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

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

  在近日召開的宣傳貫徹《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主題研討會上,《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發佈。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文/圖

  2022年中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93億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7.2%。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聯合發佈的《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已基本見頂。

  在這樣的背景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目前,中國已構建了包括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在內的多層次、多維度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對網絡空間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予以重點保護。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通過對未成年人的用網狀況、用網行為、網絡環境進行調查,有助於深化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認識和把握,有針對性地做好政策倡導和社會倡導,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措施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從而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苑寧寧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網絡娛樂管理體系日益完善

  近年來,網絡娛樂管理體系日益完善,對不良用網行為監管日趨嚴格。除學習外,娛樂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重要動機,但同時可能帶來的隱私泄露、過度消費、網絡沉迷和網絡犯罪等問題也備受社會關注。

  報告指出,過去幾年,中國針對未成年人網絡娛樂行為的管理體系日趨完善,《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等文件陸續發佈實施,對未成年人遊戲時間和消費等方面提出明確規定,61.5%的未成年網民認為當前限制遊戲時長的管理方式使得自己或同學玩遊戲的時間明顯減少。此外,未成年人從事網絡直播活動也得到有效管理,經常收看網絡直播的比例從2019年的19.8%下降至2022年的16.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等法律政策要求禁止未成年人蔘與直播打賞,並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

  報告顯示,儘管玩遊戲的未成年網民比例有所增加,但大多數未成年網民對當前限制遊戲時長的管理方式持肯定態度。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未成年人遊戲賬號的管理日趨嚴格,一些未成年人會使用家長的賬號玩遊戲,從而規避對遊戲時長的限制。數據顯示,在玩網絡遊戲的未成年人中,32%會使用家長的賬號玩遊戲;39.1%的家長表示會讓孩子使用自己的賬號玩遊戲。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看來,引導家長為子女樹立榜樣並提升管理能力,對於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至關重要。

  “一方面,明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引導家長主動承擔起教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責任,並提倡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另一方面,對家長的互聯網使用能力進行培訓,通過社區培訓、家長學校等形式,讓家長具備正確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技能。”孫宏豔説。

  繼續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

  報告顯示,短視頻用户規模增長明顯,併成為未成年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過去幾年短視頻應用在未成年人中廣泛流行,其豐富的內容、短平快的方式、簡單的操作和根據興趣推送的機制對未成年用户具有很強吸引力。

  數據顯示,經常看短視頻的未成年網民比例從2018年的40.5%增長至2022年的54.1%,5年內增長了13.6個百分點,未成年人用户規模超過1億人,32.9%的未成年網民表示過去一年曾使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拍攝併發布短視頻。與此同時,視頻類平台還超越電視,成為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調查發現,55.9%的未成年網民通過抖音、快手、B站等視頻類平台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地區分是官方發佈還是自媒體發佈,超過一半用户對此不具備鑑別意識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報告指出,視頻類應用已經成為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休閒工具和信息獲取渠道,但與此同時,其可能導致的過度使用、信息繭房、不良誘導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建議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加強內容的正向引導。

  報告建議,推動形成短視頻行業良性競爭機制,持續改善部分平台審核把關不嚴格、推薦算法不科學、流量分配機制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實現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同時,持續推動青少年模式的普及,進一步完善功能,早日形成針對未成年羣體的內容池標準,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未成年人高質量、有節制地收看短視頻。此外,還需要社會各方共同推動短視頻內容質量的提升,引導健康、積極的內容創作,結合未成年羣體的興趣愛好,推出能夠對未成年人起到寓教於樂作用的優秀內容,嚴厲打擊譁眾取寵、虛假消息、價值觀扭曲的內容題材。

  “正確的東西不去佔領,錯誤的東西就會去佔領。要重視視頻類平台對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影響,多提供優質內容並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和普法工作。”苑寧寧説。

  重視新型網絡安全風險隱患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持續加強,網絡安全環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相關體系日益健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協同發力,努力將未成年人的“防護網”織牢織密。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均對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合法權益作出專門規定。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感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87.1%的未成年網民對至少一項與未成年人上網相關的法律或政策有所瞭解,但只有16.9%的未成年網民對近年來新推出的未成年人上網相關法律或政策有較為全面的瞭解。

  當前,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既有硬件產品方面的,也有軟環境層面的,這就要求相關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動態調整、持續完善。對此,報告建議,重視新型網絡安全風險隱患,加強網絡普法執法和安全教育。

  報告提出,嚴格對智能手錶、智能枱燈、詞典筆等專門面向未成年羣體的智能產品的安全管理,完善相關產品標準,健全市場準入機制。加強對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位置信息等敏感數據的收集和管理規範,重點打擊以教育應用之名傳播非法內容、不良信息的惡意軟件,壓實應用分發平台的主體責任。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和執法檢查,強化應對新型網絡詐騙手段的相關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對打着明星粉絲羣納新、演唱會門票轉讓等名義的新型詐騙方式的認識和警惕,並持續針對新型網絡犯罪形式動態調整教育內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於旭坤建議,相關網絡平台服務提供者要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政策的要求,對企業自身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及時補齊漏洞,修復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更好地守護“數字原住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6 字。

轉載請註明: 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