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窮的國家,坐擁金山銀山卻一貧如洗,人均日收入還不足10元
文|格瓦拉同志
一般來講,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任何國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即使無法做到“大富大貴”,但躋身中等收入國家還是很有可能,然而事實卻並非總是如此。環顧全球,坐擁“金山銀山”卻一貧如洗的國家其實並不在少數,比如,作為亞洲最窮國家的阿富汗,無疑是鮮明的例子。
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和中亞的交匯處,北鄰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東北通過狹長的瓦罕走廊與中國接壤,東部、南部跟巴基斯坦毗鄰,西部和伊朗交界,總面積約64.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680萬,首都是喀布爾。阿富汗屬於穆斯林國家,高達99%的民眾都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信徒的人數比為4:1。
阿富汗文明開化的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紀起,便成為波斯帝國的一部分。隨着波斯帝國在前329年的滅亡,在此後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阿富汗淪為東亞、中亞、南亞、西亞各大帝國互相爭奪的“戰利品”,直到1747年才獨立建國。阿富汗獨立建國後的200多年間,先後經歷過杜蘭尼、巴拉克宰兩個王朝時期,並在亞洲各國相繼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過程中,始終保持着獨立地位。
1973年,國王查希爾被推翻,阿富汗建立起共和國,但很快便淪為蘇聯的附庸,直到1989年。1996-2001年間,塔利班集團控制阿富汗,建立起極端的伊斯蘭政權,並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軍逐出首都喀布爾,新生的政權又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阿富汗獨立至今雖然將近300年,卻始終沒能走上和平發展、穩定繁榮之路。
平心而論,阿富汗境內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完全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其中,煤炭儲量超過4億噸,鐵礦儲量約100億噸,銅金鉬礦儲量約3000萬噸、銅礦儲量約2000萬噸、天然氣儲量最高可達19萬億立方米,石油儲量最高可達35.6億桶,總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如果這些資源能得到合理有效開發的話,阿富汗完全有資格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長期的戰亂卻斷送它的大好前程。
原來,阿富汗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其中,作為兩大主體民族的普什圖族和塔吉克族,分別約佔總人口的40%、25%,此外還有哈扎拉族、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這些民族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語言文化、生活習俗各異,經常會圍繞財富、土地大打出手。而為了保障生存、維護利益,個別族羣還會引入外部勢力,從而加劇了阿富汗內部局勢的混亂。
與此同時,阿富汗社會整體上還處在比較原始的狀態,大部分民眾心目中只有部落觀念,而沒有民族或國家觀念。以普什圖族為例,各部落之間經常會因宗教派別、利益訴求的不同而兵戎相見,跟其他民族的紛爭更是司空見慣。阿富汗各民族、部落只有在面臨外敵入侵時才會臨時性的結成同盟,而一旦外患消除,它們之間便會馬上陷入混戰當中。
除了民族、部落之間的混戰外,阿富汗還頻遭外敵入侵:1839-1919年間,英國對阿富汗先後發動三次大規模的入侵;1979-1988年間,蘇聯百萬大軍入侵阿富汗;2001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進入阿富汗境內作戰,在消滅塔利班政權大部分主力後,一直駐軍到現在。雖然阿富汗讓英、蘇、美三大“帝國”吃盡苦頭,並由此獲得“帝國墳場”的稱號,但百餘年間連續跟強國交戰,無疑使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持續百餘年的戰亂,使得阿富汗儘管擁有發展經濟的良好條件,但始終未能擺脱赤貧狀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阿富汗2018年的人均GDP僅有521美元(約合3647元),人均日收入不足10元,毫無爭議地成為亞洲最窮的國家。經濟的一貧如洗導致阿富汗民生艱難,給社會保障帶來難題,從而嚴重削弱民眾的幸福感。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2019年度人文發展指數,阿富汗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70位,位居下游。
在無力獨自解決生存難題的情況下,向外國或國際組織尋求援助,便成為阿富汗政府的“不二之選”。從2002年以來,國際社會共承諾向阿富汗提供約300億美元援助,其中美國的援助金額高達136億美元,約佔援助總金額的45%,而英、日、德、歐盟、印度、加拿大等國家或國際組織也出資不菲。除現金援助外,國際社會為阿富汗在教育、衞生、農業灌溉、交通、電信、政府辦公等各方面也援助了大量基本設備。
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於幫助阿富汗度過重重難關,但並沒有在實質上消除它貧窮落後的根源,而“塔利班”集團持續不斷的恐怖襲擊,更為阿富汗政府恢復社會秩序、發展經濟製造了重重障礙。近些年來,阿富汗政府在美國駐軍的協助下加強對“塔利班”的打擊力度,並推出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雖然取得一些積極成果,但想要徹底結束戰亂、帶領民眾走出貧窮,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書目:《列國志: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