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晶轉債沉浮錄警示“雙高”轉債風險

泰晶轉債沉浮錄警示“雙高”轉債風險

強贖釜底抽薪 幾分鐘跌一半市價

突如其來的強贖公告,給了泰晶轉債當頭一棒,也給高燒不止的轉債市場澆了盆冷水。

5月7日,開盤跌30%、停牌、尾盤跌幅擴大、收盤跌47.68%,短短几分鐘,泰晶轉債將過去一個多月的漲幅吞噬殆盡,炒作的遊資遭到“悶殺”,轉債的風險暴露。業內人士稱,轉債屬混合型證券,專業性強、影響因素多,並非低風險更非無風險,投資者需擦亮眼睛。

三個選擇 個個都是虧

泰晶轉債曾是轉債市場名列前茅的高價券,卻被一紙強贖公告“釜底抽薪”,在短短几分鐘的交易時間內跌去近一半市價。

6日晚,泰晶科技發佈提前贖回“泰晶轉債”的提示性公告,轉債持有人被逼到“死衚衕”。

與前不久的再升轉債一樣,泰晶轉債也是高價與高估值兼具的“雙高”轉債。遇上強贖,投資者無非有三個選擇:一是等贖回,但贖回價只有100元外加約4毛錢利息,較5月6日收盤價虧約73%;二是轉股,以5月6日股票收盤價計,其轉股價值約為135元,較當日收盤價虧約63%;三是“割肉”,在二級市場賣出,但價格勢必大跌。無論選哪個,高位接盤的泰晶轉債投資者似乎都免不了虧損。

7日,泰晶轉債徑直低開30%,因觸發熔斷機制,被暫停交易至當日14時57分。恢復交易後,跌幅繼續擴大,最終跌47.68%報190.92元。歷史驚人地相似。先前再升轉債在強贖公告發布次日也大跌53.05%。

強贖條款 轉債“終結者”

先是再升轉債,後有泰晶轉債,無論先前有多火,一遇到強贖,都迅速被“打入冷宮”,再次讓人們見識了強贖條款的威力。

轉債理論上沒有價格上限,即風險有限、收益無限,但設置有諸多條款,比如,回售條款、轉股價修正條款、贖回條款。其中,提前贖回條款是發行人的權利,為“加速轉股”而生,扮演着轉債的“終結者”。

贖回條款限制了轉債的上漲空間和生存時間。觸發贖回條款後,轉債的時間價值和其他期權價值將逐漸下降,導致轉債價格存在“天花板”。

對於“雙高”轉債而言,贖回條款更是“緊箍咒”。統計發現,轉債絕大多數表現與其正股相關。特別是在上漲趨勢中,由轉股價與股價決定的轉股價值構成轉債價格波動的準繩。正股既可能帶動轉債上漲,同時又可能限制轉債漲幅——因為兩者比價不能過於離譜。而在類似再升和泰晶的案例中,高估值幾乎是“標配”,本身就存在估值泡沫,一旦遭遇贖回,價格迴歸風險就很大。

市場散户化 轉債風險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泰晶轉債就“火過一把”。2019年6月底7月初,泰晶轉債與泰晶科技搭台唱戲,快漲快跌,讓不少傳統轉債投資者大開眼界。

“先借力題材,然後拉動正股,再通過轉債T 0、無漲跌幅等交易制度的優勢快速兑現轉債獲利,從而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當時就有專業人士總結稱,泰晶等冷門小盤轉債的躥紅,疑似為遊資“手筆”,標誌着以往被視為專業領域的轉債市場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玩法。

今年以來,這一現象更為普遍。3月上旬,在“抗疫”概念的加持下,再升轉債上演“四天暴漲175%、一天狂跌53%”的戲碼,讓人瞠目結舌。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轉債市場散户化特徵越發明顯、投機氣氛漸濃。據瞭解,此前轉債投資者主要是債券型基金,現在投資者羣體不斷壯大且更加豐富。轉債交易策略也從“穩紮穩打”過渡到“百花齊放”的階段,然而各路資金“魚龍混雜”,疊加轉債發行人資質整體下沉,各種風險開始受到各方關注,轉債作為傳統防禦品種的定位面臨巨大挑戰。

此前,滬深交易所已多次提示轉債市場風險,但仍有遊資不顧一再警示。如今,高位買入泰晶轉債的持有人以慘痛代價告誡投資者:轉債不等於低風險,更非無風險。

7日,中證轉債指數收盤跌0.43%,除泰晶轉債大跌外,凱龍轉債、晶瑞轉債、盛路轉債和橫河轉債均跌逾20%,另有11只轉債跌超10%,市場炒作的氛圍有所降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4 字。

轉載請註明: 泰晶轉債沉浮錄警示“雙高”轉債風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