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小米變得更懂賺錢,但還沒到鬆一口氣的時候
文 | 邱曉芬
編輯 | 蘇建勳
小米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期中考試答卷。
8月25日,小米發佈了2021年Q2財報。延續了上季度的開門紅,該季度小米營收持續狂奔,達到了878億元,超過了市場預期的850億元,同比增長64.0%。
經調整淨利潤為63億元,同樣超過了預期,同比增長 87.4%,和上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粗略的來看,可以理解為,小米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每個季度基本上賺到了過去要用半年才能賺到的錢。
本季度的878億元營收是這麼構成的:賣手機收入590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207億,互聯網收入70億元。
手機的業務貢獻了最大的拉動作用,同比增長了86.8%,單季度的出貨量也是過去幾年以來,第一次超過五千萬台。另外兩項業務也沒有拉後腿,增長放緩多時的互聯網收入表現不錯,達到了上市以來單季度數據最高。
賺到更多錢的小米,也學會了怎麼花更多的錢。小米的研發費用今年上半年也在水漲船高,第一二季度的研發支出都是30億左右,小米約等於把賺到的利潤的一半都砸進去搞研發。
不過,上半年的好成績還不能令小米放鬆警惕,隱憂和挑戰也接踵而來。
手機要有好成績,不能露短板
不僅是總量的貢獻,從種種跡象來看,小米手機的高端化轉型業務這兩年有了一些緩慢進展。
小米雷軍不久前也披露過一項數據,小米10兩年的累計出貨量大概是577萬——平均每年的出貨量是289萬,雖然遠遠比不上蘋果和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每年動輒數千萬的銷量,據36氪瞭解,相比OV的X系列和Find系列的高端機每年出貨量略高。
雷軍在之前的發佈會上也分享過在高端機上的打法,要打透消費力更強的商務人羣,就要依靠米粉。從小米近期的種種給初代米粉發大額紅包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小米正在盤活原有的米粉資源,刺激羣體的購買力。
迴歸到產品,在高端手機方面小米最近兩年也用了高密度的發佈節奏。為了打開市場,小米10系列矩陣龐大,除了小米10 ,後續還有各類青春版、輕奢版等帶後綴的機型補位;隨後小米11、面向攝影發燒友的小米11Ultra、首款摺疊手機小米Mix Fold、首款屏下攝像頭小米Mix 4也今年上半年快速補位。
更高的定價把小米手機的平均單價均值(ASP)在2020年以後拉入千元大關,在本季度達到了1116.7元。雖然同比去年二季度還降低了四毛錢,但在經過產品組合調整後,毛利率有了明顯改善,從去年同比的7.2%增加到這一季度的11.8%。
出貨量是最直接的證明。上半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是9940萬台,財報中顯示,在大陸地區定價3000元以上、以及境外定價300歐元以上的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1200萬台。也就是説,小米在上半年高端機佔總出貨量大概是12%,並且,上半年兩個季度賣出的高端機,已經比2020年一整年累積下來的一千萬台還要多。
這些離不開小米對內補上線下渠道短板,對外鞏固強勢的運營商渠道。截至6月30日,線下的門店數量是7600家,今年以來幾乎保持了一個月1100家的速度,相對應的,小米在線下渠道的手機市佔率從上季度的7%提升到這季度的7.8%。
也就是説,小米這一季度用線下三千家門店,換回了0.8%的線下佔有率——距離OV的線下佔有率還有很遠的距離,但要完成雷軍定下的“三年世界第一”的目標,國內的線下渠道,尤其是下沉渠道這一大塊難啃的骨頭還要繼續啃下去。
海外也是支撐起小米手機出貨的半壁江山。這一季度,小米在海外部分市場的思路和國內別無二致。境外手機出貨量渠道方面,運營商最為強勢,而財報顯示,小米2021年上半年在境外市場運營商渠道(除印度)的手機出貨量近1200萬台,同比增長超過300%。
