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放寬落户條件,有的地方推出“零門檻”政策——人進城 留得住 能發展

今年以來,多個城市相繼出台政策放開落户限制,有的地方甚至可“零門檻”落户。這將有利於增強城市活力,發揮城市規模效應,進而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下一步,不僅要讓人才落得下,還要留得住、能發展。

今年以來,蘇州、南昌、瀋陽、濟南、南寧等多個城市紛紛出台新政策放開落户限制,有的地方還可“零門檻”落户。這些落户政策有什麼新看點?

“零門檻”落户彰顯誠意。如江西南昌將全面取消南昌市城鎮地域落户的參保年限、居住年限、學歷要求等遷入條件限制,實行以羣眾申請為主、不附加其他條件、同户人員可以隨遷的“零門檻”准入政策。再如,6月1日,山東濟南全面放開落户限制,提供人才、高校學生、居住、就業、親屬投靠及其他共六類“零門檻”落户途徑。廣東江門市也同樣取消落户限制,“零門檻”准入。

年齡、學歷條件再放寬。如浙江取消父母投靠落户年齡限制;濟南取消了中專學歷人員參保限制、技術技能職級限制。

先落户,後就業。如蘇州新增“先落户再就業”條款,只要是在國(境)外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並取得教育部學歷學位認證的留學人員、具有全日制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以上人員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可直接申請辦理落户;山東省也全面放開對高校在校生、畢業生的落户限制,全省16市均可先落户後就業。

無房能落户。如浙江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等設立集體户,取消集體宿舍的條件限制,允許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設立集體户,推行設立社區(村)公共集體户;濟南市規定,租賃居住經住建部門登記備案住房的人員可在租賃住房處或租賃住房地的社區集體户落户。

親友家也能落户。如濟南將親屬投靠範圍由原“夫妻、子女、父母”三投靠擴大至全部近親屬,將親屬隨遷範圍由原“配偶、未婚子女”擴大至配偶、已婚子女、父母。

手續更精簡。如河北張家口市允許公民自擇地點落户,實行省內“一站式”辦理;河南信陽不再要求羣眾提供各種證照和材料複印件。

來去可自由。在廣西南寧,農村户籍大學生無論是已畢業、新入學還是應屆生,都可以享受自願原則,申請將户口遷回原籍農村。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明確提出,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羣落户限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便捷落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馬慶斌認為,實現1億人落户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重要舉措,省會等中心城市往往是就業、公共服務、生態等綜合承載力大的城市,有責任也有能力打開大門迎接新市民。目前,省域中心城市本身作為省域經濟動力源的作用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只有聚集更多人才人力,才能承接更多產業,逐步成為更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增長極。

“正因為如此,很多大城市在面對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個問題上,正從‘半推半就’轉變為‘爭先恐後’。”馬慶斌説。

“近期,一些地區正在對落户鬆綁,這將促進人口向城市進一步聚集和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有利於增強城市活力、發揮城市規模經濟效應,進而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黃慶華認為,人力資本外部性和技能互補性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也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因此,城市人口特別是優質人力資源的聚集,對於經濟長期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讓人才不僅落得下,還要留得住、能發展?馬慶斌認為,首先要在多元化就業上下功夫,打造一個充滿機遇的活力城市,“能否安心生活,關鍵在於有沒有適合各種人羣就業的多元化就業環境,既要讓新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也要讓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傳統制造業本身就是孕育新產業的土壤和載體”。

其次要有多元化教育,既要關注更高質量的學歷教育,也要注重職業技能教育,更要關注幼兒和老年教育。此外,還要提供更具品質的城市生活。早已脱離温飽的城市居民,需要更多文化精神消費,因此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更多規劃博物館、圖書館、健身房、科技設施、公園和綠地等。

在6月1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強調,要推動各類城市,特別是農業轉移人口集中流入的城市,放開、放寬落户限制,繼續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鈎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並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分佈和結構來配備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6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地放寬落户條件,有的地方推出“零門檻”政策——人進城 留得住 能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