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走出去——深化合作 互利共贏
近年來,“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穩步提升,同時,秉持互利共贏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中石化中俄烏德穆爾特合資公司
優勢互補推動企業良性發展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殷新宇
春天已至,俄羅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伊熱夫斯克依然寒風瑟瑟,氣温低至零下20攝氏度。城市遠郊,一台台採油機在漫天的雪花中持續工作。中俄烏德穆爾特合資公司(下稱合資公司)總部就坐落於此,這是中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的第一個,也是佔股比例最大、產量最高的在產油田項目,擁有38個油田4000餘口油井。
2006年,合資公司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和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聯合成立。俄方在油田勘探開發技術方面儲備豐富,中方的油田精細化管理和節能降耗技術成熟,優勢互補的雙方逐漸成為默契的合作伙伴。
“我和中石化專家初次相識是在2006年。當時,一位中國專家和我商討油田開發的技術問題,他的專業水平和認真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我們成為好友,在面對生產難題時,我們總能很快找到解決辦法。”合資公司原開發處處長尼古拉·剛德拉丘克回憶。
15年來,油田項目探索出一條合資公司管理和老油田增產增效的新路子,比計劃提前8年清償全部貸款。在當前世界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國際油價低迷的情況下,項目始終保持低成本、高效益運行。
“我們的合作關係就如同一雙筷子。兩根筷子勁往一處使,缺少哪一方都不能正常工作。”談及項目成功的原因,合資公司總經理安德烈·託帕爾頗有感觸。他表示,中石化的加入優化了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
走進伊熱夫斯克油田,星羅棋佈的抽油機正在工作,但現場不見任何油污和廢水。中石化國勘俄羅斯公司總經理楊懷義向記者介紹,油田內安裝了傳感器記錄監控所有數據,生產廢水經環保處理後注入地下,同時對含氮量低的可燃氣體進行回收。通過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管和環保處理,項目已連續多年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和零故障“三個零”的目標。
秉持國際化經營理念,合資公司員工本地化比例高達99.8%。庫力奇金·利奧尼特是合資公司的一名中文翻譯。這個俄羅斯小夥子中文流利,酷愛中國文化。“和中國同事在一起我覺得非常温暖,就像一家人一樣。”利奧尼特説道。在公司每年舉辦的春秋兩季職工運動會上,中俄員工一起打籃球、做遊戲、練毛筆字。如今,很多俄羅斯員工也像利奧尼特一樣愛上了中國文化。
近年來,合資公司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合資公司為當地社區新建了125個社區兒童户外活動場地,為105所幼兒園和小學新建兒童體育設施,還為當地購置了新款校車,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公益事業。基於在社會公益特別是兒童教育事業方面的突出貢獻,在“全俄羅斯突出貢獻企業”評選中,合資公司獲得“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暨公益獎”,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揚。
(本報莫斯科電)
中國電建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
開辦學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
本報駐南非記者鄒松
經過近5年的建設,一座高130米的大壩在贊比亞凱富埃河峽谷裏拔地而起。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建)承建的下凱富峽水電站於去年底蓄水成功,即將發電運營。下凱富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750兆瓦,預計將使贊比亞的電力供應增加38%,有力推動該國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贊比亞40年來投資開發的首座大型水電站,下凱富峽水電站在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2017年7月,由中國電建自籌自建的中國水電培訓學院成立。該學院目前已在當地開班6期,共有332名學員順利畢業,為贊比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培養了一批技能人才。
贊比亞總統埃德加·倫古曾親自為中國水電培訓學院揭牌。他在多個場合強調,水電站的建成對贊比亞的電力供應和經濟發展有着重要意義。中國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僅為贊比亞人民提供就業機會,還通過培訓學院為贊比亞未來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有技能的工程人才。
穆莉婭是培訓學院招收的首批女學員之一,她選擇了汽修專業。“學院的課程非常有意思,我完全被吸引了,一心想着怎樣可以學得更好。”穆莉婭回憶起那段求學時光。憑着一股韌勁,她以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績拿到畢業證書,來到大壩作業處修配廠擔任物資配件管理員。
“倉庫管理工作並不簡單,需要把每個配件的名稱、規格、用途及用法爛熟於心,這樣才能提高團隊工作效率。”穆莉婭舉了一個例子,“對項目建設來説,保障大壩澆築的連續性至關重要。當運輸澆築所需混凝土的自卸車來保養或者維修時,我必須快速而準確地找到所需配件,車輛才能儘快完成修理保養返回工地,繼續投入工作。”
中方修理工秦平對穆莉婭評價頗高:“她很聰明也很好學。平時工作不忙時,經常過來幫忙做一些修理和保養的活兒,邊做邊學。”問及原因,穆莉婭回答:“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中投入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面臨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這樣的經驗對一個修理工來説十分寶貴。”
“中國企業在海外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談及開設培訓學院的初衷,中國電建集團黨委副書記王斌表示,中國電建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辦技能培訓學院,為當地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就業崗位,希望改善當地工程行業技能人才短缺的現狀。
