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南資源衝刺IPO:每年從危廢中提煉金屬獲利超30億 擔憂垃圾不夠多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文多
去年12月17日,廣東飛南資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南資源)的創業板IPO申請得到受理,4月1日,該公司因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因此,交易所中止了其發行上市審核。
飛南資源是一家垃圾處理企業,但它處理的垃圾比較特殊——危險廢物。不過,如果你是產廢單位,或許可以這麼告訴你:“你看中的是飛南資源的危廢處理能力,但飛南資源看中的,則是你手裏的那些危廢。”
此話怎講?報告期內,飛南資源年度營收規模從30億元增長至超40億元,其中只有小部分是危廢處置費收入,9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資源化產品”銷售,即從危廢處置中提取出銅、金、銀等產品實現的銷售。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飛南資源及其子公司,在設立初期也存在股權代持的情況,但飛南資源在招股書中並未對此進一步説明。
從危廢中淘金
所謂“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危險廢物也是如此,飛南資源的業務,就是處理這些“放錯位置的資源”,並“變廢為寶”,從危險廢物中提煉出有色金屬。在這兩項業務中,飛南資源分別形成危廢處置費收入及資源化產品收入。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介紹,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飛南資源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均呈上漲趨勢(如下圖)。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危廢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焚燒、填埋,不過,這些方式僅可實現危廢的無害化處置,並未將危廢中的可回收資源進行資源化,且可能存在潛在的二次污染。
因此,飛南資源選擇通過危固廢協同處置的方式,將金屬冶煉工藝與危廢處理相結合,環保的同時也實現了可再生,在危廢中提煉出含銅產品為主的有色金屬。
“提煉金屬並銷售”也是飛南資源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下圖)。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飛南資源的危廢處置收入佔比較少,還有一個原因——鑑於危廢中含有金屬,飛南資源並不能對所有的危廢處置都收取費用,相反的,飛南資源還要支付費用。
招股書介紹,根據危廢中金屬含量的高低,飛南資源在收集危廢時,通常與產廢企業協商為“收費收集”“免費收集”以及“付費收集”三種方式。“僅當產廢企業產出危廢的金屬含量較低時,公司向其收取危廢處置費並形成危廢處置費收入”。
由於業務的特殊性,飛南資源提示“原材料採購風險”也與其他企業有所區別。招股書中,飛南資源表示,危險廢物供應不足、一般固廢供應不足,是公司原材料採購的主要風險。
據介紹,危險廢物的採購受宏觀經濟、行業政策等多方面影響,如:宏觀經濟下行,上游電器電子等行業產廢量下降;危廢跨省轉移政策趨嚴,跨區域採購危廢難度將提升。
發行人及子公司均有代持現象
公司歷史沿革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飛南資源及其子公司江西飛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飛南)在成立初期均存在股權代持的情況。
目前,飛南資源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均是孫雁軍、何雪娟夫婦,二人合計持有並通過一致行動人控制飛南資源共計82.2337%的股份。
不過,飛南資源前身飛南有限在2008年8月成立時,名義股東共有四人,分別是孫雁羣、孫雁軍、何雪娟與何雪芳,出資比例分別是35%、15%、35%、15%。招股書披露,孫雁羣持有的35%股權實際上為替其胞弟孫雁軍代持;何雪芳持有的15%股權實際上為替其胞姐何雪娟代持。
圖片來源:招股書(申報稿)截圖
此外,2007年底,江西飛南(前身名為橫峯縣南方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成立時,是孫雁軍、高衞星、俞挺三人共同設立,三人持股比例分別是10%、50%以及40%。不過,高衞星、俞挺持有的股權實際為代孫雁軍持有。後來,孫雁軍還將股權轉讓給了俞挺委託後者持有。
到了2016年9月,孫雁軍、俞挺、高衞星補充簽訂《股權代持協議》,孫雁軍委託俞挺、高衞星作為江西飛南的名義出資人和名義股東,並代為行使出資人或股東權利。半年後,高衞星、俞挺將各自名義持有的江西飛南股權以50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飛南有限。
目前,江西飛南是飛南資源最重要的全資子公司之一,該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18.62億元,淨利潤達到5329.79萬元。2020年上半年,這兩項數據分別為6.6億元和1657.42萬元。
對於代持原因,飛南資源在招股書中並未進一步解釋説明,記者曾嘗試聯繫該公司進行採訪,得到的回覆也僅是“以公告的公開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