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資本偵探,作者丨鴻鍵
疫情衝擊下,所有人都知道零售業日子苦:耐克營收大跌38%宣佈裁員、ZARA關閉全球範圍1200家門店、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類似的消息不斷刺激着行業內外的神經。
如同一場無差別攻擊,在疫情面前,再知名的企業也逃不開業績腰斬的命運,優衣庫當然也不例外。
7月9日,日本迅銷集團(優衣庫母公司,以下簡稱“迅銷”)公佈2020年度前三財季(截至2020年5月底止)業績報告,情況相當不樂觀:
- 2020年前三財季,迅銷綜合收益總額約為1.55萬億日元(約合100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5.2%;
- 經營利潤為1323億日元(約合86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6.6%;
- 母公司擁有者應占利潤為906億日元(約合59億人民幣),同比下降42.9%。
具體到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第三財季,迅銷更是出現了這一時間段少見的虧損:
- 營收為3364.1億日元(約合219億人民幣),同比降低39.4%;
- 經營虧損為43.5億日元(約合2.8億人民幣),去年同期為盈利747.5億日元(約合48.7億人民幣);
- 母公司擁有者應占虧損為98.2億日元(約合6.4億人民幣),去年同期為盈利446.4億日元(約合29億人民幣)。
營收大跌,由盈轉虧,迅銷的這份財報令零售業瑟瑟發抖——難道連手握優衣庫品牌的迅銷,也要因為疫情跌落神壇了嗎?
海外陰雲未散,國內又遭重創迅銷的名字,行業外的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但若是用“優衣庫的母公司”來形容,大部分人都會恍然大悟,畢竟這個品牌在國內的認知度實在太高了。
除了優衣庫,迅銷還有GU、Theory、Princesse tam tam、J Brand、PLST等服飾品牌,分別是其針對不同地區市場和細分品類的佈局。目前,迅銷是亞洲銷售額排名第一的零售商,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僅此於Zara母公司Inditex和H&M母公司Hennes & Mauritz。
由於優衣庫在亞洲市場的極高認知度,迅銷的發展情況一直備受業界關注,在疫情時期更是如此。從上一財季開始,迅銷營收下滑的趨勢就已經顯現,不過彼時營收和利潤雙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型冠狀病毒對海外市場的影響。
但到了第三財季(3月至5月),迅銷的國內基本盤也遭到疫情衝擊,從4月開始,日本的新增確診數大幅上升,這意味着日本也進入線下商業活動停擺的階段。
具體到迅銷集團,財報顯示,從3月下旬到5月上旬,日本國內臨時停業的優衣庫門店數一度高達311間,佔全國總門店的38.3%。同樣遭遇關店命運的還有迅銷旗下的其他品牌,以Theory為例,從4月下旬至5月中旬,Theory在日本的門店幾乎全部停業。
迅銷集團的業務佈局,其中優衣庫為主營業務 Theory歸屬於“全球品牌業務”
從收入結構來看,日本本土市場仍是迅銷的最大收入來源。截至今年5月份的九個月裏,日本優衣庫業務收入佔迅銷集團總收入的38.8%。在海外市場陰雲未散,國內市場又遭打擊的情況下,迅銷的收入壓力可想而知。
根據財報,迅銷在第三財季的營收為3364.1億日元(約合219億人民幣),同比降低39.4%。其中,日本優衣庫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5.5%,經營利潤更是大幅下降74%。
從盈利能力上看,迅銷集團少見地在第三財季出現虧損,其在該財季的經營虧損為43.5億日元(約合2.8億人民幣),經營虧損率為1.3%;母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為98.2億日元(約合6.4億人民幣),虧損率為2.9%。
減值虧損是迅銷集團由盈轉虧的主要原因,由於大量門店臨時停業或營業時間縮短,迅銷虧損門店的物業、廠房、設備及使用權資產錄得了前三財季152億日元減值虧損(約合9.9億人民幣),而該項數值於去年同期僅為20.5億日元(約合1.3億人民幣)。
總而言之,因為疫情的蔓延,迅銷在全球的線下佈局成為負擔,而門店效益的恢復只能指望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從目前的情況看,迅銷下一季度的財務表現依然不容樂觀。
迅銷面臨的情況其實是零售企業的共同困境,但外界之所以關心迅銷,不外乎想問同一個問題:迅銷擁有像優衣庫這樣幾乎是零售業傳奇的品牌,能否在困境中有不一樣的突圍方式?
優衣庫手裏還有牌雖然財務指標多是負增長,但財報裏也不乏積極信息,相比ZARA和H&M等同行,優衣庫的境況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糟。
與倚重歐美市場的ZARA和H&M相比,優衣庫的基本盤集中於亞洲地區。儘管優衣庫也曾試圖攻入歐美市場,但從效果來看,在東方炙手可熱的優衣庫對歐美人羣的吸引力不算太大。
有意思的是,優衣庫在歐美的“失意”,反而成了特殊時期的機遇,雖然其在美國的門店悉數關閉,但跟2000+的全球總門店數相比,關閉五十幾家美國門店實在算不上傷筋動骨。
從財報的諸多描述來看,優衣庫目前手中還握着兩張關鍵底牌:大中華區市場和電商渠道。
在迅銷集團的收入結構裏,來自大中華地區優衣庫業務的收入接近總收入的1/4,僅次於優衣庫在日本本土市場的收入比例。在財報裏,迅銷集團對大中華地區市場的描述是——“大中華地區雖錄得收益和溢利大幅下降,但在5月份則實現單月收益和溢利同比雙增長,業績開始穩步回升”。
隨着疫情防控持續取得成效、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正逐漸回暖,這意味着優衣庫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很可能成為其在下一財季的重要支撐。
除了來自大中華區市場的可能性,優衣庫在線上渠道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 在日本本土市場,優衣庫的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47.7%,毛利率同比改善3.3%,這與優衣庫在疫情期間未推出太大折扣有關;
- 在海外市場,優衣庫通過加強網絡營銷、推出免費送貨等措施,線上銷售額同樣錄得增長。
在拓展線上渠道方面,優衣庫的態度一向積極,以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表現為例,除了入駐天貓平台時間早,優衣庫還深入參與了電商狂歡節,並提供“線上下單、門店取貨”等服務,打通線上和線下。此外,優衣庫對小程序等新渠道的反應同樣敏捷。
除了優衣庫,迅銷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在持續打通線上和線下。以Theory為例,除了上線國內的天貓奧特萊斯店,Theory在今年5月還升級了會員積分體系,即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消費都將獲得積分,試圖協同線上、線下資源的意圖十分明顯。
相比同類零售企業,由於中國大陸市場前景穩定,加上線上銷售的持續滲透,迅銷無疑在競爭中得到了一定的時間窗口。自4月起,迅銷在港股的股價持續回升,很顯然,市場對擁有優衣庫的迅銷懷有信心。
疫情讓零售業遭遇滅頂之災,但和一眾黯然退場的快時尚品牌相比,優衣庫在逆境裏握着相對好的手牌。這場危機將如何影響服裝業格局,優衣庫、Zara和H&M的地位是否會迎來改變,趨勢在不久後或將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