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購物節,他們為何不愛“買買買”了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11月11日,全民狂歡購物節。據媒體報道,45分鐘內某平台成交額就遠超300億元。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發現,還有很多年輕人選擇了“逆行”。豆瓣上“不要買”“如果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等小組均有幾十萬組員,自稱“消費主義逆行者”。這些年輕人,為什麼不愛“買買買”了?

  非必要不消費

  “買了用不到,浪費錢又鬧心”

  26歲的王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她的“雙11戰績”:一雙實付款86.74元的馬丁靴、一雙實付款56.82元的加絨棉鞋。去年的“雙11”,她甚至只花了14.96元,買了個蒸汽眼罩。王女士告訴記者,“其實也不是因為雙11有活動才買。我買東西就是急需的,無所謂價格,不需要的就不買,不能因為有優惠就買,不然買了用不到浪費錢又鬧心。”今年她之所以購買兩雙鞋子,是因為參加活動扔喵糖,紅包裏有44塊錢。

  王女士在遼寧瀋陽讀醫藥相關專業,後來到江蘇工作,她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一位乒乓球運動員,但是她“從來不真情實感追星”,“具體來説,就是欣賞他的業務能力,但是絕對不會掏錢買價格虛高的代言產品。比如我可以花錢買門票去看他的比賽,但是不會買代言的飲料,因為我不愛喝還嫌貴。”在王女士看來,把錢攢下來讓她有安全感,相比之下,她更願意把錢拿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等。

  戰線拉得太長

  “雙11少了參與感和新鮮感”

  據京東11月11日凌晨1時發佈的“雙11”成交情況,老字號跨界商品銷量同比增長達105%,成交額TOP5品類為手機、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空調。

  “雙11”依舊火熱,然而大家似乎沒那麼熱衷發表“剁手”感言了。在微博熱門話題“雙11成交額”下,記者倒是看到了不止一位網友吐槽,“現在雙11開始得太早,已經沒有太多新鮮感。商家也是先抬價再降價,沒有當年的便宜感。”“昨天破天荒不到10點就睡着了,完全忘了雙11這回事……不過我要買的在月初都買完了。”

  早在10月,今年的“雙11”號角已經吹響。10月20日,雙11預售開幕,各大主播忙了起來、各種攻略文檔發佈,消費者為預付定金和付尾款忙了十來天,11月1日就已經買過一輪。對於不少人來説,到了11月11日,已經是第二輪“補貨”了。“再也沒有了以前那種湊單、拉互助、算津貼的熱情”,消費者李女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這次她並沒有蹲守到零點,只是隨便逛了逛購物平台,然後早早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