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王智遠
看財報有多種目的,隨便舉幾個例子:
瞭解某個公司如何賺錢?股票市場有無提升價值?公司未來戰略方向如何?甚至觀察競品戰略意圖等,諸如此類。
若從投資者角度,你希望瞭解一家公司年報尋求投資機會;意味着你認可價格會圍繞價值波動,進而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去計算公司價值,分析歷史或猜測未來。
若從公司分析師角度,你希望從四個維度(政策,資本投資;市場熱度,競品發展)來判斷某個賽道進行情況,輸出機會點給高層做判斷,不一而論。
作為管理市場品牌經驗多年,我一般閲讀財報有三種用途:
1)做財經公關(Financial public relations)維護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和價值定位,2)寫行業監控/競品分析報告;3)完成全面的投資分析。
儘管「財報」一詞年中或年底總能把幾家企業帶出圈,你也會偶爾湊湊熱鬧轉發下某些公司的文章,但你知道「財報」究竟是什麼嗎?
工作中的財報往往反應企業經營的狀況,主要分為四大報表,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些詞彙在投資人或財務從業人員眼裏猶如家常便飯,可未捨身入局的人會一臉茫然。
不過不要擔心,我常説,只要瞭解一件事的「結構」並找到它「解構」,就可進行重構,不妨從基礎常識開始,對財報解讀有個全新瞭解。
01.基礎常識大企業公司年報可能有幾百頁,港股公司也有幾十頁;有些人根本看不下去,也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因為涉及內容很全面其實不需要從頭到尾看一遍,基礎角度先掌握兩個方面即可:
1)年報分為12個章節,每個公司都是統一的
2)清楚知道每個章節都在講什麼,哪些是重點
這兩方面我用淺顯的語言分別概述,幫你排除干擾劃清重點,前三章包含(目錄,釋義,提示,公司簡介和財務指標,業務概要)。
分別是:會計事務所出示意見,當看到審計師出局「標準無保留意見」才意味着這份財報值得解讀,遇到其他原因表示數據不完全可信。
簡介和指標都是粗略的數據,業務概覽主要看(產品,經營模式,行業發展和業績驅動要素,生命週期,行業地位競爭力,資產變動情況)。
中間三章包含(經營情況,重要事項,股東情況);其中經營情況較為重要,裏面涉及到收入、費用、成本、研發投入、現金流;重要的是大客户信息也在,可作為財報數據重要組成版塊,看財報重點關注在這部分。
戰略與經營計劃風險等信息基本瞭解下即可,這是公司未來收入增長目標;企業會把財報中最重要的內容羅列在重要事項中,主要包含利潤分配預案,會計政策和重大關聯交易等。
股份變動和優先股相關基本對於常人來説沒有太大用途,可直接跳過。
再説後三章包含(董事、監視高管、公司治理,債券)裏面具體呈現是任職高管年薪,履歷;這一項從投資角度有時可以排雷。
比如某家科技公司高管團隊全是財務,市場經濟人才卻沒有幾個研發人員,就需進一步注意;公司治理常規為官方話術,債券如果沒有會顯示「不適用」等信息。
最後兩張(財務報告,備查文件),三表的核心都在此;其中財務報表一共六份,分為母公司財報與合併財報;一般只看合併即可,所以稱之為三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説到這裏,一份完成的年報結構和重點基本梳理完成,每家模板基本一樣;那讀懂這些就能看懂財報了麼?未必,有人對行業很陌生時就開始閲讀年報,通常會遇到三個問題:
1)分析不對,如拿着財報看證券
2)找不到合適分析工具
3)不知道看什麼內容
一頓亂看就知道公司賺多少虧多少沒有然後,除此外還有更多,所以在閲讀一家公司財報前,上述只是基礎,那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分析行業,它分為:1)TOC,2)TOB
先説TOC企業:TOC稱之為終端產品和服務只要售賣給個人,我們需要在財報中找到四個要素:1)什麼產品,2)客羣特徵,3)解決什麼需求,4)增長模型
產品依次對應實物還是虛擬,(這可以分析出邊際成本投入),如電商公司背後就可能有供應鏈成本,知識付費教育公司,相對供應鏈成本就比較低;還有純硬件和硬件加增值公司,不一列舉。
高單價/低單價(消費決策機制)奢侈品還是必需品(消費頻次);如白酒企業與啤酒企業明顯不同。
高毛利/低毛利,高頻/低頻;前者決定盈利效率,後者決定消費節奏,如潮牌服裝和普通服裝完全不同,一個是偏季節定製,一個偏走量。
