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集採開標:強生、美敦力壓線入局,威高、大博雖傷筋動骨卻利好長期

9月27日晚間,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擬中選結果公示,本次脊柱集采采購週期為3年,將於2023年1、2月份開始執行。較人工關節採購週期更長,對企業業績週期影響也會更大。

從結果來看,頭部國產脊柱廠商或成最大贏家,一方面在醫院報量環節,威高、大博、三友、富樂、正天、冠龍等國產廠商不僅入駐A輪,且在意向採購量上具備一定優勢,美敦力、強生等原市場份額合計超50%的進口廠商,獲得的意向採購量反而略遜一籌;

另一方面,在廠商報價環節,以威高及其子公司為代表的一線國產廠商,以低於最高申報價4折約100-400元的價格,在保證中選的基礎上,獲得較靠前的排名,進而獲得更大比例的協議量,也為競爭標外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利潤空間。

相比之下,原本市場份額佔比更高的進口廠商強生、美敦力普遍選擇按照“最高申報價4折”的報價貼邊中選,在排名上相對靠後,也會損失一定的預採購量;另一進口大廠史塞克則在多個系統上戰略性地報出高價,或全線丟標。

規則温和,降價幅度仍”傷筋動骨”

本次脊柱集採開標後,國家醫保局公佈了一組數據,“本次集採平均降價84%,按約定採購量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260億元”。據瞭解,降幅84%,與媒體中報道的降幅60%-70%,兩個數字並不衝突,系測算口徑不同。

國家醫保局的計算口徑為集採前脊柱產品系統的市場均價,以佔脊柱手術量1/3的胸腰椎後路固定融合術為例,其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33000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降幅達到86%;部分媒體對降幅的計算口徑為集採中的“最高申報價”,本次中選廠商大多按照規則三“競價比價價格≤最高有效申報價40%”、以略低於最高申報價60%的價格應標,因此出現了降幅口徑不一的情況。

據36氪瞭解,儘管本次脊柱集採競價規則相對温和,171家企業參與集採,152家擬中選,少有企業因競價差之毫釐而落選;但降價後的中選價普遍已觸及此前脊柱廠商的出廠價,是以往終端價的2-2.5折左右,昔日“一顆釘子的價格”如今能買到“4釘2棒1融合”整個產品系統。

在集採前,進口類骨科脊柱產品的出廠價往往是30扣,也就是出廠價佔終端價的30%,根據具體產品和型號不同,出廠價是終端價的25%-33%不等;國產類脊柱產品往往是20扣,體量較小的廠商出廠價可以做到更低。但本次集採之後,仍以胸腰椎後路固定融合術為例,知名外資品牌的套均價從以往的六七萬元,同樣拉低到4500-4800元/套,與國產品牌站在同一價格線上,但由於成本更高,在供應上會面臨更大壓力。

對於國產廠商而言,集採前的出廠價集中在4000-6000元左右,此前出廠價和終端價之間的巨大價差,足以支持經銷商備貨、配送、為醫院提供跟台服務。此次集採降價後,終端價已降至以往出廠價甚至更低,同時為了給經銷商留出合理利潤,國產廠商也普遍需要下調出廠價,有行業專家表示國產廠商出廠價有可能調為終端價(集採中選價)的50扣,從這一維度而言會對企業利潤率造成較大影響。

但對於威高、大博、三友等國產廠商而言,在本次集採中打出的“漂亮仗”,使得能夠高順位獲得高比例預採購量外,留出的一定利潤空間,也支持其進一步拓展剩餘量市場、帶量之外的醫院使用量。

脊柱國產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據威高骨科招股説明書,在集採之前,2019年國內骨科脊柱類植入醫療器械的市場份額排名依次為強生、美敦力、威高骨科、史塞克、三友醫療。近兩年隨着國產廠商產品和市場的拓展,國產化率已有部分提高,但進口廠商仍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

