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説過“第三代水果”嗎?這個詞並不是新詞,很多野果就屬於第三代水果,也就是具有開發價值,但是尚未大面積種植的水果。那麼第三代水果有種植前景嗎?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種植騙局,野果怎麼可能會有銷路呢?
實際上,有不少野果早已實現了人工種植,例如八月炸、布福娜、軟棗獼猴桃等,前景看好。還有一種野果,刺梨,甚至發展成了產業鏈,為當地的種植户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成了當地的致富果。
刺梨渾身是刺,它和梨並不相似,反而長得有點像小菠蘿,因此有人也叫它刺菠蘿。在野果之中,刺梨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在幾百年前,人們就會用刺梨來釀酒了。尤其是在刺梨的盛產區黔西一帶,人們用刺梨和糯米一起釀製糯米酒,又香又甜,就連女子也能連喝好幾杯。
刺梨之所以特別適合入酒,與它濃郁香氣分不開,並且它的維C含量非常高,營養價值也高,是藥食兩用的野果,人們把它和酒釀在一起,也提高了酒的價值。在貴陽的縣誌上,也特意提到了刺梨的作用,對它讚譽有加。
作為雲貴高原上廣泛分佈的野果,刺梨也吸引了很多人的視線,人們早就開始對這一資源進行開發,並且實現了大規模的栽培。刺梨好種,直接扦插在土裏就能活,當年栽下之後,等到第二年就能掛果。
它是一種灌木,生長速度快,無需過多的化肥就能長得很好,掛果之初果量並不多,等到第三年枝條蔓延開來,掛果量就非常高了。由於刺梨並不以銷售鮮果為主,所以果實大小倒不是主要的,掛果量越多越好,不用疏果。
如今隨着農業技術的進步,人們進一步研究出了無籽的刺梨,更加方便後續深加工。
在以前,收穫的刺梨不便於保存,加工方式以刺梨乾為主,後來隨着深度開發,不再侷限於刺梨乾,而是開發做成了刺梨果汁,在如今的飲料市場上也佔據了一席之地。
此外刺梨酒、刺梨果醬等產品也逐步開發,圍繞着果汁、飲品、食品、酒類等方向進行精細的開發,整個刺梨行業的發展欣欣向榮。
目前國內種植刺梨規模較大的地區有貴州、湖南、四川等地的山區地帶,在北方地區,河南省開封一帶也引進了刺梨種植,依託黃河古道,刺梨也生長得非常好。
作為一種野果,刺梨的鮮果採摘期不長,每年也就七八月份的那幾十天的時間可以採摘,算下來採摘期不足30天,掛果期短。
而且刺梨並不是一下子全部成熟,而是一批一批熟的,所以在採摘期到來的時候,種植户都非常忙碌,每天去地裏忙着採摘成熟的刺梨,一天都不能休息。成熟的刺梨顏色變黃,太陽直射的那一面會變成紅色,此時的刺梨果香四溢,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去掉刺之後咬上一口,酸甜可口。在一些地方,這刺梨鮮果也有銷路,有些人會專門買回去榨汁喝。
讀者朋友們,你們的家鄉有刺梨嗎?你吃過刺梨嗎?歡迎留言説説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