客羣特徵代表產品是否有地域性,年齡,支付能力的限制;進一步描繪出精準用户畫像;對於需求而言,分為「基本和高級」兩種,可分為個人,家庭,送禮,社交,這些因素有利於判斷未來增長趨勢。
增長模型可看到企業是如何實現銷售的,像電商就純線上;而本地生活類(美團)就多業務組合;這些還可以細化到(營銷方式,品牌力)上;有助於我們瞭解「產品如何找到人」。
再説TOB企業:TOB有幾個關鍵組成因素分別為:1)什麼產品,2)產品所在產業鏈位置;3)客羣特徵,4)平台系還是混合型,5)產品參與方都有誰。
產品分為虛擬和實物兩種,如:
蘋果手機上游屏幕供應方,SaaS平台中的ERP等,這決定投入的邊際成本;除此外還有交易模式(大額採購/小額採購)(長期/一次性);(過程產品/終端產品),高頻低頻。
瞭解這些的根本有助於清晰認知到公司通過什麼方式,在多長時間,用多大代價,做什麼樣的決策流程給到不同客户,滿足什麼需求。
按照經營邏輯説就是:「我是誰,我在哪裏,我解決什麼問題」。
產品所在位置對應的是產業鏈分析,如公司所處上下游關係,市場地位是頭部還是二梯隊;行業維度是垂直還是多行業通用。
這些有助於分析一家公司的綜合實力關係,如,同是SaaS公司;但有贊微盟市值和股票差距卻很大。
再説客羣,B端客羣一般可分為大B、小B,TOG三種,三者直接決定在客户採購中地位(可分析出屬於通用業務,主營業務還是邊緣業務)。
進一步而言,延伸出的是目標客户決策方式,有利於我們瞭解銷售對象採購細節決策週期。
除此外B端類型有「平台型公司和混合型公司」兩種,前者屬於以撮合為主從中間獲益,那在看財報時需要從中找到幾個關鍵因素:
1)什麼驅動(技術,資源,規模)
2)怎麼收費(對哪類公司)
3)所處市場地位
另一方面,平台參與方都有誰可分析出「用户粘性,付費和續費意願」等要素。
再説混合型公司,它是什麼呢?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都有混合業組成部分,如財務維度:自營造血和投資佈局兩方面;業績方面有交叉平滑。
一個簡單例子:美團外賣季度營收上漲,但團購下降,可能對外講戰略虧損;實則是「業績平滑」;除上述維度外,B端企業和C端企業還有五種通用場景:
1)資產依賴度,2)市場特徵;
3)是否週期行業,4)行業階段;5)行業驅動力
資產可分為「重輕」兩種,前者公司投入資金較大獲得利潤回報較低,利潤率低;產品更新後需要更新生產線,資產折舊率高(如製造業,消費供應鏈的工廠)。
後者相對投入資金少,獲得較高利潤(如強大品牌獲取利潤的高檔服裝,白酒,知識專利)等。
那市場特徵主要來分別什麼呢?我把它成為「定價策略」,有的企業屬於(自由競爭,壟斷,寡頭,完全壟斷);背後代表控制能力,議價權。
什麼是週期行業(Cyclical Industry)?指國內或經濟波動相關性較強的行業,如鋼鐵,煤炭;工程機械,金融房產等;那非週期就容易理解,如白酒,農業,餐飲,食品飲料。
進一步説,區分週期對一家公司影響巨大,如某家餐飲集團業績一路下滑,它可能真不行了;但煤炭一路下滑可能只是探底過程,總會回來的。
行業階段做市場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清楚,分為四個維度(進入,增長;成熟,衰退);這可以助力我們分析公司的增長能力。
譬如:都是年度30%增長對應行業可能不同,如電商可能就不太行了;換成芯片要買股票絕對增值。
總而言之,一份財報我先看是TOC或TOB的產品,產業鏈位置;對應人羣,增長模型這些小類別。
再看「市場特徵」,週期長度,行業階段,對資產依賴度,行業驅動力來進行分析。
整體來説TOC生意標品居多,決策流程短,時間短回款快;TOB交易價格不透明;決策時間長;這些基礎知識有利更滲透的對業務解讀,商業模式判斷;但還不夠,最重要是三張表格解析。
02.三表拆解財務報告包含三個方面:審計報告,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註;這裏重點説下會計報表,即:1)利潤表,2)現金流量表,3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什麼是利潤?簡單來説看一家公司季度或年度賺了多少錢,利潤給出的信息是時期內容;公司賺錢能力行不行,有兩個衡量指標:1)營業收入,2)淨利潤。
營收的由來有單一與組合兩要素組成,有些剛上市的公司業務比較單一,但隨着時間拉長,為增長企業壁壘,就會對業務有所擴充。
如美團早期只有團購,隨着發展多出酒店,旅遊等業務,那營收就分為主和輔兩種;想看一個公司成長速度如何,簡單的方法論為:今年的營收和淨利潤與去年相比,看看增長速度。
一個簡單案例:從數據就可看出茅台2017的增長能力要高於洋河。
《同花順數據》
利潤表另外一方面反應「賺錢的效率」,即毛利率,如何理解呢?
