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2月25日訊(記者佘惠敏)“過去一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4%,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在25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科技創新進展時表示,今年,科技部將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為主線,着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着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戰略高科技研發,着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着力抓好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着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着力提升科技開放合作水平,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為加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相關部門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項目形成、項目投入、項目組織、項目評價方面,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參與度、話語權。在去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的860餘項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有680餘項,佔比高達79%。王志剛介紹:“下一步,要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和閲卷人的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提出,並且企業要作為研發的主體。”
國家高新區已成為科技的聚集地、創新的孵化器,是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的重要載體。“國家高新區以0.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約全國13%的GDP,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介紹,初步核算,去年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預計全年營業收入超過48萬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利潤總額4.2萬億元,同比增長17%左右。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介紹,我國持續完善重大科技任務的組織實施機制,凝聚戰略科技力量,深化“揭榜掛帥”等新型項目組織模式,在“十四五”首批重點研發計劃中已經部署實施了87項“榜單”任務;建立了貫穿科研活動全鏈條的政策體系,積極探索基礎研究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路徑,去年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已達1696億元,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例達6.09%;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將製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了100%,引導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去年前三季度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的減免税額為3300億元,已經接近2019年全年的水平;健全科研人員全職業生涯激勵制度,去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了300多個青年科學家項目,還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家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
在改善民生方面,科技部把支撐實現人民羣眾高品質生活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大力加強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介紹,目前已有25個疫苗進入了新冠肺炎防治的臨牀試驗,其中有7個獲批使用,首款中和抗體新冠藥物聯合療法已經獲批附條件上市,多個小分子藥物已進入三期臨牀試驗階段。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實施以來,我國獲批Ι類新藥已達75個,百億元以上的藥企由以前的2家發展到現在的22家;同時系統部署了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加快推進關鍵部件的國產化,減輕了人民羣眾的醫療負擔。在綠色低碳方面,科技部已經啓動了氫能、新能源汽車等20多個碳中和科技重點專項,大力發展先進煤電技術,引領了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應用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供電的煤耗去年已經下降到266.8克/千瓦時,比火電機組平均煤耗下降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