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車身扭轉剛性有多重要?買不對,小心連門都關不上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綜合

我們今天要談到的新能源汽車無關大家常提的雙碳、新三化,而在於一台車的基礎安全、舒適與操控,再具體一點來説,我們要談的是一個能夠決定這三項素質的重要屬性——車身扭轉剛性。

在近期的網絡平台上,有一個熱度居高不下的視頻,就是談車身扭轉剛性的,在分解這個視頻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什麼叫車身扭轉剛性。不説什麼專業性的定義,我們就從這個詞本身來解釋,車身扭轉剛性其實講的就是車身在遭遇不同程度扭轉時,本身所具有的剛性,或者説是車身的堅硬與牢固程度。

而在我們前面提到的視頻當中,就有6款車型基於車身扭轉剛性進行了一次橫評比較,而其中唯一代表中國品牌的便是一台新能源車——比亞迪海豹,其餘車型分別是凱迪拉克XT5、雷克薩斯RX、寶馬7系、奔馳GLS級以及保時捷Panamera。

那麼,該測試是具體如何實施的呢?難道真是把這些從20萬級到百萬級的車輛,在大型機械上像擰麻花一樣進行“毀滅性”測試?當然不是,比起那種非常規條件下的測試,測試團隊選擇了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那就是將車輛進行大角度斜坡停放,使得車輛呈單側後輪離地懸空的狀態,此時車身便會因為支撐力與受力不均,而出現一定程度的車身扭轉。此外,測試團隊也進行了升級測試,即讓雙人進入車輛後座,並貼近車輛懸空的一側,加重對角的車身受力。

那麼,這樣的測試參考意義在哪裏?又如何看結果呢?其實在我們的日常駕駛中,無論是單側車輪通過較大的路面坑窪、彈跳,還是自駕出行過程中遭遇了路面起伏或非鋪裝路面溝壑,車身都會出現短暫的單側單車輪沉降甚至是懸空情況,這些情況並不如這種斜坡測試的懸空問題極限,但卻是同理。

而諸如這樣的短暫懸空實際上都會對車身造成一定衝擊,只是其往往可以通過車身自己的扭轉剛性進行緩衝,並在車輛正常通行後復原,所以都是肉眼不可見的,或者是我們用户沒有察覺的。可是,這些車身扭轉造成的衝擊卻是會積累的,長此以往會對車輛的結構完整性、機械穩定性、配件耐用性等等產生負面影響,並最終影響車輛的安全、舒適與操控反饋。

在這樣的測試當中,車身扭轉剛性的成果展示也十分直觀。我們只需要在車輛處於單側單車輪懸空時,對受到衝擊的車輛進行尾門閉合測試即可。尾門是否能夠關閉,直接表明了車身因受力而產生的扭轉程度,而在同樣可關閉的情況下,尾門的卡扣穩定性、左右支柱縫隙大小、縫隙是否對稱等等也都反映了車身扭轉剛性。

在我們最終所看到的測試結果當中,6款車型中,空載測試狀態下,有4款車型均成功關閉的尾門;而進一步的載人測試狀態下,又有1款車未能成功關閉尾門。其中,讓我們比較意外的是,定位超百萬的保時捷Panamera連同凱迪拉克XT5一塊兒在空載測試環節便宣告失敗,而替代沃爾沃在多項權威測試中獲最安全性評級的雷克薩斯RX也在載人測試中略顯不足。但奔馳GLS級、寶馬7系這些BBA的旗艦級選手依舊穩健,而比亞迪在e平台3.0純電動架構下打造的海豹卻成為了國產之光,在車身扭轉剛性測試中與兩台百萬級站在了同一高度上,用20萬級對抗百萬級,這確實讓我們在驚訝之餘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的水準感到欣慰。

基於這樣的結果,我們想補充一點關於比亞迪海豹的知識。在e平台3.0架構中,我們見到不少核心技術,但能夠讓車輛實現與百萬級豪車同等車身扭轉剛性水準的,CTB電池車身體一化技術貢獻良多,它作為車身的一部分是傳統燃油車所不具備的先天優勢,通過它,車輛的車身扭轉剛性實現了70%的提升,而在海豹身上呈現為了40500N·m/°,而一些百萬豪車也才40000N·m/°上下。看來,這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成為“未來”,不光在於能源,更在於其在更多核心技術上的完備與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