比如:
2015年營業收入是10萬,營業成本是5萬;那毛利潤就是10-5=5萬;毛利率就是(10-5)➗10=50%。
這5萬還要再除去水電,雜項等費用,到手的才是賺到的錢,所以毛利率太低就有可能虧本。
一般而言,好的上市公司毛利往往不低於30%,否則扣除各種管理費,税等支出很可能賺不了多少利潤。
我一般使用利潤表看兩個維度:1)主營業務,2)收入成長性
前者有無持續穩定增長,如何波動,要注意同比環比的分析,時間由年到季節。
再舉個例子:
你仔細看中石化,就會發現有一年它持續一二季度增長,但三四季度環比下坡;如果油價飛漲,你就知道它下季度有可能虧損。
後者看公司成長性,利潤成長性和毛利率高低,主要營收判斷有無核心競爭力,其中隱形指標-市場佔有率=主營收入除以整個行業的總數據;即市場份額;利潤浮動太大太小都有問題,毛利率涉及到企業發展命門。
微軟為什麼不倒?毛利達80%,可做廣告佔比20-25%,15-20%投入做研發。
現金流量表:什麼是現金流量?看一家公司收入多少「真金白銀」,理論上它是對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彙總;我基本把它大致理解為「流水賬」。
與利潤表相比,現金收入或者真金白銀會留下銀行電子記錄,因此現金流量表水分更少,很難造假;所以更具有真實性。
一個簡單例子:
開餐廳,假如老顧客吃飯記賬都不付錢,理論上這些錢也會被利潤表記作一筆營收。
但現金流量中就不會有任何現金流入,長期下去沒有收回就會有水分;更重要的是,如果一直讓別人白吃白喝,這家生意再好也很難經營下去。
這個表主要分為:
1)經營現金流,2)投資現金;3)融資現金流
我們重要需關注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這個指標,它通常反應企業日常經營情況,具體看「正負值」與「淨利潤」進行對比。
前者,一家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大於0,説明流入現金大於流出,企業可支配現金就多;如果小於0,不但沒有可支配的現金還要靠借錢融資生存,相對比較危險。
後者,假如經營活動現金流大於利潤,説明公司的淨利潤大部分變成了現金,賺到的是真金白銀;而反之都是賒賬。
再説投資活動,企業投資分為「對內投資擴大產能」和「對外投資購買股權金融產品」,前者開展新業務,後者佈局生態,這些都需要企業支付現金;那融資現金流是什麼呢?分為債務和股權。
債務是借的,股權是股份的所有權;不管哪種都有現金的流入,但都是為現金流打下伏筆;債務融資需要還本付息,股權融資需要給股東分紅。
資產負債表:如何理解?一個淺顯的案例,如:你説自己在北京有套房總市值500萬,自己首付200萬,300萬貸款;那對應你的就有:1)資產,2)負債
因此,你有500萬資產,負債300萬,所有者權益是200萬;所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該公式永遠成立。
先説前者:
換到公司角度而言,資產就是企業擁有具體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預計未來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資源。