脊柱集採開標:強生、美敦力壓線入局,威高、大博雖傷筋動骨卻利好長期

來源:威高骨科招股説明書

而此次集採中,在報量、報價兩個環節中,國產廠商都顯示出了優勢。先從報量來看,除了在椎間盤系統中,美敦力的報量佔比超過A組總量的48%、強生在單獨用頸椎融合器系統的報量比重較高外,其餘產品系統中均未能佔據優勢。反而威高骨科在5個產品系統中,報量排名都佔第一。

集採前,威高骨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報量”成為帶量採購的重點工作,要關注一是已經覆蓋的醫院報量要提升;二是開發空白醫院的報量,增加客户覆蓋率,有利於帶量採購執行後帶動產品入院。

據瞭解,在已經落地的人工關節集採中,一些外企因未給經銷商留有可行的利潤空間,導致一些供應商虧錢供貨;這也使得本次脊柱集採報量過程中,強生、美敦力、史塞克等並未拿到如以往市佔率之高的預採購量。

脊柱集採開標:強生、美敦力壓線入局,威高、大博雖傷筋動骨卻利好長期

部分外企意向採購量統計

在報價環節,強生、美敦力普遍以“最高申報價4折”的報價壓線入局,而史塞克卻未能出現在擬中選清單中,或全線丟標。對於進口品牌而言,由於其工具成本、生產成本、專利費用等各方面的成本更高,按照當前的中選價,能夠留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已相當有限。

對於骨科經銷商而言,為了維持醫院的正常使用,往往要儲備六個月到一年的庫存。對美敦力、強生而言,即便供應起來存在壓力,也沒有選擇主動棄標,這或與經銷商需要消耗既往庫存、以及維持國內其他產品線經銷商的信心相關。

報價環節中,威高骨科及其威高海星、威高亞華的申報價佔據多個產品系統順位第一的位置,意味着能夠獲得100%的意向採購量。在本次規則中,醫療機構報量但未中選產品系統採購量的90%、中選產品系統的待分配量,共同構成剩餘量,由醫療機構自主選擇分配給中選產品系統。在剩餘量的選擇上,也需要國產廠商和經銷商的下一步努力。

脊柱集採開標:強生、美敦力壓線入局,威高、大博雖傷筋動骨卻利好長期

威高系公司競價排名情況

另外,經歷多次集採洗禮後,醫院在選擇報量時,也會有不同的策略。為了減輕完成集採任務的壓力,一些醫院在報量過程中會預留一定空間,在冠脈支架和藥物集採中,醫院實際使用量遠超報量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過,帶量之外的標外市場往往也需要使用集採中選的產品,一位骨科行業資深人士講道,“從關節集採的經驗來看,比如醫院實際要做的手術量有100台,預採購量只報了60台,但剩下的40台往往也要使用中選的產品、中選價。”區別在於預採購量已限定了品牌,帶量之外的餘量可以由醫院選擇品牌。

“那40台沒有報品牌的(餘量),其他廠商在爭奪時候也需要投入市場臨牀支持進去,不可能説你都不做市場培育、學術支持,(醫院)就自己去用。從核心上講,中選價稍微高點,比如利潤高2塊錢,這2塊錢可以做市場培育或學術活動,”上述骨科行業資深人士講道。

對於醫保方面而言,集採的關鍵目標之一是擠掉中間環節虛高的水分,但在經銷過程中,正常的伴隨服務費用、物流費用、學術支持等中間項仍必不可少。儘管在報價過程中,不少廠商報出了伴隨服務費10元、2元的超低價,但廠商仍然需要為經銷商的服務留出一定利潤空間,才能保證供應的穩定性。

因此對於一線國產廠商而言,當前的中選價之下,儘管可能要求下調出廠價,以為供應商留出空間,但是在集採剩餘量的二次分配、帶量之外的使用量分配上,有望加速進入醫院並獲得可觀的分配量,真正實現以價換量。

9月28日截至發稿,威高骨科股價繼續上漲5.30%,大博醫療股價上漲10%,此番脊柱集採為國產廠商帶來的機遇,也將於明年1、2月份集採執行後進行驗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7 字。

轉載請註明: 脊柱集採開標:強生、美敦力壓線入局,威高、大博雖傷筋動骨卻利好長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