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垃圾鼓勵分類投放,這樣的企業“錢景”如何
“互聯網+垃圾分類”明星企業“小黃狗”,目標46個試點城市全覆蓋
本報記者李坤晟
以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櫃聞名的“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黃狗”),估值曾高達151億元,是“互聯網+垃圾分類”領域的明星企業。
2019年3月,受該公司原董事長唐軍資金運作問題拖累,“小黃狗”一度陷入破產危機。
“小黃狗”觸礁,引發業界對“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的質疑,擔憂這個風口行業,是否會步共享單車的後塵。
2020年1月19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小黃狗”公司重整計劃草案。
今年5月底,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北京對該公司總裁桂博文進行了專訪。
“小黃狗”能否涅槃重生,整裝再出發的企業給行業帶來哪些啓示,值得觀察。
“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桂博文將過去一年視為“人生難得的一課”。
2018年12月,她創立的笨哥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笨哥哥”)被“小黃狗”收購,她旋即出任“小黃狗”總裁。沒想到3個月後,公司亮起紅燈。
“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當時,每天要處理的事情特別多,保障資金、減員增效、維護合作關係……花了兩個月,讓公司重回正軌。現在靜下來想想,能處理這樣一場危機也很難得。”桂博文説。
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碩士畢業,有華爾街就職經歷,回國加盟電商企業……時尚靚麗的桂博文最終選擇創業,一頭扎進廢品回收行業。
傳統廢品回收鏈條長、效率低,但每個環節都有利潤空間。桂博文堅信這是對社會很有意義的事業,也從中看到了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
2016年,桂博文和兩位夥伴共同創立,以紙製品回收為主營業務的“笨哥哥”,一端連接B端(小區、超市、工廠、寫字樓等)的廢品資源,另一端連接造紙廠等企業,整合中間環節,並從打包站初加工中獲利。
“傳統行業的人經驗豐富,但往往缺少創新。不同背景的人,進入到這個行業,能提供一些新鮮的東西。”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桂博文嗅到商機。
2017年,“小黃狗”公司在東莞成立。這家公司通過在各大城市投放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櫃,迅速獲取大量用户。
2018年6月,“小黃狗”獲得中植集團共10.5億元的A輪融資。同年10月,再獲得上市公司易事特1.5億元戰略融資。
資本青睞給了“小黃狗”足夠的底氣。桂博文告訴記者:“公司觸達用户2000萬人,投遞用户近500萬人。在垃圾分類回收領域,只有我們做到了這個體量。”
據悉,牽頭“小黃狗”破產重整的中植國際,成為它的最大股東。
中植國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澤銘表示:“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分揀及再利用產業這麼大的蛋糕,不是一個短平快的項目,行業門檻不低,並非誰都能做。我們看好節能環保領域的良好前景,希望未來能打造出中國的固廢行業千億市值企業。”
“用户才是核心競爭力”
黃藍相間的機櫃上,小黃狗的卡通圖案憨態可掬,有金屬、塑料、紡織物、紙類、玻璃等標識的回收箱依次排列。居民用手機掃一掃機櫃顯示屏的二維碼,選擇正確的垃圾品類進行投放,就能立刻獲得返現獎勵。
在北京東五環外的萬象新天小區,53歲的清運員張可剛,掃描二維碼,打開874號機櫃,將最大的一個回收箱取出來。箱體裏裝的是大大小小類似快遞包裹的紙板箱。
只見張可剛把紙板箱倒在地上,用腳踩扁,折到大小合適的寬度,熟練地塞進自己準備的編織袋裏。
像張可剛這樣穿着統一黃色背心的清運員,被“小黃狗”叫作“騎手”。居民投遞,“騎手”清運。危機之前,“騎手”是公司正式員工。如今,他們同“小黃狗”只是眾包合作關係。相應的,“小黃狗”公司規模從4000人,縮減至300餘人。
張可剛目前負責附近幾個小區的20台機櫃。通過手機APP,他能即時瞭解每個機櫃的各類回收物的裝填情況,據此合理安排清運時間和路線,提高工作效率。
張可剛稱,去年年底,自己每月能掙7000多元。因為疫情,市場上各種可回收物價格普遍下跌,他的收入縮水至4000餘元。
據瞭解,“小黃狗”“騎手”收入因各自承包範圍、機器數量、貨量及個人工作時長,相互間差異不小。
張可剛告訴記者,在“小黃狗”做“騎手”,雖不如此前在北京新發地批發蔬菜掙得多,但不用晝夜顛倒,適合自己現在的年齡。
“這台機器,目前回收的紙類有9.39公斤。”張可剛指着手機上的一欄數據道,“我取出來,要付給公司5.25元開箱費。送到回收站,每公斤賣一塊二三,差不多能賺6元錢。”
記者計算了一下,投遞眼前的這摞紙板箱,居民能從“小黃狗”得到4.69元的返現。用張可剛繳納的開箱費減去這個數,“小黃狗”能得到0.56元的利潤。
顯而易見,如果“小黃狗”只賺這點辛苦錢,資本不會對其如此青睞。
桂博文告訴記者,目前“小黃狗”的收入,主要分為可回收物售賣利潤,政府購買服務,以及廣告、商城、遊戲等增值業務。
作為一家“互聯網+垃圾分類”企業,什麼是“小黃狗”核心競爭力?