比如現金,商標,軟著,設備,這些就是很典型例子;但要清楚,購買資產的資本來源可能是從銀行借款(負債),也可能是你自己出的錢(股東權益或所有者權益)。
可資產不是死的,它分為:
1)流動性資產,2)非流動性資產;4)重資產,5)輕資產
企業現金存款,交易性金融產品,應收賬款,存貨都是流動的;什麼是非流動的呢?如一家消費品公司在市場已經有絕對份額,但為提高競爭力投入幾家工廠,工廠所有作業設備就屬於非流動性。
這個能看出什麼呢?比如一家4A品牌營銷公司,它是沒有生產線,房子這些固定資產;老闆很在意流動資產是否足夠,背後涉及到是否靈活給員工發工資,靈活經營。
我們經常聽到:「你公司賬上還有多少錢」?這就是問流動資產方面問題;對於很多傳統,重工企業(煤炭,鋼鐵),它們屬於固定資產很大,流動資產很小。
再説後者:
什麼是負債?企業過去交易或某件事形成的,預期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實義務;我把它理解為:“企業欠的錢”。
要知道負債與負債之前也是充滿差異,按照期限長短分為:1)流動性負債,2)非流動性負債。
有些企業早些年經營不善,需要向銀行借款來週轉資金,如果你的借款成本很低,期限又長,這些債務就比較受到企業歡迎。
但很多企業死在債務不合理上,生意不景氣就會找高利貸借款,利息高期限還長,最後發現生意趨勢難以迴轉,而且借貸利滾利,讓自己辛苦的財富也就搭進去了。
因此對於負債,企業都會科學管理。
一個簡單例子就是樂視,在財務指標上,因為它資金鍊緊張,流動比率比較小;短期資產又沒辦法還短期債務,所以只能拖欠供應商的款項。
所以,流動性資產最好大於流動性負債;原因是流動性負債是短期要還的,流動性資產不能覆蓋的話,企業資金鍊就容易「咔嚓」斷了。
再比如,京東為什麼連續虧損這麼多年,還活的很好;因為財務指標上,它的流動比率健康,短期資產遊刃有餘覆蓋掉短期債務。
那怎麼才能看一家公司負債是否合理呢?最簡單的方法是: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一般而言不同行業之間區別較大,但總體最好不高於50%,儘量不超過60%;所以此數據可判斷負債率。
除此外從投資角度,我們還要關注企業整體借款利率,也就是負債成本;通過財務報表中的「利息支出」等欄目,就能找到相關信息。
週轉率問題:資產和負債都不是最可怕的,核心在於掌握「週轉率」的問題,它分為:1)資產週轉,2)存貨週轉。
先説前者:
財報中資產負債表有一欄是「應收賬款」,指賣出去東西沒有收到的那部分錢;營收賬款週轉率=營業收入(利潤表)➗平均營收賬款。
舉個例子:
你家餐廳老顧客每月來吃飯,每次記賬100元月底還,一年就是1200元,而這個賒賬是因為讓他保持着100元的應收賬款。
按照公式計算下:1200➗100=12,也就説應收款已經有12次可現金,週轉率就是1200➗1200=1
所以,應收賬期週轉率越低賬期越長,回款越慢;反之則是越高,越快;這個數據一定要在同行業內比更有價值。
再説後者:
存貨週轉率是什麼呢?是公司年度的平均存貨一年週轉了幾次,在一些大宗商品(白酒,牛奶,飲料)企業中會出現;它有兩個計算公式為:
1.存貨週轉天數=360/存貨週轉率
2.存貨週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寫到一起就是:存貨週轉率=360天/存貨週轉天數=營業成本/平均存貨餘額;怎麼理解呢?
