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與“小夥伴”合作共贏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財經

□實習記者 許予朋

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是2020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年關將至,公開數據顯示,已有多家銀行提前完成增速目標。

浦發銀行北京富力城支行行長榮宇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採訪時介紹,今年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主要受兩方面驅動:一是銀行發展的內生需求;二是監管部門加強對這項業務的考核。

“我們也希望在客羣裏做出大、中、小、微企業的梯隊。我們也願意伴隨企業一起成長,最終成為相互緊密合作的夥伴。”榮宇説。

貼近需求側 增強適配性

汽車零配件企業“和汽配件”聯合創始人李小康表示,今年他們的企業經歷了“先抑後揚”的一年。

“第一季度我們無法正常營業,倒逼我們加快業務線上化轉型。後兩個季度我們追趕得挺快的,今年整體營業規模應該能突破8個億。疫情的衝擊讓我們意識到有必要做一些財務上的規劃,股權資金、銀行資金都要吸收進來,必須增強現金流的韌性。”李小康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

需求端有明確的需求方向和合作意願,供給端也在向小微企業靠攏。“傳統上,小微企業一直有一個印象,就是銀行的授信門檻有點高,這兩年其實也在發生變化。”榮宇介紹。

以浦發銀行為例,結合創業型企業“輕資產”的特點,浦發銀行創新落地了多款信用貸款產品:針對初創期企業的科技創客貸、科技快速貸,最高貸款額度500萬元;針對成長期企業的萬户工程萬户貸、科技小巨人貸款,最高貸款額度3000萬元。在風控方面突出數字化、集約化,通過大數據聯動税務、工商、徵信等多維度數據信息,優化准入流程。

小微企業可以根據發展階段、類型進一步細分,銀行則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相應的產品。“我們對科技類企業利潤盈虧方面沒有特別要求。因為科技企業,尤其是成長期的企業,需要在前期不斷地投入。”中國工商銀行北京海西支行中小企業業務中心總經理王長征向《中國銀行保險報》介紹,“工行今年推出‘年審制’,改變以往小微企業貸款通常只有一年期的情況,只要每年貸款到期時企業通過了審核,就可以等到兩年或三年授信結束之後再還款。無論從成本還是從還款方式上,銀行推出的小微企業金融產品都已發生了變化。”

把握供應鏈、線上化新趨勢

在瞭解銀行各類金融產品後,李小康明確表示:“銀行的供應鏈產品對我們是最有幫助的。”

李小康認為,目前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非常大,公司的業務增長也很快。銀行提供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在額度方面與企業需求更匹配,提供的反向保理等服務有助於優化上下游企業的財務報表。

“供應鏈金融這兩年發展特別快。”王長征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對此,工行創新“工銀e信”數字供應鏈業務,基於核心企業的優質信用,通過工行自建的線上平台,以數字方式為核心企業在線簽發信用憑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可憑該憑據申請在工行辦理融資,當天申請實時到賬。

“以前對小微企業貸款是有屬地化管理的,工行北京分行不能給在外地的企業放款。現在通過數字供應鏈平台,基於核心企業的信用,我們可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外地企業放款了。”王長征指出。實際上,供應鏈金融既能便利上下游企業的資金運轉,也有助於拓展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範圍。

創新融資渠道 探索共贏模式

今年11月,洪泰基金組織了一場銀行與小微企業的對接會。事後,洪泰基金投後合夥人張潔告訴《中國銀行保險報》,會上,他們發現六七家銀行提供的小微企業產品都不一樣,企業的需求也都不一樣。

“每家企業都能精準地找到他們想要的產品,不會説有哪個產品大家都需要,哪個產品沒有需求,這其實説明銀行也在錯位競爭。”張潔説。

今年,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除了在產品上加強創新,增強與小微企業的適配性,也在探索渠道創新。比如,商業銀行與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基金公司“強強聯手”,正成為一種高效對接企業的方式。

榮宇認為,銀行與風投基金合作,為創業企業實現投貸聯動,銀行端,主要優勢在於銀行的資金成本較低,能夠有效降低創業企業的融資成本。風投基金在企業初創期提供長期限的股權融資支持,銀行在企業成長期和成熟期提供短期流動資金支持,在稀釋股權之外,給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銀行和風投基金為企業提供長短不同期限的融資服務,共同助力創業企業快速發展,提供的資金都將是支撐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王長征指出,現在“流量”對於商業銀行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我們去一個一個地跑客户以外,我們更願意從知名投資機構獲得客户引入。對於銀行而言,創投機構已為有潛力的企業投入了股本金。同時,藉助機構的投後調研能力,我們相信這些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將會獲得長期發展。”

可見,隨着商業銀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商業銀行追求的不再是簡單的“完成指標”,而是建立起與小微企業合作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