桂博文的答案是,積累的用户、沉澱下來的數據和業內首屈一指的品牌。
兩年前,“小黃狗”收購“笨哥哥”,她看中的正是“小黃狗”直接面向C端的快速擴張,未來有更多可能性。
“‘小黃狗’的價值不光是設備,更重要的是,觸達大量用户帶來的衍生價值。”她説。
據她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努力探索商城和遊戲的盈利模式。”
萬象新天小區的丁女士平時沒有將廢品收集起來賣錢的習慣,也不在意返現獎勵。收了快遞,紙箱從來直接扔掉。但小區裏的“小黃狗”機櫃卻激發了孩子的興趣。 (下接6版)
“在孩子眼中,完成分類投遞像玩一個遊戲。我也樂於他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丁女士説。
或許,“小黃狗”的未來正在其中。
聚焦46座試點城市精細化運營
桂博文稱,目前“小黃狗”已累計投入近20億資金。
投資人投入真金白銀,為的是在資本市場賺取豐厚的回報,但“小黃狗”能否激發用户衍生價值尚待時間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小黃狗”公司的運營正悄然變化。這家在業內一向憑藉豐厚財力高舉高打的公司,似乎也開始精打細算過日子。
除了剝離“騎手”精兵簡政,“小黃狗”也開始調整全國的佈局。在公司官方網站上,“城市”被放在顯眼位置,從北京、上海到巴彥淖爾,“小黃狗”入駐全國39座城市。但記者注意到,在上半年的一篇新聞報道中,這個數字變為38。而桂博文接受本報採訪時,給出的數字是37。
2019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據桂博文介紹,“小黃狗”的目標是2020年覆蓋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公司目前開展業務的城市中,只有23個是試點城市。這意味着“小黃狗”繼續進軍試點城市的同時,可能暫停非試點城市的業務。
30多個城市,8000多個社區,桂博文坦承,“小黃狗”發展初期,的確存在佈局分散的問題。但對高成本的機櫃太“燒錢”的質疑,她表示:“過去付出了很多沉沒成本。“小黃狗”暫時不會大規模訂製新的機櫃,已經鋪設的機櫃將通過調度,逐步優化集中。當佈局足夠密集的時候,成本是能夠被覆蓋的。只是需要精細化運營。”
精細化運營是她當初出任公司總裁的使命。“當時‘小黃狗’缺乏專業化運營團隊。即使去年不出事情,公司也要進行優化。只是後來給我的時間更短了。”她説。
不只在城市之間的考量,城市內部同樣要反覆斟酌。“小黃狗”曾在全國鋪設了上萬台機櫃,但居民投遞只是垃圾分類最前端的業務,後續還得靠“騎手”轉運處理。如果轉運成本太高,“騎手”無利可圖,“小黃狗”的產業鏈條無法維繫。這要求公司精心考量點位的設置,既考慮機櫃服務的居民集中度,也不能忽視轉運距離。
“至少500户居民以上,鋪設一台機櫃,相對合理。”“小黃狗”北京負責人郭鑫道。他告訴記者,目前,“小黃狗”在朝陽區和海淀區鋪設的機櫃最多,大興、通州、昌平也有不少數量,城市中心的東城區、西城區就相對少一些。整體而言,五環外的機櫃多於五環內。這正是因為打包站和分揀中心通常都建在城郊。
2019年,“小黃狗”還順應全國四分類標準,調整了業務範圍,打破了過去只能做可回收物收取和交易的侷限,升級為全品類垃圾分類綜合運營服務商,為城市和企業提供一攬子垃圾分類解決方案。2020年1月,“小黃狗”在江西省推出廚餘垃圾處理一體機以及四分類環保屋。據瞭解,今年6月,四分類垃圾回收屋已進駐北京朝陽區崔各莊鄉京旺花園小區試點運營。
“過去,各地沒有出台政策和標準,‘小黃狗’更多關注機櫃鋪設。現在不同的城市有了相應的政策。有的需要基礎設備,有的只需要做收運,有些只做宣傳科普。你有十個零部件,可能某個區域只需要五個,要考慮與之適配。我們的服務也將更加多元化、精細化。”桂博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