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交所CEO李小加和他的小微企業交易“新市場”

中新社香港9月2日電 題:前港交所CEO李小加和他的小微企業交易“新市場”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同樣的香港交易廣場寫字樓,同樣的一襲西裝,再掛上熟悉的招牌笑容,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李小加如沐春風。

自李小加2020年9月宣佈提前退任港交所CEO之後,一些對他未來規劃的傳聞不絕於耳,直至2021年8月3日,他以小微企業投資人身份出席“滴灌通啓動發佈會”,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李小加告訴記者,中國的小微經濟是世界上活力最強的經濟體,是中國最大的經濟貢獻者、税收貢獻者和就業創造者,行業的增長和投資回報的可能性無比巨大,但卻距離資本最遠。為了將世界資本與中國小微企業相連接,李小加決定“先來吃這個螃蟹”。

“因為做了一輩子金融,都是傳統的、高大上的金融,特別是在港交所這11年,中國經濟的佼佼者大都在港交所上市。傳統金融做的時間越長,也深深地感到越來越多金融似乎和我們今天的實體經濟並不是完全實實在在連接在一起的。”李小加的創業願景,旨在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創建一個信息發佈和交易平台,為小微企業投資提供穩定的流動性支持和持續的價格發現。讓小微企業運用金融手段“掛牌上市”,或許是李小加將公司命名為New Markets HK Limited(新市場)的初心。

不同於傳統的交易所,李小加正在打造的新型數字交易平台的“上市”門檻較低,人們日常見到的藥店、便利店、理髮店只要符合資質,它們的權益都可以掛牌交易;操作頻度不似傳統炒股般快速買進賣出,相對低頻化、數字化;進行交易的內容也不再是股票,而是公司收入分成權益等衍生品。更重要的是,大如紐約、香港的國際頂尖交易所,市場規模不過幾千家公司,李小加認為,小微企業交易所的“上市”企業數量則可達百萬、千萬,完全是嶄新的市場。

然而,單體規模小、承受風險能力低、透明度不夠、死亡率高,是全球不少小微企業的通病。要想讓小微企業能“上市”,為其融資是必要一環。

當前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和互聯網金融的高效率讓李小加看到了機會,滴灌通投資平台應運而生。他以農業滴灌技術為靈感,希望將海外募集的資金以數字化為抓手,海量投給廣大小微企業中,通過收入分成的模式合作,從而實現“百萬生態、滴滴灌溉、粒粒回首”。

在具體操作上,李小加和他的團隊正在挖掘各行各業與小微企業密切關聯的節點企業,世界投資者將以基金投資方式注入滴灌通平台,平台通過與節點企業合作,篩選出海量需要資金的小微企業,進行單筆小額的投資。與傳統的商業借貸不同,李小加希望,投資方與小微企業是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小微企業賺錢我們就跟着分錢,它不賺錢我們也不分錢,它要是真的失敗了,那也是我們的投資失敗。”

目前,滴灌通平台已經正式啓動,交易平台的搭建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李小加也開始適應新身份的每一天:去學習小微企業勞動創業者的盈利模式、去了解市場、去接觸節點企業。用他的話説,如今雖然身體累,但心情很好。

“現在最怕穿西服了。”採訪臨近結束,李小加脱下西服外套對記者笑道。這位從事過石油工人、記者、律師、投資銀行家、港交所CEO的“傳奇人物”如今已經60歲,卻依舊堅持每週與年輕人踢上幾場足球,只為酣暢後一覺醒來,繼續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6 字。

轉載請註明: 前港交所CEO李小加和他的小微企業交易“新市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