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出行成剛需 自行車回潮

短途出行成剛需 自行車回潮
5月24日,許女士在騎行路上 供圖/受訪者
短途出行成剛需 自行車回潮
騎行隊員們在首鋼滑雪大跳台自拍(攝於2020年5月)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短途出行成剛需 自行車回潮
共享單車運維人員對車輛消毒

青春派潮流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騎行”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時尚,越來越多的人將其作為一種休閒和運動方式。多名專家分析稱,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城市慢行系統的完善,自行車將逐漸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如今自行車代表的是一種新型生活方式,它的‘回潮’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有專家表示。

潮流檔案

近日,北京大量市民選擇騎單車出行。北青報記者觀察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自行車成為不少人出行的重要工具。青桔、哈囉、美團單車平台數據顯示,近期北京市騎行量上漲明顯,尤其“五一”後朝陽區早高峯騎行量日增幅最高達69.2%。此外,自行車消費也在增長,北青報記者從淘寶相關負責人處獲悉,“5·20”大促期間,淘寶自行車銷量增長一度超過50%。

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行車消費人羣的60%以上是30歲至49歲人羣;男性用户居多,佔六成以上;4月份數據顯示,二三線城市漲幅較高。

共享單車騎行量猛增

運維團隊每日消毒6次以上

因疫情防控需要,5月4日起,北京部分地鐵站採取封閉措施。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騎車出行,共享單車成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選。

哈囉單車後台數據顯示,5月5日,“五一”假期後返工的第一天,朝陽區早高峯騎行量日增幅達69.2%。5日至9日,城六區早高峯時段內用户平均騎行時長較4日上漲23%。其中,跨區騎行的趨勢較為明顯。哈囉團隊介紹,此前,每天平均有6500輛左右的哈囉單車從朝陽區範圍內被用户騎行至區外,這個數字在4日到10日的一週內快速提升至近9800輛,外流率增加了7.3個百分點。

美團單車數據也顯示,5月5日當天,北京地區6點至7點的騎行量同比上週增長21.9%;7點至9點騎行量同比前一週略有下降,下降了約7%;10點至11點騎行量同比增長約16.7%。其中,新村街道、盧溝橋街道、八里莊街道、花園路街道、紫竹院街道為騎行熱點街道的前五。

騎共享單車出行的北京市民還在持續增加。青桔騎行5月17日數據顯示,北京騎行量周同比上漲18%,16日、17日兩天騎行量相對穩定。根據哈囉單車數據,從5月19日開始至今的一週,隨着房山、豐台和海淀部分區域出現大規模地鐵停運,北京西站和南站兩個區域的單車騎行量猛增到平時的3倍。

為此,共享單車團隊都在加緊運維。5月4日開始,哈囉單車、美團單車等團隊連續向封閉的地鐵站周邊增加運力。此外,各團隊還增加人力和載具,對部分區域進行共享單車“清淤”。為了保障用車衞生,各團隊運維人員正逐步加大車輛消殺力度。美團單車團隊介紹,其運維員的消毒頻次較以往提升2倍,達到每天6次以上。

自行車線上線下銷量高

熱門款式缺貨

據報道,由於市民騎行需求旺盛,在北京、成都等地,不少自行車門店都出現了漲價、斷貨的情況。

5月19日,北青報記者從淘寶相關負責人處瞭解到:今年4月、5月,淘寶上自行車銷量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5·20”活動中,銷量增長一度超過50%,客流的增加是增長的主要動力。價格上,自行車價格整體平穩,略有提升。

“兒童自行車、公路自行車、摺疊自行車的銷量比較突出,騎行服銷量也有增長。可以看出,騎行不僅是一種交通方式,更多的人開始熱愛騎行運動。”淘寶相關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

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行車消費人羣的60%以上是30歲至49歲人羣,高購買力人羣支撐起半數以上的成交;男性用户居多,佔六成以上;4月份數據顯示,二三線城市漲幅較高。

需求量增加的同時,自行車供應是否充足?對此,該負責人表示:“目前線上庫存整體較為充足,尤其是日常通勤車,受疫情和供應鏈影響較小。少數高端運動款自行車受國外疫情影響,零配件供應週期長,加上國際物流通關時間久,存在斷貨的情況。國內產業帶整體較平穩。”

捷安特旗艦店相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由於零配件缺貨,其線上門店出現了斷貨的情況;由於發貨地江蘇蘇州此前出現疫情反彈,該店5月4日才恢復發貨。

許女士今年4月剛在線下門店買了一輛價格4998元的捷安特平把公路車——Revolt F1。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原本想買的是Alight1,但該款式缺貨了,她瞭解到,現在很多熱門款式都面臨缺貨。“捷安特、美利達、閃電是比較受騎行愛好者歡迎的品牌。入門款的話一般在5000元以內。”許女士説。

建羣一週150餘人加入

“喜歡騎行運動的社羣氛圍”

事實上,騎行運動正在成為新的流行。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騎行路線、騎行裝備、騎行穿搭等攻略。

