州知商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兩份合同。

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劉偉簽署合同所涉及的兩家企業均隸屬於匯桔網。

其中,與上海聯瑞的這份項目諮詢服務合同顯示,甲方應在合同之日起3日內,一次性支付給乙方4萬元。若甲方未能立項,甲方有權向乙方書面提起退款請求,乙方扣除相應的成本費用0元,並將剩餘的款項退還給甲方,且雙方同意解除合同。

因為匯桔網許諾了不需要劉偉支付這4萬元的成本費用,所以就有了第二份合同。

按照前面的介紹,劉偉簽訂的第二份合同本該是一份擔保合同,如今看來卻實際上一份借貸合同。這份合同顯示,劉偉需要向知商金融“借款”32000元,借款年化率為10%,借款時間為6個月,還款分期月數也為6個月。

劉偉回憶,他還支付了8000元現金給匯桔網的業務員,加上這“擔保”的32000元,正好是4萬元整。

請輸入圖説

合同都簽好了,劉偉就開始等待,等待業務員告訴他申請成功的消息。

如今,也正是這份稀裏糊塗的“擔保合同”,讓他現在後悔不已。

據劉偉介紹,公司的“雛鷹計劃”後來確實成功申請下來了,但與當初説好的有很大出入。首先,當年就該申請成功的雛鷹計劃,是在次年才申請成功的。等政府公佈名單後,還需要交一系列的材料,公司到2018年才拿到錢。

“如果這樣也沒什麼,只是晚兩年而已。”但更關鍵的是,兩年過去,劉偉拿到的補貼並不是匯桔網承諾的20萬元,而是4萬元。

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還為此額外揹負了一筆債。此前籤合同時,他已經支付了8000元,如果按照4萬元的到賬補貼款計算,8000元正好能充當服務費(補貼的20%)。所以劉偉就沒有再關心此事,且當時與他聯繫的業務員也已經離職。

然而就在上個月,劉偉突然接到知商金融(匯桔網旗下)的催款電話,稱其有5、6萬元的貸款需要還給金融公司。“如果不是接到催款電話,我都快將與匯桔網的事情忘了。”

翻開當初的合同,劉偉才得知,當時自己簽署的合同並不是簡單的擔保合同,而是一份借貸合同,且當初籤的合同顯示,他已經通過貸款方式把3.2萬元支付給了匯桔網。

得知此事後,劉偉與匯桔網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繫,希望進一步瞭解情況。但此前的韓姓業務員早已經拿到提成離職,並將其拉黑。

如今匯桔網派了新的工作人員和他溝通,但對方表示,需要按照合同執行。對方表示,“合同上不是擔保關係,而是借貸關係。”

在交涉中,對方業務員對劉偉表示,這份合同本身就是屬於借貸關係的合同,既然劉偉已經簽署了合同,不管怎樣都需要按照合同執行。並表示,“説白了你這個錢我收回來,我也沒有提成,提成已經被之前的業務員拿過了。”

最近,在交涉不成的情況下,匯桔網旗下的知商金融已經對劉偉進行起訴。“他們説我欠錢不還。”劉偉無奈道。

劉偉認為,籤合同時明顯是有漏洞的。一方面是提成問題,當初業務員説到款的費用提成,結果變成了理想到全款的提成;另一方面,當初業務員在簽訂合同時進行了誤導,明明是貸款合同,卻説成是擔保合同。

之後,劉偉表示,會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雖然已經簽署了合同,但這種AB合同的情況明顯有問題。不過,我也做好了敗訴的準備,畢竟兩個合同不知道能否有關聯。”

劉偉稱,之所以選擇對該事件曝光,是要給創業者一個警示作用。即便平時很忙,但一定要加強合同意識,也希望其他創業者不要再被騙。

對於以上問題,6月15日,記者詢問匯桔網官方線上客服,對方稱讓鉛筆道將問題發送至客服郵箱,鉛筆道將內容通過郵件告知對方後,截至發稿,匯桔網並未回覆。

匯桔網隸屬於廣州博鰲縱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業公司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台,成立於2013年。

其發展背後也不乏資本助推,算得是資本眼中的明星企業。過去7年,匯桔網完成了6輪融資,除去3輪尚未披露金額,另外3輪的融資總額就累計多達18.9億元人民幣,其估值在2018年就號稱超過100億人民幣,並登上《2018胡潤全球獨角獸榜》。

匯桔網CEO謝旭輝曾對外表示,去年起公司的交易額超400億元,合同的營收是30個億。但遺憾的是,也正是這家獨角獸公司,最近卻接連陷入欠薪和合同糾紛。

據瞭解,去年,就有員工爆料,匯桔網開始拖欠工資。在職場社交軟件脈脈上,有認證為匯桔網員工的網友發帖指出了公司欠薪的問題。該網友表示,“領導説是老闆謝旭輝在高管羣説的,12月份的工資要在現在的基礎上再推遲2個月,也就是4月份再發。”

疫情期間,也有媒體爆出匯桔網大規模裁員的新聞。甚至有匯桔網員工爆料,稱公司不但不發工資,還強制員工買公司產品,不買就從工資里扣。

此外,匯桔網旗下的P2P平台知商金融,除了提供知識產權抵押貸款外,辦理其他業務但資金不足的客户也可在此貸款。但從去年底開始,網上就陸續有投資者指出知商金融無法退出,客服聯繫不上等問題。此前,網貸之家上還有一位投資者表示:“投資到期了沒有回款,收益也沒有,本金未經同意就被投到了3月期。”

同時,與劉偉相似遭遇的創業者,還不在少數。

據天眼查顯示,“廣州博鰲縱橫”自身風險包括67條,且該公司曾因服務合同糾紛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訴的有7條,且公司創始人謝旭輝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成為“老賴”。

另一邊,鉛筆道通過黑貓投訴搜索關鍵詞“匯桔網”,發現有8家創業公司投訴,均與其有合同糾紛。

其中,一位創業者稱與匯桔網簽署企業服務合同,合同期一年,承諾一年內無法履行合同,則全額退款(5000元)。但直至合同到期,匯桔網不但沒按照合約履行約定,説好的退款也遲遲沒有下落。

也有用户在2019年與匯桔網簽訂合約,當時,對方説能申請下來40萬的政府補貼,還承諾交58000元最少拿到58萬元,不成功全額退款。但申請的一審就沒有通過,現在距離申請退款已經過去半年,還是遲遲沒有説法。

今年4月,還有媒體報道稱,某受害企業負責人組建了一個“匯桔網集體退款羣”,到4月,掃碼進羣的利益相關企業就已超過50家。

接連的欠薪、合同糾紛,讓匯桔網這家獨角獸公司陷入重重迷霧之中。

(聲明:鉛筆道披露此現象只為行使媒體監督職責,維護創業者羣體的公共利益,只是就事論事,並不針對企業,不存在刻意誤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9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掉進20萬創業補貼陷阱:最後被告上法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