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持有期”產品漸成主流 4月來超四成新基金設置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從產品設計上讓持有人被動減少“追漲殺跌”的“持有期”(含定開、封閉,下同)主動權益產品,經過一兩年的嘗試,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截至5月8日,4月份以來成立的82只主動權益基金,設置了持有期的產品超過四成;新上報的基金也紛紛設置了“持有期”,“持有期”似乎已經成為標配。

  業內人士表示,帶持有期的基金,對投資者來説,可強制中長期持有,有助於淡化擇時和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避免追漲殺跌,提升盈利體驗;對基金經理來説,能夠更從容地進行投資佈局;目前也有銀行渠道也更願意佈局“持有期”產品,以提升投資者體驗。

  持有期產品佔比超四成

  以持有期基金為代表的封閉運作基金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4月份以來合計成立的主動權益基金(含普通股票、偏債混合、偏股混合、靈活配置、平衡混合型)達到82只,其中34只帶有“持有期”,佔比41.4%。

  今年以來,新成立主動權益基金中帶持有期設計的產品達到143只,在全部此類產品中佔比達到38.4%。

  近兩年持有期基金數量增長非常快,2020年共有154只持有期基金成立,較2019年增長近2倍。

  從今年發行的封閉運作設計的產品看,設置的持有期限或封閉運作期限從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5年不等,1年和6個月產品較多。而近一個月上報的新基金,很多都設置了“持有期”,似乎已經成為行業“潮流”。

  一家基金公司品牌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推出持有期基金,鎖定份額,可以避免投資者頻繁交易和不恰當擇時,長期可以讓持有人獲取更好收益。同時,不少銀行渠道也有此類傾向,認為可以提升投資者體驗。

  “過去,投資者不太接受持有期模式的封閉類基金,近兩三年,公募基金業績較好,有些明星基金經理掛帥的產品也獲得較好的發行規模,投資者逐漸認可持有期基金,認可長期投資理念。”一家基金公司營銷人士表示,目前投資者和渠道對較長封閉期運作模式的基金認可度提高了不少。

  避免“追漲殺跌”

  引導長期投資

  帶有“持有期”、“定期開放”等產品的明顯增多,是基金行業成熟的一個表現。

  近期,一隻在發持有期權益基金經理表示,較之隨時申贖的基金,持有期產品拉長了持有時間,基民通過長期持有更有機會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而不是在一個基金上反覆做波段。“比如一年持有期基金,若用明年的估值水平倒推,只要公司業績能實現,以一年來看掙到錢的概率比較大。”歷史回撤數據顯示,擇時對基民的長期收益是有損傷的,但對短期回撤和風險控制可能有一些幫助。因此,他們公司也傾向於發偏長期的產品,也是希望基民能不用擇時,獲得更好的投資體驗和回報。

  而另一位正在發行主動權益基金的基金經理也表示,他的新基金採用了持有期運作模式,是希望通過長期的持有,按照長期更確定的判斷做投資,獲取更加確定的中長期收益,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深圳另外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從2020年開始,該公司超過一半的新基金採取“持有期”的設計,而且還會堅持這一策略。因為這樣有利於提高基金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和投資策略的一貫性,能夠引導長期投資,有效規範投資者頻繁操作而步入“追漲殺跌”怪圈。

  一位業內人士總結,近些年定期開放式基金、持有期基金數量和佔比都在提升,背後有三大原因,一是監管層引導長期投資;二是長期可以讓持有人獲取更好收益,有利於打破“基金賺錢,投資者虧錢”魔咒;三是基金經理可以免受或少受基金規模變化帶來的流動性衝擊,按照投資規劃和節奏,更容易實現投資目標。

  “未來這類產品可能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上述人士表示,不過還是要以基金業績去贏得投資者信任,如果基金經理管理能力不佳,定開和持有期形式反而可能“套牢”投資者。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