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評論|説小康股份被高估之前,先從賽力斯上找答案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截至8月27日收盤時,小康股份報收72.88元,強勢漲停封板。一些投資交易平台上,個別持有小康股份股票的股民表示:不考慮短期波動,我長期看好小康。

看好的"止盈"時間點在哪?參照小康股份7月份發佈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告內容顯示,小康股份將此次股票期權行權期的相應考核年度定為2021、2022年二個會計年度,每個會計年度考核一次,並針對考核年度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或"營業收入"兩個維度進行考核。

其中,公司層面考核條件為:2021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觸發銷量為4萬台、3.2萬台,營收目標值、觸發值為180億元、144億元;2022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觸發銷量為20萬台、16萬台,營收目標值、觸發值為450億元、360億元。

建立在如此高幅增長目標基礎上的股權激勵計劃,除了其要建立企業利益共同體的目的,又側面體現了小康股份約束經管者短視行為的用意。

換言之,就是小康股份有信心登上更高的發展台階,同時多多少少也傳遞出了"股票漲勢在2022年結束之前,不足以談'見頂'" 的信號。

而支撐小康股份有信心實現股權激勵計劃中挑戰目標的信心,其在之前的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已經作出了回應:一方面來自自身產品過硬的品質,另一方面來自與華為跨界合作的賦能——目前,兩方面都指向了小康股份旗下的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這台車。

不過,利好總有利空對沖,也有一部分股民認為小康股份存在被"高估"的成分。拋開二級市場的爭議,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基本盤"到底如何?

首先,"華為是堅決不會造車的,只是幫車企造好車、賣好車",這是華為在公共場合強調了很多次的説法。於是,也就有了華為與車企基於"HUAWEI HiCar"和"Huawei inside"的合作,有了華為向車企輸出智能技術的合作,有了華為參與進車企製造單元和銷售環節的合作。

目前,絕大多數的車企都與華為達成了技術應用上的協議,但在銷售環節方面,進駐"華為智選"線上商城和旗艦店進行售賣的車型,有且只有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這一款。

"華為智選"是什麼?按照官方定義,這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智能家居品牌 ,以"品牌共生、流量共享、體驗一致"為原則打造的物聯網合作生態。有別於其他電商平台,"華為智選"承擔銷售義務的同時,也強調了華為和合作品牌雙方的技術水準和服務質量,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由華為為所售產品的品質做背書。

這就為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鏈接市場消費者先提供了一層保障,並表明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在華為的物聯網生態中會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從這個方面觀察,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品控是過關的。

其次,在雙方對彼此技術的匹配和吸收上,於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上體現出的是"強強聯合"而非"差異化互補"。

比如,優化性能方面,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使用的駝峯智能增程系統,將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MCU電機控制器與賽力斯SEP200電機、高效增程器、電池系統、整車控制器、充電系統進行了融合。該系統可根據車輛不同的行駛工況,規劃最佳的能量傳遞路徑,讓發動機始終處於最合理的轉速區間,以保證車輛的能耗、動力、NVH時刻處於最佳平衡點。

優化使用體驗方面,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搭載了華為HiCar人車家智慧互聯方案,整車音響系統由HUAWEI Sound 團隊調教。

車輛硬件表現方面,賽力斯為車輛配備了四球節雙叉臂式前獨立懸架+梯形臂多連桿後獨立懸架組合,採用了輕量化的鋁合金底盤,以及歐洲賽道級底盤調教;電池系統採用了高強度鋁合金殼體+電池包結構保護+熱成型鋼邊梁結構3重強化保護,達到IP67物理防護等級;應用電池五級安全管理系統,從監控、報警、防爆、隔熱、降温5個層級實現用電安全保障。

確保量產和交付進度方面,賽力斯擁有自己的製造工廠,華為擁有全場景的營銷渠道。

不難發現,華為與賽力斯是在用智能方式賦能傳統研發、傳統制造、傳統銷售的共同願景下,找到了各自所擅長領域的結合平衡點。從這個角度觀察,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是一輛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好車"。

那麼,憑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能否支撐起小康股份的市值增長預期?

能,但還不夠。

此前,賽力斯官方就表示過,未來會打造兩個平台,一個SF平台,一個SL平台。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就是誕生於SF平台首款車型,後續該平台將推出大中型產品;SL平台則會瞄準年輕化羣體和首購人羣,將推出系列運動車型和一款適合家用的車型。

這意味着,目前和華為具有唯一銷售合作關係的小康旗下的賽力斯,未來通過向市場投放更多車型的方式,滿足自身的銷量和盈利指標、達成華為的汽車銷售目標。而這些車型極大可能會在雙方現有技術融合的基礎上,持續加入華為高階的自動駕駛ADS系統、應用華為鴻蒙OS智能互聯繫統。

也就是説,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只不過是剛剛開始;支撐小康股份市值增長的,不會只有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以"賽力斯華為智選"為前綴的後序車型,將帶有更多的看點。

再次回到"市值有沒有被高估"的問題上。一家成長型的汽車企業,乘着"碳中和"的東風,掌握新能源核心三電技術,擁有國內生產、銷售雙資質和製造工廠,背靠國際領先的ICT企業技術支持,現在就論"多空",未免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