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弱卻成市值第一,比亞迪成股價神話樣本
曾被巴菲特看好的比亞迪2020年市值一路飆升,資本市場幾近瘋狂,然而在財務表現上卻仍不如傳統車企龍頭上汽集團。儘管資本市場對比亞迪充滿美好預期,但是其未來發展還將要以其業績支撐。
估值飆升,歸母扣非淨利較低
“如果非要我用一個指標進行選股,我會選ROE(淨資產收益率),那些ROE能常年持續穩定在20%以上的公司都是好公司,投資者應適當買入。”股神巴菲特説,然而2008年9月,巴菲特花費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2.25億股比亞迪股份,2008年比亞迪淨資產收益率近9.29%。2008年巴菲特看好比亞迪,2020年期待者如資本市場幾近瘋狂。
繼2020年7月以2516.79億元總市值超過上汽集團的2232億元后,比亞迪穩坐A股市值最大的整車上市車企,並且市值一路飆升,截至11月25日早間,比亞迪總市值為5019億元,單股股價184元,再次突破5000億市值,而上汽集團總市值為3044億元,單隻股價為26.18元。
比亞迪市值首超上汽集團時,二者差距並不大,資本市場都在關注二者關於A股車企市值“一哥”位置之爭,短短四月之餘,上汽集團市值遠遠落在比亞迪之後。
而令人注意的是,如此高市值的比亞迪,2020年前三季度淨資產收益率只有5.89%,連巴菲特選股標準都達不到;第三季度比亞迪扣非淨利潤為15.77億元,反觀上汽集團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達到151.85億元,是比亞迪的近十倍。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一般而言,觀察上市公司業績時,扣非淨利潤最具價值。”在此情況下,為何扣非淨利潤不足上汽集團1/10的比亞迪,市值卻一度超過上汽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整車車企?
電池“風口”,資本青睞比亞迪實則合理
“排除特斯拉帶動新能源熱的原因,比亞迪市值飆升與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掌握的電池技術相關。比亞迪市值反映的是當前資本市場對於比亞迪的認可度,是綜合實力的一種體現,僅針對於當下,有特斯拉這個標杆,比亞迪的估值並不算高”汽車分析師任萬付對中車網如是道。
據悉,特斯拉的市值達到35397.9億元,而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市值之和已經超過美國三大車企(福特、通用、菲亞特克萊斯勒)市值之和。而2020年更是全球電動化發展“元年”,日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更是指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而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市值超過上汽集團看似不可思議,實則又具合理性。
上汽作為傳統企業龍頭,儘管近年來堅持“新四化”發展,但是“大象轉身”需要時間。據相關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8.5萬輛,僅佔上汽集團整體銷量的2.9%,銷量規模不及比亞迪車企。
中車網致電的分析師中,所有分析師都表示,資本市場對於比亞迪估值較高一方面得益於特斯拉拉動的新能源熱大環境,一方面便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讓投資者看好。
2020年3月,比亞迪推出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順利通過行業內公認的對電池電芯安全性最為嚴苛的檢測手段——針刺穿透測試。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刀片電池的安全性優勢明顯,體積比能量密度高,同時電池成本也會有所下降,並且“刀片電池”首次搭載於比亞迪漢純電車型。
在中車網致電比亞迪證券投資部時,其相關人士提到,刀片電池概念股上漲,而搭載刀片電池的銷量子自上市後穩健,截至10月,漢EV/DM累計銷量達到18362輛。
資本市場看預期而不是當下,市值只是投資者對於公司的美好預想。“市值高並不一定就好,因為市值並不代表具有投資價值,有的上市公司市值較低但是業績不錯,相對而言更具有投資價值,資本市場對於比亞迪的評估定價方式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各異。”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車網表示。
而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的經營以及盈利模式並不相同,相對於上汽集團以銷售整車為主的業務,比亞迪涉及領域更多。據資料顯示,比亞迪除了整車銷售以外還包括電池、半導體以及電子等領域。
與上汽集團純正汽車股不同,比亞迪汽車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僅佔總體營業收入的一半。據2020年上半年比亞迪發佈的半年報中顯示,比亞迪上半年總體營業收入為605.02億元,其中汽車板塊業務營業收入僅佔320.07億元,佔比亞迪整體營業收入的53.01%;此外,手機業務收入以及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收入約佔總體營業收入的47%,且兩項業務市場表現良好。
比亞迪高估值也是靠電池板塊、半導體板塊等處於“風口”的幾個板塊支撐,而目前資本市場上估值方法不一,例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因此資本市場對於比亞迪的評估定價方式不一,得出的結論自然各異。“在此背景下,比亞迪市值暫時超越上汽不能夠説明什麼,資本市場瞬息萬變,其‘市值一哥’地位估計很快將會被其他車企取代。從根源上來講,股價並不能説明盈利情況,最終決定股價的還是車企的業績、成長性以及核心競爭力。”上述著名經濟師坦言。
對於傳統車企要想實現市值增長,還是要智能化領域進行多方佈局,進行創新轉型升級,或者在現有品牌上做些業務拆分、重組,比如將自己的高端品牌以及新能源品牌單獨劃出來籌謀科創板上市,汽車分析師張翔對中車網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