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造車新勢力都能迅速造出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像大眾,豐田這樣的車企轉型卻相當困難呢?這其實和供應鏈以及產品思路設計有很大的關聯性。
豐田和大眾之所以銷量很好,和嚴謹的工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供應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已經切換了一個全新的賽道,自然有着種種不適應。而且如果全面擁抱新能源汽車,那麼大部分的產業鏈優勢將被雪藏,這就是我們傳統的一句老話,船大難掉頭。所以我們也能理解,今年比亞迪放棄燃油車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氣。
但是毫無疑問,像大眾,豐田這樣的車企,不但擁有雄厚的技術儲備,他們的資金也非常雄厚,所以依然有着不小的優勢。最近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表示,大眾將在2025年銷量超過特斯拉。他表示大眾在電氣化方面的積累雖然次於特斯拉,但是在電池生產,軟件設計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約為47.2萬輛,在全球的銷量為93.6萬輛,這樣的銷量是在產能受到限制的基礎上取得的,未來還將有兩座全新工廠投入生產,接下來產能爬坡的速度會相當快,所以特斯拉在2023年能賣多少車,我們真的不知道,預計數字會很恐怖。
來看我國的比亞迪,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59.3萬輛,自從今年完全放棄燃油車的研發,似乎每個月都能達到月銷10萬的銷量,理論上來説今年的銷量會突破120萬輛。
再看大眾,2021年全球銷量為45.3萬輛,在國內僅僅只賣出了7萬出頭的新能源汽車。所以大眾方面表示將在2025年超過特斯拉,這任務還是相當艱鉅的,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大眾新能源汽車爆發的潛質,甚至和國內的比亞迪銷量相差也是越來越大,難怪當馬斯克聽到上述的言論表示,他其實更看重中國的車企。
事實上,我們中國的新車也開始陸續向國外出口,比亞迪,上汽,吉利乃至長城汽車都有着雄心勃勃的出海計劃。憑藉着在中國內卷市場建立起來的產品優勢,可以在國外獲得很好的成績。當然了,這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基礎上的,但不可否認,中國的汽車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春,這是中國汽車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