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未必有錢,有錢人未必聰明,但有些傢伙既有錢又聰明,而且運氣也很好。
既然如此,不妨從他們那裏學點兒什麼。
最近黑石的蘇世民在中國比較活躍,作為米國的聰明有錢人,他和中國的聰明有錢人的對話,有不少值得分享的觀點和思想。
黑石的另外一個創始人彼得森,也貢獻過很多有趣的人生原則。
本人僅作學習整理,如無註明,主要是蘇世民的想法。
其中,我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點評。如果與大師們的原意不符,請自行分辨。
如何賺到錢?
先於大趨勢而動。
1、別虧錢。“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要認定你沒有冒風險,這是因為你做過大量功課,並且有計劃地去設計方案規避傷害到你新業務的因素。”
2、投資的不均衡性很重要。當你在管大規模的資金量的時候,賺錢和虧錢的機會相等是一種荒謬的投資方法。
(這背後是正期望值,以及凸性的投資機會。)
3、選擇進入成長性的行業。
先瞄準一個未來前景樂觀的行業,選擇投資並不熱門的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利用銀行貸款實現槓桿收購,然後對其進行資產拆分或者重組,使其能自動造血,最終獲利。
4、先於大趨勢而動。
股災期間,無數的資產破產,而提前拿到錢的黑石集團則有能力開始進行抄底式的投資。
20 世紀 80 年代,蘇世民和彼得森的第一個獵物就是USX鋼鐵公司,後者是他們的理想類型:規模巨大,情況複雜,有挑戰性,但收益也十分豐厚。
等到 2003 年,黑石賣出該公司最後一部分企業股權時,黑石的投資總回報金額是投資金額的 26 倍,年回報率高達 130%。
5、理解經濟週期。
任何投資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經濟週期的節點。
週期會對企業的成長軌跡、估值及潛在回報率造成重大影響。
週期最終是由各種各樣的供需因素決定的。
理解這些供需因素,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確定你與市場離頂部或底部的距離。
6、謹慎抄底。
市場從低谷回彈需要時間,真正意義上的抄底其實並不存在。
比如,休斯敦大樓在 1983 年由於油價崩潰而跌到谷底,但當時進入的投資者 10 年後也還在等待着地產價格復甦。
所以應儘量挑在資產的價值從低谷至少彈回 10% 的時候才進場,避免“羣羊效應”
7、着眼於長期利益。
8、即使是快速交易,也是圍繞“價值投資”展開。
如何做交易?
膽大、心細、臉皮厚。
1、一切都是銷售。黑石也不例外。
2、看到大勢所趨,大膽行動。
如果你先於大趨勢而動,你大概率是會成功的。大多數人都會被嚇得什麼都不敢做。
3、銷售其實就是敢於去追求一些“贏了很厲害,敗了也沒啥”的機會。
這類事兒真的是越練越“厚”:
蘇世民讀書時讓當時受學生歡迎的樂隊來自己學校演出,在打了很多電話,動用了很多同學和家人的關係之後,這件事成了現實。
為了讀哈佛大學,他想通過電話説服院長錄取自己。他失敗了,去了耶魯。
請著名的芭蕾舞演員來給全是男生的耶魯表演,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蘇世民決定和有着268年曆史的校規做鬥爭,用調查問卷聯合媒體的方式廢除了“禁止女性在宿舍過夜”的規定。
4、所有的銷售都很難。
極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銷售。僅僅因為你對一些事物有信念,並不意味着其他人也願意接受。
你需要能夠一次又一次堅定地推銷你的願景。大多數人不喜歡改變,所以你需要説服他們為什麼要接受改變。
不要因為畏懼而不去爭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5、農村包圍城市。
黑石通過對歐亞大陸的業務拓展,實現了對華爾街的“征服”。
6、交易要果斷。
時間會對所有交易造成負面影響,有時甚至產生致命影響。一般情況下,等待的時間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別是在艱難的談判中,要讓所有人都在談判桌上協商足夠長的時間,以此達成協議。
1987年9月,蘇世民看到當時的股市已經創下歷史新高,決定儘快關閉基金。他在10 月15號拿到了所有的錢,4天之後,就是史稱“黑色星期一”的美國股災。
(看,運氣還是很重要的。)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 2007 年,那一年黑石以每股價格 31 美元的價格上市,公開募資超過 40 億元,成功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夜上岸
7、決策要穩。
要在準備好時做出決定,而不是在壓力之下。
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或因為內部鬥爭,或因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總會催促你做出決策。但幾乎每次你都可以這麼説:“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考慮這個問題。我想清楚了再回復你。”即使是在最艱難、最令人不快的情況下,這種策略也非常有效。
8、聰明使用槓桿。
(厲害的公司,其實都是使用槓桿,有的是資金槓桿,有的是渠道槓桿,有的是使用科技槓桿,有的是時間槓桿,有的是網絡槓桿,有的是品牌槓桿,幾乎無一例外。)
但槓桿很不容易,所以,最近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使用槓桿爆掉的故事。
9、憂慮心理不可怕。
憂慮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可以開闊人的思路。
如果能正確引導這一情緒,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勢下的負面風險,並採取行動規避這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