住在北京回龍觀的張曉兩個月前開始了騎車通勤。居家辦公之前,他每個工作日早上8點半出發,沿着自行車專用道騎行半小時,前往軟件園。“起初是因為不想擠地鐵,所以考慮了自行車和電動車兩種方式。買自行車的話,週末也可以出去騎行,加上了解到有這條自行車專用道,所以就買了一輛公路車。”除了通勤之外,他還加入了幾個騎行羣,目前參加過兩次羣內組織的騎行活動。“第一次參加的時候,我們早上8點半出發,下午2點左右回來,往返共80多公里。”

許女士則是自己建立了一個騎行羣,供騎行愛好者們互相約騎,同時交流騎行相關經驗。許女士將建羣的消息發佈在社交平台上,僅一週就有150餘名成員加入。日前,她和其他7位羣成員完成了一次騎行,從西城區的首都博物館騎到平谷區的金海湖,共騎了6個小時左右。

對於張曉來説,騎車通勤的時間就是一天當中的運動時間,還避免了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屏幕,對健康有一定的幫助。許女士則表示,她享受騎行過程中那種飛馳的感覺,“尤其是天氣好的時候。”每完成一段長距離騎行,她往往很有成就感。

社羣氛圍也是許女士喜歡這項運動的原因之一。“我們去爬坡的時候,有些人還在蹬腿爬坡,有的人已經下坡了,已經下坡的人就會給上坡的人喊加油,我們也會互相分一些補給品。”她説,“有相同愛好的人在一起,氛圍就會很好。”開始騎行的一個多月以來,許女士已經有了很多騎行愛好者朋友。

張曉感覺到,自行車陪伴了他成長曆程中的大部分,只是騎車的用途、車的種類在發生變化。“我小時候就喜歡騎自行車;上中學的時候,每天騎山地車上學;現在又因為各種原因,騎公路車通勤,週末也會用它來進行騎行運動。”

分析

國內不缺產能 斷貨不會成為長期性問題

對於部分商家所反映的缺貨問題,獨立分析師丁道師表示,這不會成為長期性的問題,隨着各地復工復產,這些問題將很快得到解決。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部門主任劉岱宗也表示,國內並不缺乏產能,斷貨主要是流轉過程中的問題,比如運輸、員工無法到崗等;加上共享自行車的供應充足,目前不會出現很大的短缺問題。“更何況中國還有大量的自行車出口。”他補充道。

中國一直是全球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兩年來,國內許多行業受疫情影響產值下滑,而自行車行業的生產和消費正在實現增長,出口增長是重要原因之一。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8月,全國自行車製造業主要產品中,兩輪腳踏自行車完成產量3412.2萬輛,同比增長9.7%;電動自行車完成產量2388.8萬輛,同比增長19.5%;全國規模以上自行車(含電動自行車)製造企業營業收入1451.6億元,同比增長30.6%,實現利潤總額71.6億元,同比增長46.4%。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一整年,我國累計出口6926萬輛自行車,累計比2020年同期增長40.2%。“疫情期間,海外很多國家的自行車生產受挫,而我國有生產優勢和成本優勢,所以自行車出口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丁道師説。

除了出口的助推之外,“疫情的‘去公共化’對自行車行業的轉變有着重大影響”,中發改智慧交通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屈曄説,“疫情使得人們的生活圈迅速縮小,短途出行成為城市出行需求的主要方向。”

劉岱宗也向北青報記者介紹了“15分鐘生活圈”,它是指居民通過15分鐘步行就可到達大部分服務設施和休閒娛樂場所的社區環境,在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都得到過實施,國內的上海、西安等城市近年來也有所普及。“這些趨勢的出現自然會帶來自行車的快速發展。”劉岱宗説,“不僅在中國,在歐洲、美國都能看到自行車的迴歸。”

丁道師表示,近兩年國內各城市自行車專用道、慢行系統道路的修建,在自行車的“回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進了自行車相關產業和自行車消費場景的發展”。據瞭解,在北京,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道已完成西延,正在進行東延、南展等工程。根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北京還將建設步行自行車友好城市,規劃建設“城市風輪”通惠河沿線自行車專用路,全市建設濱水慢行系統約400公里等。

騎行將成新時尚 期待“步行自行車友好城市”

“自行車會成為新的時尚,這是毋庸置疑的。”丁道師表示,隨着城市慢行系統的建立與完善,人們綠色出行、低碳出行的觀念將進一步被塑造。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曾是國人出行必備;上世紀末以來,自行車逐漸被電動車、汽車所取代;近些年,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也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自行車的“回潮”是否意味着消費降級?對此,劉岱宗表示,如今的自行車代表的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這種潮流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與自行車在上世紀的風靡是不一樣的。

屈曄認為,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以及企業和政府的平台化管理加持下,“共享”也是未來自行車行業的一大發展方向。“相比私家電動及自行車,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通過企業和政府平台化管理等方式解決了車輛消毒和停放公共安全監管問題,在滿足城市出行需求的同時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安全,是人民出行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她説,“據我瞭解,目前一些大廠正在推動共享模式的開展和研發。”

對於北京“步行自行車友好城市”的建設,劉岱宗表示很期待,“這意味着,自行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系統,而是跟整個城市系統結合起來,我覺得這是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表示,自行車的很多問題並不能靠自行車系統自身來解決,而需要整個城市系統的支持。“我很期待看到未來幾年裏北京在這個方面的進步。”他説。

本版文/本報記者 温婧 實習記者 辜曉曉

統籌/湯正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1 字。

轉載請註明: 短途出行成剛需 自行車回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