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廣汽新能源在上海搞了場發佈會,高調發布了Aion Y這台新車。這是一台廣汽新能源宣傳造勢了至少三四個月的新車,一直以來,這車主打的就是大空間,在前期的很多宣傳中,大多數人都下意識地認為,這一定是一台緊湊級SUV。再結合宣傳中的所謂彈匣電池之類的亮點,如果有一個合理的定價,這車很可能會對新勢力的走量車產生巨大沖擊。
結果廣汽新能源還真就給了個非常震撼的價格。Aion Y起步價只要10.59萬(460公里),頂配也就才14.99萬(600公里)。實話説單看這個定價和續航,你很難不得出“這車的性價比真的很厲害,新勢力估計要被吊打了”的結論。
的確,這很可能是上海車展前夕發佈的一大堆傳統車企的純電新車裏,綜合性價比最高的一個。但關於這車,仍然有一些大家需要多加留意的地方。
Aion Y主打大空間,但不意味着能和新勢力比
首先,Aion Y的產品定位是非常明確的:這就不是一台走智能化的車,而是一台針對性極強的高性價比車,打的就是新勢力,又或者説,Aion Y的狙擊對象有兩個,威馬EX5,和零跑C11。
EX5和C11是目前新勢力高性價比車型的兩個代表作,也是目前為止威馬和零跑的主力走量車,如果Aion Y真能幹趴這兩台車,那就必然是意味着傳統車企對新勢力的攻擊取得成效了。但是,Aion Y雖然一直主打大空間,但這輛車本身,其實根本不可能有多大的空間。
Aion Y的車身三圍是4410x1870x1645mm,軸距2750mm,在車型定位上屬於小型SUV。而威馬EX5在定位上屬於緊湊型SUV,車身長度4585mm,比Aion Y大一級。零跑C11就更大了,C11的起步價就已經比Aion Y的頂配還高,而且C11是一台中型SUV,車長接近4米8,比Aion Y高了2個級。這三台車根本不能放在一起對比。
而且就算是定價,Aion Y也未必有那麼高的性價比。首先無論EX5還是C11,本身定價都比Aion Y更高。C11目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零跑的產能嚴重跟不上),入門的那個15.98萬根本沒排產,就算是17.98萬的中配,目前也還要加價才能提到車。
而威馬EX5已經屬於生命週期末端的車,它的繼承者W6下個月就會正式交付。目前EX5處於清庫存階段,儘管官方指導價是14.98萬起步,但現在很多店都能提供12-13萬落地的價格。甚至有EX5車主在一些論壇裏炫耀,他只用了12.1萬就落地了一台EX5。
而Aion Y這車就我們目前所得到的消息,10.5萬的入門款排產量極低,主力基本都在11.69-12.69兩個續航500公里的中配車上,性價比同樣驚人的頂配“80悦享科技版”同樣排產量不高。
因此現階段你能買的到的Aion Y,實際上並不比威馬EX5有更高的性價比。而且這還沒把兩台車本身屬於不同級別考慮在內,如果考慮級別的話,無論怎麼宣傳大空間的Aion Y,尺寸擺在那,空間是不可能和EX5比的。至於所謂的“Aion Y空間堪比S級”,熟悉廣汽新能源營銷手段的人都知道,這只是這家企業又一次誇張營銷而已。那個所謂的比肩被奔馳S級空間,是把前排座椅完全放倒,人坐在後排,腿放在前排靠背上測出來的。要這麼測都算數的話,那我也可以説,威馬EX5的空間比加長版勞斯萊斯還要大。
那個彈匣式電池有點東西?
實話説,AIon Y的那個彈匣式電池,可能是這台車最大的技術亮點。首先有些媒體説這是廣汽自己的刀片電池,其實不然。刀片電池的本質是比亞迪自己的魔改版磷酸鐵鋰電池。那玩意是比亞迪自己有專利的,而且比亞迪也明確説了不外售刀片電池,所以廣汽要拿到刀片電池不大可能。更何況,Aion Y裝配的也不是磷酸鐵鋰,而是三元鋰電池。
所以這彈匣電池是個啥玩意?這其實是廣汽自己特別定製的電芯封裝形態。三元鋰電池是有很多種封裝形態的,其他車企用的大多都是圓柱形或者方形封裝(例如威馬用的就是方形封裝)。只要廣汽給得起錢,能有足夠的技術支援,電芯廠為它特殊定製一個類似於刀片電池一樣的長條狀(或者形態更類似於手機的扁窄電池)電芯並沒有太大難度,無非就是給一大筆定製費用而已,這點錢,廣汽新能源有的是。
這種電池的難度在於由於沒有現成方案可用,車企自己要做PACK封裝,把排列緊湊的電芯塞進去電池PACK裏的同時,還要做好電池散熱和防護等方面。考慮到這是廣汽第一次搞這種排列這麼緊湊的電池PACK(這也是Aion Y那麼小的車能做到600續航的原因),我們有理由懷疑,這種技術可能未必足夠成熟,特別是在散熱設計上,畢竟廣汽新能源的車的電池PACK出現散熱設計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那連續自燃的十幾台Aion S就是個例子。
所以技術上,Aion Y的這種電池封裝的確非常先進,也值得新勢力們多學習。但這種東西的熱穩定性如何,我們目前還不能確定。所以很客觀地講,Aion Y這車的確性價比很高,也值得買。但如果你真考慮買,建議還是先等等。至少觀察下這車的電池,後續會不會出什麼毛病。
(圖源:太平洋汽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