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股暴漲本質是自救 操作上要學會“打時間差”

最近1個月特別是春節開年以來,A股市場盤面風格可謂風雲突變。節前大漲的白馬核心抱團股遭遇了崩潰式殺跌行情,而節前崩盤的低價低位低估值個股卻出現了井噴式拉昇。通達信軟件中,專門收集低於3元股票的“低價股指數”,從2月4日最低728.95點漲到了3月8日最高879.21點,區間最大漲幅高達20.61%,直逼半年前895.84點高位。

熟悉通達信軟件的投資者知道,“低價股指數”只收集3元以下的個股,若股價突破3元后,則不會再被計入指數內,除非跌回3元以下才會被重新計入指數。換句話説,近期主漲市場的超跌股,不僅有目前還在3元以下的低價股,而且更有從3元下方起飛後大於3元的股票。

另外,截至3月8日收盤,A股市場的平均股價是22.35元,這一數據比上證指數見頂6124點時的22.58元略低,更低於上證指數見頂5178點時的35.30元,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當下只要是小於10元的股票,都可以稱之為“低價股”。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近期牛氣沖天的個股,幾乎是清一色小於10元的超跌低價品種。中國黃金、邦訊技術、濟民製藥、仁東控股、金牛化工、章源鎢業漲幅超過100%,一拖股份、中材節能、開爾新材、*ST實達等多達29家低價股漲幅大於50%。

那麼,為什麼超跌低價股會在最近一個月大面積狂飆呢?其背後的本質邏輯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投資者應當怎樣挖掘未來牛股呢?為此,接受上游新聞記者採訪的富鼎資管經濟學家李維夏與華龍證券人民大道總經理牛陽做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第一、本質是註冊制全面實施前的保殼行為。最近一個月領漲的超跌股之所以牛冠全場,是因為退市新規和全面註冊制“優勝劣汰”預期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導致不少績差股和徘徊於盈虧邊緣的股票逼近了“面值退市”的紅線。由於這些超跌股中很大一部分股票極有可能在2020年年報虧損且2021年一季報很可能續虧,因而如果再不採取措施進行自救,提前退市恐難避免。隨着深圳主板與中小板合併在即,A股距離全面實施註冊制也就為期不遠了,因此超跌低價股為了儘可能地避免“面值退市”,採取措施刺激主力資金拉抬股價是利用全面註冊制實施前空白期唯一的自救手段了,甚至可以説是年報一季報業績爆雷前被動自救的行為了。

第二、也有一些是被錯殺的低估值優質股。2月4日前絕大多數題材股的走勢不亞於一場股災,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不僅績差股跌得屁滾尿流,就連低價低估的績優股也被砸得面目全非。這些低價低估的績優股主要集中在偏傳統的有色、煤炭、鋼鐵、石油、基建等板塊。而這些板塊對應行業的景氣度並不差,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全球範圍內的通脹預期,對這些行業都是存在着正面影響的。可是在2月4日前的殺跌浪潮中,這些板塊有很多個股也被砸到了“面值退市”的邊緣,平均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故具有很大的非理性成分在裏面。因此這一個月來,低價低估的超跌股暴動,是有基本面作為支撐的。

第三、超跌低價股行情將步入分化階段。既然今年全球性貨幣政策收緊預期非常強烈,那麼即便是國內貨幣政策明確表示不會“急轉彎”,也至少意味着不可能像過去2年那樣寬鬆了,更多地是更加細化地精準施策。這樣一來反映到資本市場上,盤面分化將成為常態。對超跌低價股而言,倘若短期漲幅過大而業績跟不上抑或擴大虧損,則股價早晚會被打回原形,一些該退市的股票則免不了退市的結局。而對於那些超低股價且市盈率也很低的個股而言,其後續補漲行情是值得期待的,且持續時間也會比績差、績平的妖股牛股長得多。對於這一點,3月下旬以後會越來越明顯。

第四、可以利用時間差進行精細化操作。通常情況下,3月下旬至4月份是績差類上市公司密集發佈年報業績的階段(尤其是4月下旬),且全面實施註冊制是可以預期的。因此投資者在操作上可以採取以下方案:一季報前重點進攻嚴重超跌的創業板非虧損類低價股,理由是它們股本較小,操作彈性大;一季報後重點進攻嚴重超跌的滬深主板中小板非虧損類低價股,原因在於之前科創板和創業板都在註冊制實施後有過一波爆炒行情,一旦滬深主板中小板實施註冊制,創業板就會被邊緣化,資金必然衝向滬深主板中小板的超跌低價非虧損股特別是低估值低價股。所以,投資者在操作上,首要是避雷,其次是創業板低價非虧損股,最後是滬深主板中小板超跌低價低估值個股。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王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4 字。

轉載請註明: 低價股暴漲本質是自救 操作上要學會“打時間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