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這些年齡段捱過打的小孩,往往逃不過四種結局,真讓人心疼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父母的每一次“教育”,都給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埋下了伏筆。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我國有一句古訓“棍棒之下出孝子”,不少父母都對此極為認同,並奉為教育真理。雖然這種教育方法有時候確實管用,但是在一些“特殊”時期,最好還是摒棄,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1、幼年(3歲之前)

此時的孩子還是一張懵懂的白紙,心智發育不夠完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相對有限,因此很多事情可能並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完成。

但是,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犯錯時,如果父母失去耐心而打他們,會給其心理留下陰影,從而變得膽小、懦弱、內向,從而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

幸孕姐建議:必要時可以採取冷漠式教育,用自己的表情和眼神“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從而讓他們意識到錯誤所在。

2、童年(6-12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生根萌芽,在接觸了更多人之後,他們對待一些事物的看法會發生轉變,此時是他們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和父母意見相左的情況,或者想尋求父母的認可。此時,如果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只會導致兩個結果:

孩子否定自己,喪失探尋未知的興趣,從而變得畏手畏腳、極度自卑;

激發逆反心理,不與父母溝通,性格變得暴躁易怒。

幸孕姐建議:父母最好採用語言批評,並告訴孩子批評的原因是什麼,他們錯在哪,以及如何改正。

3、青春期(12-18歲)

此時正值孩子的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根深蒂固,並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父母表示不認同,他們就會與父母對着幹,甚至是想擺脱他們的管制。

此時,教育孩子一定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動手打罵,否則就會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從而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

幸孕姐建議: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應當多一些耐心,儘可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們的出發點,嘗試理解他們,再以朋友的姿態與他們和平相處,然後再温和指出錯誤所在,並給出解決建議。這樣,他們才能聽進去,並深刻意識到錯誤。

尤其是在上面三個年齡段捱過父母打的小孩,往往更容易遇上四種結局,真讓人心疼:

1、性格變得敏感自卑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他們會覺得父母就是權威,從而不敢反駁他們,做事情也畏首畏尾,有想法憋在心裏,不願與人溝通,久而久之,就變得極度敏感、自卑。

2、脾氣變得暴躁、仇恨

在孩子認知學習的階段,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的影響着孩子,父母的打罵會讓他們覺得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準則,因此處理事情,也會變得和父母一樣偏激、暴躁,這樣下去,可能會走歪。

3、軟弱被人欺凌

父母的打罵,會讓孩子內心對“強權”產生恐懼心理,以至於在外面被人欺負的時候,不敢還手,任由對方欺負,最終演變成校園欺凌。

4、撒謊怕受責罰

被家長打怕了的孩子,有時候為了避免自己犯錯再被打,就會下意識撒謊,想要通過欺騙而矇混過關,但是,騙人始終不是一個好習慣,不利於健全人格的建立。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當如何正確教育

1、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

其實,當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之後,他們內心會有一種羞恥感,這種感覺會讓他們變得慌亂。

如果此時父母還當着眾人的面子批評他們,無疑是當眾將他們扒光,這種行為會傷害其自尊心,而為了挽尊,他們可能會強撐着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因此,教育也就失去了意義。

此時,父母應當避開人羣,選擇一個私密的環境在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對方能靜下心來聆聽父母的教導,將教育的功效發揮最大化。

2、告訴孩子犯錯的後果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後果,以及他們自己需要承擔的部分,只有讓他們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才會有意識的收斂部分行為。

如果父母只是講大道理,孩子就會左耳進、右耳出,相同的錯誤繼續犯,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

3、就事論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切不可由批評錯誤本身,轉為人身攻擊。比如,孩子題目做錯了,父母可以批評他不認真、不努力,但不能説他們笨,否則,他們會將一切的過錯,都歸咎於是自己太笨了。

4、激勵孩子有敢作敢當的勇氣

有些孩子其實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孩子被責罰,或者被看不起,就撒謊、推脱。但是,這種行為不僅不能掩蓋他們所犯的錯誤,還不利於健康性格的成長。

此時,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做好相關的示範,讓他們知道,承認錯誤並沒有什麼丟臉的。

【幸孕説】孩子人生之旅的走向,其實父母在潛移默化之中,都給他們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