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分房睡後女兒一直説擠,看完監控後,媽媽不淡定了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綜合

看到一個新聞,有一位媽媽説,自從和孩子分房睡後,女兒一直説太擠了,媽媽納悶牀也不算小,怎麼會擠呢?

於是就安裝了監控,想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兒。

沒想到,看完監控後,哭笑不得。

原來是奶奶擔心孩子分房睡不習慣,半夜偷偷跑到孩子房間,和孩子擠一張牀睡。

隔代愛是真愛。

然而,隔代愛經常太滿,不小心就成了溺愛,甚至引發家庭矛盾。

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中,麥迪娜就因與婆婆的育兒觀有分歧上了熱搜。

麥迪娜主張放養式育兒,而婆婆唯恐孫子出事,處處小心。

孩子剛撿起地上的拖鞋,婆婆一個箭步衝上去,一把打掉孩子手裏的拖鞋。

婆婆嫌拖鞋髒,麥迪娜則不滿婆婆嚇了孩子一跳。

麥迪娜讓孩子扶着桌腿站起來,婆婆怕碰到孩子的頭,又一個箭步衝上去,抱起了孩子。

一直坐在孩子身邊的麥迪娜覺得婆婆不信任她,一臉不悦。

麥迪娜覺得孩子好奇心強,在地上爬來爬去有好處。

婆婆卻説,地毯上有蟎蟲,太髒。

即使穿襪子這樣的小事,婆媳倆也爭論不休。

麥迪娜説穿襪子會得濕疹,婆婆説地上涼,一定要穿襪子。

夫妻倆給孩子光腳拍照,婆婆趕緊給孩子穿上襪子。

麥迪娜覺得不好看,給孩子脱了,婆婆轉頭又給孩子穿上。

面對倆人的爭執,姜潮無計可施,只能無奈地搖頭:

“兩個女人在一起就是面子問題,媽媽覺得她是孩子的奶奶,老婆覺得她是孩子的媽媽,在這件事情上一定要爭一下,到底要聽誰的。”

在中國,隔代養育非常普遍,可因為育兒觀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又使很多家庭陷入了困境。

01 隔代分歧成了家裏的定時炸彈

看到一個新聞,一位男子報警説被老婆打了,原因竟然是奶奶幫孫子寫作業。

孩子平時都是爺爺奶奶照顧,因為疫情,一直沒上幼兒園。

為了不讓孩子天天看電視,妻子給孩子佈置了作業,讓奶奶督促完成。

可到了週五,孩子沒完成作業,又想出去玩,奶奶就幫忙做了幾頁。

妻子看到後,大發雷霆。

妻子覺得老人幫助寫作業,性質惡劣,讓丈夫去和奶奶溝通。

丈夫卻遲遲未動,還一直強調“這又不是什麼大問題。”

妻子越來越氣,拿起棍子打了丈夫一棍。

於是,兩人就陷入了爭吵和抓扯,警察來了才平息。

兩代人不同的育兒觀,彷彿家裏的定時炸彈,不知什麼時候就爆炸了。

一旦爆炸,沒一個人能夠逃脱。

不久前,一位媽媽連扎自己7刀,原因讓人痛心。

6歲的兒子調皮搗蛋,媽媽警告無效,一氣之下揍了兒子一頓。

婆婆看到後,又心疼又氣憤,把她罵了一頓。

而兒子仗着有奶奶撐腰,像仇人一樣瞪着自己,向自己示威。

婆婆的責備,兒子的挑釁,內心突然湧起的憤怒和怨恨,難以自制。她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狠狠刺向了自己……

心理學家曾奇峯老師説,中國家庭的根本問題,就是界限不清的問題。

大多數隔代養育的矛盾,實際上就是兩代人之間的關係矛盾。

年輕父母將育兒責任推給老人,老人又容易忘記“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老人覺得自己沒日沒夜照顧孩子,對孩子自然有話語權,難免獨斷專行。

年輕夫婦覺得老人育兒理念陳舊,方法不當。

一方面依賴老人的幫襯,一方面又嫌棄老人的做法,從而矛盾重重。

夫妻關係的弱化更使矛盾火上澆油。

丈夫覺得妻子小題大做,妻子責備丈夫偏向自己的父母。

三代人的關係糾葛中,每個人都有委屈,都覺得自己付出太多,都在盡力爭奪自己的權力。

在這些爭奪和糾紛中,老人本是為了幫襯子女,看到的卻是子女夫妻間漸行漸遠,家庭分裂。

大家本是為了愛孩子,卻傷孩子最深。

02隔代分歧最受傷的是孩子

人們常説,婆媳不和,老公就是受氣包,其實,孩子才是最難受的那個。

朋友説,3歲的兒子最近總是發脾氣,還常常摔東西。

她一靠近孩子,孩子就推開她。

奶奶一接近,孩子就大嚷:“你走,我不喜歡你。”

朋友老公長期在外地工作,她一直和婆婆不和,可是要上班,孩子又必須婆婆幫忙帶。

她們一邊彼此嫌惡,一邊又必須生活在一起。

她上班後,婆婆總當着孩子的面,説她的不好。

她回家後,又常常問孩子,奶奶做了什麼不好的事。

雙方都把孩子當成了不良情緒的發泄口。

孩子生活在一個彼此嫌隙的氛圍中,變得越來越冷漠和暴躁。

孩子不知道大人之間的是非紛爭,卻能夠敏感地捕捉到彼此之間的情緒變化。

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我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教育的不當有關係。

在各種矛盾交織,衝突激烈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看到的是烏煙瘴氣,感受不到温暖和愛。

一個終日生活在媽媽和奶奶互相詆譭中的男孩,如何看待身邊的女性?

一個整日生活在爸爸和爺爺惡語相向中的女孩,又如何看待身邊的男性?

03 隔代養育的高級形式

有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老人成了帶娃的主力軍。

3歲以上的兒童中,主要由長輩照顧的佔40%。

隔代教養其實不全是問題,很多三代人的生活,也是其樂融融。

一個“6旬老人帶娃9年,獲得了三項專利”的新聞,讓人心生感慨。

老人不僅樂於幫女兒帶娃,還喜歡解決帶娃中出現的問題。

姥姥發明的圍嘴和肚兜都獲得了外觀專利,姥爺發明的玩具也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

姥爺表示,在教育下一代的同時,不僅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樂趣。

其實,兩位老人有自己的秘訣,即: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帶孩子雖然很瑣碎,他們卻始終保持着生命的爆發力。

一手帶娃,一手追求自己的生活。

尤其是姥姥,60多歲開始學鋼琴,學英語,參加唱歌比賽。

隔代養育並不是那麼難,找到彼此相處的界限,都可以和平共處。

老人無論對隔代的愛有多濃,始終要清楚,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

孩子的養育和管教,父母有第一決定權。

老人不要喧賓奪主,更不要因為孩子而爭寵。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明白,只有給足孩子陪伴,孩子才會把自己當作最親和最依戀的人。

同時,也不要忽視了老人的心理需求,不要把老人當成全天候免費保姆。

下班後、假期時,要主動承擔起育兒責任,給老人放個假,鼓勵老人有時間出去會會友,跳跳廣場舞、放鬆身心。

老人不一味溺愛,主動學習育兒知識,與時俱進。

子女懂得老人的辛苦,多多分擔,心懷感恩。

隔代養育一樣可以皆大歡喜。

作者:粟言,秉承匠人精神,打磨走心文字;以我點點粟言,予你一束微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