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內需戴口罩,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內需戴口罩,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圖源:視覺中國

芥末堆訊 針對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簡稱“方案”),國家衞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8月27日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作了介紹。

賀青華介紹,本次防控方案在結合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教學管理環境的特點以及學生生源、流動、生理發育等不同特徵的基礎上,分別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防控技術方案,有利於指導學校、托幼機構紮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同時,方案結合了近期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和學校秋冬季傳染病的防控特點,從整體上對開學(園)前準備、返校途中的防護要求、開學(園)學校日常管理、重點環節管控和應急處置等不同情境提出了明確的、具體的、可操作的實施意見。按照“從嚴從緊”原則,對學校人員返校要求、入校管理、員工管理、應急處置機制等防控措施進行了調整。貫徹好、落實好第四版防控方案重點是把好三道“門”,即,守好家門,安全出門,管好校門。

高校師生員工返校前要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賀青華提到,師生員工在假期、返校前,以及平時居假期間,要做好個人防護,一是全體師生員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少去人員聚集場所。開學前連續14天每日監測體温以及新冠肺炎相似症狀,記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將健康碼、行程卡如實上報學校。一旦出現可疑症狀要及時上報,並按照當地相關規定就診。

二是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教職員工和12歲以上的學生、高等學校的學生,無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要應接盡接,接種疫苗後仍需要注意個人防護。托幼機構要配合衞生健康部門、教育部門逐一查驗幼兒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情況,如發現有漏種,要及時督促家長補種。

新學期返校方面,高校師生員工返校前要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後按照當地要求進行核酸檢測。

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師生員工,暑期有出境、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有其他異常情況的,返校前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的陰性證明。中小學校、托幼機構的員工沒有出過境的不需要提供,但出過境,且去過中高風險地區,返校前需提供48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內需戴口罩,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校園管理方面,要完善教育、衞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

嚴格校園人員、物品出入管理。在入口處張貼健康碼圖識,師生員工入校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温檢測,外來人員還需要查看健康碼、行程卡。加強冷鏈食品包裝、郵快件預防性消毒。

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園內要戴口罩;中小學生如果其學校所在的縣(市、區)內沒有中高風險地區,學生上課時可以不戴口罩;幼兒園在園期間可以不戴口罩。

同時,要做好環境衞生和消毒工作,加強教室、圖書館、體育館、衞生間等場所的管理和清潔消毒工作,定期通風換氣,對公共區域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

做好食品衞生管理,建立就餐、清潔消毒等食堂衞生管理台賬。加強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衞生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做好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餐飲餐具和炊具的清潔消毒,及時清理和收集餐餘垃圾。

做好聚集性活動的管理,根據校園情況合理控制人員密度,加強對開放的教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內的人員密度控制,儘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羣體管理。高等學校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學校的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原則上應安排在室外舉辦。托幼機構要從嚴控制開展兒童聚集性活動,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活動。

此外還要做好應急處置。學校、托幼機構要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一些發現的細節性和關鍵性問題,確保一旦發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的應急指揮體系,迅速啓動應急處置機制,及時有效應對突發情況。師生員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痠痛等症狀時,應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及時就近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相應處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內需戴口罩,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