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需要清晰的思路和務實的行動

中美關係處於建交41年來最複雜、最困難的時期,面臨爬坡過坎、風雨交加的新局面。舉世皆知,事情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不是中國挑起的,更不是中國和世界所希望的,既不符合中美兩國的長遠利益,也給國際社會帶來迷惘和焦慮。

這種局面的始作俑者是美國國內抱住“冷戰思維”和偏執的意識形態觀念不放的政治勢力和某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政客。中國對美國的政策是連續一貫的,推動中美平等合作的努力也是一貫的。解鈴還須繫鈴人,尋求中美關係破局之法的第一個“扣兒”在始作俑者們手中。他們應當看到,堅持把不可阻擋發展壯大的中國製造為美國的“敵人”是極大的戰略錯誤,在這條道路上走到黑沒有前途,害國害民害世界,到頭來還要把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錯誤雖已鑄成,但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更大的“扣兒”需要美國各界有識之士和40年來深受中美交流合作之益的廣大美國民眾去解。事實勝於雄辯,那麼多鮮活的數字擺在那裏,抹不去、遮不住,當事人心中自有一杆秤。所以,對中美關係現狀感到憂慮是正常的,悲觀失望則是不必要的。

有人説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此説從時空和內涵看都是含混的。尋求中美關係破局之法的關鍵要素是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務實的行動。

“清晰的思路”首先是清晰的頭腦,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看待中美之間的分歧和共同點。41年前中美由“破冰”到建交,40年來中美經貿、投資、人文交流以至軍事、科技等各領域的合作從無到有到大,都是在承認分歧,求同存異的原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歷史和現實證明,正視分歧,管控分歧,不斷尋找和擴大共同點這種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是中美兩個政治制度、思想信仰、道德觀念完全不同的大國之間和平共存、包容合作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反,把分歧視為對抗,人為地擴大分歧,無視、渺視、否認共同利益,就會削弱甚至破壞兩國關係的基礎。

“清晰的思路”必須要有清晰的目標。1972年的《上海公報》,1979年的中美建交公報以及後來兩國政府確定的目標是非常清晰的,雙方願意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的原則,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

40多年來中美關係正是本着這樣的原則,朝着這樣的目標發展和前進的。本屆美國政府執政後,中美雙方確認上述目標,並同意共同推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歷史和現實證明,凡是當雙方遵諾守信,踐行這些目標和原則時,兩國關係就比較平穩,而每當美方單方面我行我素或出爾反爾時,就會出現波折甚至反轉,美方發動“貿易戰”和利用新冠疫情對中國的所作所為,是背離中美關係正確目標和原則的明證。

“清晰的思路”不可或缺的是正確而良好的心態。從大格局看,和平與發展是我們時代的主題,任何國家的發展壯大都是大勢所趨,都值得歡迎。大國之間也應當如此相待,而不應當彼此視對方的發展為對自己的“威脅”,千方百計加以“遏制”和圍堵。正確而良好的心態還應當體現為包容。世界上沒有有一種普遍適用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多種體制共存才使世界豐富多彩。中美之間“求同存異”的重要一環就是相互尊重和包容對方的選擇,沒有這一條就沒有中美關係的今天,否定甚至放棄這一條就是把中美關係引向絕路。要以良好的心態看清中美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不能以“恩賜”的觀點視之,總有“吃虧”之感,那是偏見,是違背事實的。

解決問題之法,靠雙方相向而行的共同努力,重在有意願,更要有行動。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不僅事關中美兩國,而且事關世界福祉。當前迫在眉睫的是美國當權政客們停止對中國無休止、無底線的攻擊、詆譭和打壓。對話是破局的唯一有效途徑,應保持渠道暢通,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坦誠的對話,回到平等相待,求同存異的正確軌道上來,摒棄一切敵對、脱鈎、“新冷戰”等毒性極大的觀念,按照輕重緩急冷靜探討中美之間的各種問題,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王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6 字。

轉載請註明: 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需要清晰的思路和務實的行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