然而小米在高端手機狂奔的另一面是,手機產品問題頻出。比如,小米11Ultra為了強調攝影發燒友的定位,堆上了和三星合作的GN2大底攝像頭、用上了最好的高通芯片做支持,但料堆得太猛也導致了大範圍的燒主板問題,一度引發輿情洶湧;
摺疊屏小米Mix Fold也並不算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機型,為了突出萬元以內摺疊屏的賣點,在摺痕處理、內屏屏幕表現、適配等方面都尚存修正空間,和三星同期的摺疊屏手機相比,並沒有多少突出的亮點;此外,在最近發佈的Mix4全面屏手機上,軟件方面最大的看點是“無SIM卡防丟失模式”,而在發佈後一天時間內,esim就因為“不符合國家規定”被叫停。
最近兩年,小米用高端機型密集的產品節奏、穩固老米粉的策略、大舉進攻線下渠道的方式,在早已出現頹勢的全球手機大盤中釋放出了一些向好的信號,讓佔據業務大頭的手機業務毛利率、平均售價和出貨都有了正向調整。
但狂奔的代價,對於小米而言也是無法忽視的。畢竟,三星此前折戟中國市場的案例已是前車之鑑。
手機以外,正常發揮還不夠
小米第二季度營收和利潤雙超預期,不僅依靠手機業務的貢獻,還離不開IoT和互聯網這兩項老業務的穩定發揮。
在過去,小米IoT項業務的收入大頭主要由小米電視和小米筆記本,為此小米也在過去的財報中將這項收入單獨拎出來講。在今年的第二季度,IoT業務的驚喜是,電視和電腦以外的收入有了比較大的增長,為147億元,也是上市之後單季度的最大值。小米在財報中稱,空調、電動滑板車等品類本季度貢獻了比較大的增長。
為了促進IoT品類的銷售,小米在過去也是煞費苦心,最新的動作是,在手機和部分產品中加入了UWB的技術,讓品類之間的互通加深,以加強用户粘性。此外,小米還把一部分高端化的壓力分散到了IoT產品上,比如早前推出大師系列電視、不久前還用哈曼調音系統,把音箱價格抬高到了五百塊錢關卡。
互聯網的收入在本季度也是上市之後最高值,主要是來自廣告的貢獻,財報顯示,這部分的收入達到人民幣45億元,同比增長46.2%。這主要是由於,小米在境外市場不僅是單純賣硬件,並且開始有意識得拓展軟件收入。財報中一項數據可以作為佐證,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是11億元,同比增長96.8%。
如今的小米已經懂得如何盤活更多的資源,賺更多的錢。但接下來最關鍵的是,錢怎麼花。尤其是,小米手機如今每一款高端的手機,每上一項新的科技,都砸下去一大筆研發費用:小米11Ultra和三星合作的GN2花了2個億;Mix4上的CUP屏下攝像頭方案總共要花5個億;Mix Fold上用的自研ISP也花了1.4億元。
這些錢能不能得到多少回報還未可知,但小米並不打算停下。財報顯示,小米上半年的研發支出分別是30億元、31億元,基本相當於小米把賺到的利潤一半都拿去研發。
而更關鍵的支出,還是小米在造車上怎麼佈局。小米造車的項目才剛開始,財報中,小米提到花七千萬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小米方面在電話會議上提到,收購是為了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市。這個時間節點上,併購優秀的項目、造車研發、挖人,都需要大手筆加快佈局。
小米第二季度雖然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成績單,但還遠沒到放鬆的時候。華為倒下後,榮耀的來勢洶洶,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法:在線上不排除拆分出“星耀”的子品牌對打小米和紅米,線下也在不斷兼併掉華為原來的門店。
從產品方面,榮耀發佈的效率也在趨於穩定,有意思的是,榮耀Magic3的設計和只有4G版本的華為P50相似度很高,通過靠近華為對商務人羣的審美,也似乎有一種接檔華為的意味。
小米在華為和榮耀跌倒的空檔期吃到了肉,能不能守住,還要看小米接下來打算怎麼精打細算花錢。這些,也都是撐起小米下一個故事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