第一個公式,如360天是結算週期,一批存貨由貨品形態週轉出去,也就是賣出去需要天數假設為120天,那週轉率就是3。
第二個公式,如一條毛巾生產成本是5塊錢,這條毛巾賣出去了銷售成本就是5塊,銷售成本就是存貨形態可轉變成的保本現金(週期為一年所得的),存貨餘額就是多少有待轉變成現金的存貨,因此我們取平均值,需要的是年存貨餘額。
如果你第一次接觸會有所迷惑,但總而言之存貨週轉率表示企業把存貨賣出去的能力。
上述三表中最重要的是公式的計算,會計算才能對比,不會計算看成型分析師數據進行對比,若不是專業投資人使用,基本瞭解就夠。
還有很多專業知識如ROE(淨資產收益率),這裏不做拆解;假設這些你不瞭解也沒關係,還有另一種策略是「類比思維」,我用它做分析比較多稱之為「四力對比模型」。
03.四力對比直入主題:分別為:1)盈利能力對比,2)運營能力對比,2)財務能力對比,4)增長能力對比
先説盈利對比:
我主要看和公司經營與資產相關的各類盈利指標(margin)。
經營維度就是毛利率,銷售淨利率;大型公司而言分析師會把這些結果評估後,以研究報告呈現;資產維度就是「總資產回報率」和「淨資產回報率」,更能突出企業持續經營中資產彙報的margin。
然後運營對比:我在開始階段把TOC和TOB行業特徵與產品回款有詳細解刨,運營力的本質主要在「週轉率維度」。
記住存貨週轉率,固定資產週轉率,現金循環週轉率三個公式就夠了,核心是能看到企業內部人效,產能;資源分配情況。
TOB還要注意上下游週轉率,短期債券投資,債務償還,這些指標我還是那句話:
較大企業專業分析師會給出具體數據,較小企業自己就能算的出來,進一步説如果該數據用於「股票投資」,小錢你也不會算如此清楚,況且也不一定有時間,大錢也很少買小企業。
除此外就是綜合指標(公司人效投入,營銷費用,管理費用);這些需要你對某行業深入瞭解,我對SaaS,電商,SCRM,快消類行業比較敏感,從這比費用直接可看出企業季度,年度戰略的投入方向。
再者財務對比:我主要看融資能力,投資能力,比值三個模塊;公司是賺錢花錢的過程,有的只會賺錢不會花,天天買基金;有的是花多盈利能力小這都不是健康的「資本結構」。
不同行業對於資本市場依賴不同,如地產公司公司和消費品公司簡直是天上地下;地產沒有增發股權的能力和舉債的能力就很難發展,而消費公司就不需要,它TOC,造血強。
不管哪些比值很重要;有的公司為稀釋股權謀求發展,但增發不出去那就是業務有問題;TO大B舉債方面,週期,成本,到期狀況,都能幫我看企業的財務運轉。
除此外是投資版圖,這決定一個企業對於第二曲線,生態的佈局的重視度;它直接影響到市值,怎麼判斷投資是否合理呢?我主要看被投公司與該企業能否產生業務協同,並帶來新的增長點。
像頭條,阿里,騰訊這些公司對財務回報率要求不高,但對於產業協同極為重視,這裏不做詳細展開,只是看企業壁壘的維度之一。
最後增長力對比:它是判斷企業發展潛質重要的因素,四個維度:1)從行業看,2)從公司看;3)從產品看,4)數據規模看。
行業視角該企業所做之事是否受到政策影響,所處階段,週期波動等;我一般會採用(五看模型)。
一個簡單例子是「社區團購」,早些年第一次形成是有(窩窩團,美團,百度糯米)這類平台的出現,最後美團勝出。
第二次波動較多公司雖然沒上市但值得參考,2018年底食享會,十薈團,拼多多入局,前期儘管二梯隊玩家很多。
可從供應鏈、運營模式、市場策略分析完成不難看出屬於「燒錢完成本地協同價值網搭建提高密度」的生意,小玩家根本沒機會,結合優劣勢很容易知道結果。
公司視角看什麼呢?1)團隊,2)交易結構
前者,創始高管團隊背景基因直接決定「組織能力」,BAT或高學歷出身的人總有加分項,好比一家科技公司CEO和CTO都是博士級別,COO又是擁有幾十年經驗的資深玩家,很容易看到競品間差異。
後者,公司所做產品屬於成本單價驅動(人工,原材料),銷售驅動(競爭環境,銷售策略,自然趨勢)都可以針對某個因素進行定量分析,並轉化為預測。
比如:元氣深林若IPO後,你拿它和可口可樂對標,就可以直接拆供應鏈結構,銷售策略。
最後補充一點,當看到財報的這些信息外,再看首頁的「管理層分析討論」就更能瞭解一個公司的經營情況與管理層狀態。
那理解這麼多有什麼用呢?我通常會説「帶着問題找答案」,看財報不是首位,分析對標才是核心。
因此帶着問題出發很重要,不妨思考下,翻閲份財報時你是為了什麼?投資?對比競品?查看行業潛力值?寫份財經公關?等。
總結一下:
上述內容並不是很專業,智遠也只是基於自學經驗的分析。
弄懂一家公司財報並不複雜,它就像閲讀一本書;多數人會因為財報本身信息太多而被嚇壞,其實找到結構,才能解構;日常多儲備分析模型,你也能成為優秀的「分析師」。(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