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眾買江淮是施壓一汽、上汽,買國軒下一步是買鋰礦?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綜合

週五,大眾開啓在中國的買買買模式,花了21億歐元(約165億人民幣)。其中10億歐元買下了江淮汽車50%的股份、將合資公司江淮大眾股份增加到了75%,另外約11億歐元獲得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大股東。

根據瞭解,大眾在中國的佈局可能並不會就此止步,還會繼續買買買,並且有了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是為了保障電池原材料的供應鏈安全。從邏輯上講,是符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邏輯的。

對於大眾來説,在上週五花出去了21億歐,其實,背後的想法可能是更值得研究的。尤其是,增持合資公司江淮大眾的股份到75%,這個舉動,可能是為給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施加壓力,謀求提高在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股比。買國軒高科,自然是為了新能源汽車戰略。從產業鏈角度看,會繼續出手。

江淮大眾,是大眾在中國的第三個合資公司。

成立江淮大眾,也是打破了此前汽車行業的管理辦法(此前是一個汽車品牌只能在中國有兩個合資公司),但是,股比還是50:50。但是,隨着寶馬將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股比,提高到75%,以及特斯拉獨資建廠的消息,是深深的刺激了跨國車企,尤其是大眾。

2019年,大眾在中國的銷量約423萬輛,佔大眾集團全球銷量的40%,而大眾集團從中國合資公司獲得的營業利潤為44億歐元,上一財年為46億歐元。

股比,決定了大眾集團從中國市場的收益。

大眾在中國分別和國資委旗下的一汽集團、地方國資最強勢的上汽集團,分別成立了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上汽大眾。

一汽大眾的股比,剛開始是一汽集團60%,大眾集團20%、奧迪公司10%、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也就是説,大眾系佔股僅為40%。後來費了老大勁,將股比提高到49%。至於上汽大眾,則是50:50股比。

對於大眾來説,要想和一汽集團或者上汽集團談判,將大眾的股比提高到類似寶馬在華晨寶馬的股比,基本上不可能,至少在目前的合同結束前是不可能。

成立江淮大眾,並且將股比從原來的50%,提高到75%。江淮大眾被認為是肩負大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重任,國軒高科是江淮汽車的電池供應商,順手買下保證電池供應安全,也是合理的。

但是,目前,大眾主要還是依靠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賺錢。這裏面的博弈將會是十分精彩的。

對於大眾來説,花10億歐,增加與一汽集團、上汽集團的談判籌碼,是值得的,萬一實現了呢?那每年的回報都可能不止10億歐元。當然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金錢作為代價。

寶馬將華晨寶馬的股比從50%提到75%,是2018年花了36億歐,並且是2022年才完成調整。但是,對於寶馬來説,收益是可預期的。對於華晨來説,公佈消息當天,股價腰斬,資本市場非常合理的反應,因為其收益權將會減半。

對於大眾來説,不太可能在江淮大眾投入非常多的資源新建廠房生產新能源汽車,因為,目前,大眾在上汽大眾安亭工廠、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分別改生產線以便於生產新能源汽車。

在中國汽車行業進入下行週期,大眾的產能可能也會過剩,再投資建廠其實是不合理、不經濟的。因此,大眾和一汽、上汽各自都有籌碼,博弈將會非常精彩。

大眾花11億歐,拿下國軒高科大股東的位置,這個動作是可以確認是為了動力電池的供應安全。按照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邏輯,大眾可能還會買原料供應商——鋰原料。

這和當年蘋果、特斯拉都去非洲買鈷,是一樣的邏輯。同時,也促使特斯拉通過新技術,降低特斯拉電池對鈷的使用量。

對於大眾來説,成為國軒高科的大股東,大眾獲得了國軒高科主力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和產能,此外,國軒還在高鎳三元、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等領域有佈局,可以滿足大眾汽車從低端到高端的產品需求。

更重要的是,國軒高科還做了從材料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極液)到電池端再到產品端的全產業鏈垂直佈局。對國軒高科來説,賣身大眾,可以獲得穩定的客户,總比現狀要強。

但是,大眾買國軒高科,還是無法獲得鋰的供應的保障。因此,大眾有可能會買一個擁有鋰礦資源的公司。在中國,這樣合適的標的也不會太多,在A股,這樣的標的就更少了。

大眾在中國新能源產業鏈,開啓買買買模式,對於中國新能源玩家是一大利好,國軒高科在市場競爭失利的情況下,公司陷入虧損的情況下,獲得大眾的支持,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其他玩家,是否也在期待這樣的結果呢?

這個案例,對於自動駕駛的玩家而言,就是要儘量延長企業的生命週期,活下去總是會有機會的。看看美國自動駕駛,車企買完後,輪到場景方開始買。這樣的事情,大概率會在中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