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A股橫盤震盪,三大股指有所分化。其中,順週期板塊明顯降温,領漲板塊再次切換回“核心資產”。
在春節後的一波快速下跌後,滬指已在3400點上下盤整數月。就在市場預期年內結構性行情持續,而指數層面不會有“大波瀾”的時候。昨日,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在微博發聲,喊出“橫盤不長久,挑戰四千點”。
橫盤不長久 挑戰四千點?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認為,往後看,震盪行情還將延續但不會長久,震盪過後將是拉昇,蟄伏6年,市場有望挑戰滬指4000點。
具體來看,拉昇行情的核心驅動力來自“風險評價”的下降。
第一,進入“後疫情”階段,通脹、流動性、增長等各類宏觀因素由不確定逐步走向確定,疫情防控等外圍因素同樣走向確定,風險評價的下行利好權益投資的展開。
第二,無風險利率沒有上行風險,但存在下行可能。當前美債隱含的通脹預期已行至2003年以來84%分位值水平,過高的通脹預期已充分反映了極致的供需關係,通脹預期頂點在望,流動性的負面預期需要正向修正。伴隨“剛兑”逐步打破,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上行難、下行易。
第三,當前風險偏好基本保持穩定。風險偏好仍處中低位置,因此仍利好藍籌股,不看好高風險特徵的小市值公司。
海通證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同樣表示,目前各大指數已回到年初水平。參考歷史年度振幅,今年指數再創新高概率偏大。
海通證券統計了A股各主要股指在2000年至2020年間每一年的振幅(年內最高點相對最低點的漲幅),上證指數2000年以來年振幅基本都在25%以上,在大牛市或熊市的時候指數的振幅會更高,年振幅平均為61%(中位數43%)。今年以來,上證綜指的低點是3月9日的3328點,如果前期低點有效,那參考歷史股指的波動幅度,今年股市還有進一步向上拓寬的空間。
潛在風險點:美聯儲何時縮表?
與此同時,隨着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復甦、需求進一步擴張,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收緊預期也再度升温。
“美聯儲何時縮表?”近期,不少賣方策略表達出對這一問題的擔憂,認為海外央行的縮表或將壓縮國內政策空間。
華西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峯在中期策略中提到,需提防下半年市場出現階段性的外部環境衝擊。李立峯認為,當美國疫苗接種率達到75%時(目前為40%左右),美聯儲大概率將開始討論縮減購債規模,這個時間點或許出現在今年7至8月。不過李立峯也表示,“縮表的時間表和力度”還需考慮美國勞動力市場恢復的程度。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認為,當前,流動性“由緊到不緊”的預期修正帶來的做多窗口仍在,但三季度需密切關注海外對於國內流動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對通脹壓力導致的長端利率上行以及美聯儲收緊的擔憂,或再次帶來全球市場的波動,也或對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形成衝擊。
但也有賣方認為美聯儲為代表的海外央行貨幣政策將暫時“按兵不動”。
中泰證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唐軍表示,美國貨幣政策難以明顯收緊。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主要是供給端和短期的,而中長期仍將面臨需求不足、就業率恢復慢等問題。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債務率高和長期需求不足,正因為這樣,即使把利率降到接近零,經濟自身恢復信用擴張的能力仍不足,才使得美聯儲需要親自下場大幅擴表,解決了短期問題,但進一步大幅增加了總的債務率導致長期問題更大。因此,美國貨幣政策迴歸常態的進度可能比預想的還要慢。
配置思路:業績確定性持續超預期
國泰君安還認為,隨着投資者風險評價的下降,選股思路應選擇業績從不確定走向確定的邊際變化最大的股票。市場將出現藍籌股普漲格局,與此前的差異在於中盤藍籌領跑,大盤藍籌跟隨。
行業配置上,鑑於外部經濟與貨幣環境的確定性提升,風險評價的下降將驅動全局性行情。按照風險評價對於行業配置的受益先後程度,首推券商、銀行;其次建議投資者關注建材、鋼鐵等週期領域;科技成長行業中新能源、醫藥、電子,以及疫後加快復甦的消費品同樣值得關注。
粵開證券策略團隊認為,成交量能否持續放大將帶動指數向上突破,配置方向上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回調到位、歷史表現優異的核心資產。盈利能力強、長期確定性較強、產業邏輯清晰的板塊仍是資金配置的重點方向。從近4年二季度各板塊北向資金淨流入、平均漲幅和勝率等三個方向綜合看,大消費板塊、大金融板塊具備明顯優勢。
其次,半導體、智能製造、新能源等高景氣的科技成長仍有機會。此外,短期大宗商品市場將明顯降温,但部分具備基本面支撐的大宗商品,受益於下游需求提升,“結構牛”仍將持續。
安信證券策略團隊表示,當前仍可繼續持有核心賽道中盈利增長超預期的品種,以及估值合理且受益於疫後修復的公司。此外,非核心資產中正在孕育新主線,經濟修復和轉型過程中自下而上的機會值得重點關注,具體包括三條線索:
1)新成長賽道:智能汽車、人工智能、軍工、預製菜、集成灶、掃地機器人;
2)核心賽道中能夠繼續持續超預期的品種:部分半導體、白酒、醫藥公司;
3)疫後復甦鏈:旅遊、航空、農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