2019年5月,培訓學院正式進入贊比亞國民教育體系。學院院長方誌表示,學院將以創建“魯班工坊”為目標,深化校企合作,在未來將學院打造成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地。
如今,培訓學院畢業生中共有近200人在下凱富峽水電站工作,分佈在試驗室、引水洞、大壩溢流面、廠房等多個關鍵工區或部門。工程發電在即,在穆莉婭和其他同事眼中,這不僅代表工程即將完工,也是他們的工作價值所在,是“榮譽的勳章”。
(本報約翰內斯堡電)
國網巴控公司
助力公益參與考古遺址保護
本報駐巴西記者朱東君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老城區裏,有一處碼頭遺址。略低於路面的保護區域內,可以看到一塊塊石磚。這是2011年在當地翻新過程中重見天日的瓦隆古碼頭遺址。該碼頭建成於1811年,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兩年後,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下稱國網巴控公司)與巴西國家文物局合作,啓動瓦隆古碼頭考古遺址保護項目。
“周邊社區居民對碼頭歷史缺乏瞭解。保護項目除了在碼頭周圍安裝照明設備、標識牌等,還在這一區域開展文化遺產教育活動,普及歷史知識,希望帶動周邊社區以及整個城市增進對歷史的瞭解。”國網巴控公司環境協調員安娜告訴記者。
去年10月,國網巴控公司舉辦了一場持續3個月的線上研討會“瓦隆古——思想碼頭”。研討會邀請研究人員向當地教師、博物館工作人員和旅遊從業者講述碼頭歷史,以及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感謝這次研討會!”參加活動的小學教師英格麗德後來告訴主辦方,“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分享了研討會內容,效果非常好,有學生甚至流下激動的淚水。”
這是國網巴控公司積極參與當地公益項目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進入巴西市場,國網巴控公司深度參與巴西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兩次獲評“巴西電力行業最佳企業”。公司輸電資產覆蓋14個州,線路總長度1.6萬千米,是巴西骨幹輸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公司大力投資建設輸變電項目,其中美麗山一期、二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打造了南美電壓等級最高、技術最先進的兩條輸電線路。
在為巴西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國網巴控公司在當地贊助和支持了數百個公益項目,涉及教育、醫療、文化和體育等多個領域,曾被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授予“社會責任管理最佳實踐獎”。
美麗山二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所經的農村社區馬里亞蒂尼亞,就是受益者之一。馬里亞蒂尼亞位於託坎廷斯州中部,經濟欠發達,居民收入較低。輸電工程途經這裏,負責建設的中國企業也來到這裏。電線從天上過,能否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些什麼?
在實地考察後,中國工程建設人員發現村裏生長着多種果樹,果實個大味美。經過與村民交流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發展水果加工業是個好主意,國網巴控公司果汁廠援建項目旋即啓動。由於村裏沒有清潔水源,公司還幫助村民打了兩口水井,既滿足工廠生產需要,也解決了村民飲水難問題。村民們感慨,“再也不需要騎着摩托車去數公里外的河邊打水了”。
如今,果汁廠已經建成並投產。“工廠可以生產加工黃酸棗、針葉櫻桃等當地特產水果,年產量可達5000千克。”安娜向記者介紹。村民馬萊娜説:“果汁廠的建設改變了村裏的面貌,工廠投產後產生收益,我們的生活一定越來越好。”
(本報里約熱內盧電)
東航羅馬營業部
共克時艱運送抗疫人員和物資
本報駐意大利記者韓碩
中國醫療專家組馳援意大利抗疫、數十架載有抗疫物資的貨運班機飛往意大利……作為中意航線的主要承運人之一,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下稱東航)主要運營上海到羅馬的定期往返航班。疫情防控期間,執飛抗疫相關任務成為東航的一大工作重點。
去年3月12日,一架新型空客A350—900客機在羅馬機場降落。在這架由東航執飛的中國首班國際合作抗疫醫療專家組包機上,有來自中國的醫務人員和數噸抗疫物資。
此後,東航又包機運輸兩批赴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及防疫物資飛往米蘭。由於此前東航並沒有開通飛往米蘭的客運航線,為了儘快成行,東航充分利用其常年運行國際航班的綜合優勢,多部門高效協同,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米蘭落地時刻和落地許可批覆以及飛越國的通行許可。
“作為東航的一名員工,我為公司參與了意中合作抗疫而感到無比自豪。”意大利姑娘瑪蒂娜在東航羅馬營業部銷售部工作。“當第一批援意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和醫療物資包機航班抵達後,我們的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被意大利網友用‘謝謝’刷屏。”
談及中意兩國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相互支持,瑪蒂娜心潮澎湃,“我為兩個文明古國間的綿長友誼而感動,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東航於2011年3月在意大利首次開通航線。隨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逐步深入,東航上海到羅馬航班已從最初的每週3班增加至7班。截至目前,已有累計超過100萬旅客搭乘東航客機往來兩國,為中意交流架起“空中絲綢之路”。
“意大利已成為廣受中國遊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國際客源國家之一。”原東航羅馬營業部總經理蔡書祥介紹,民航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兩國的旅遊業發展。“我們截彎取直優化航線運營線路,在意大利境內節約15分鐘航程,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大幅減少碳排放。”
除了搭建交通運輸通道,東航羅馬營業部也在促進中意兩國商貿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斷髮力。2020年底,兩國高校通過調研東航在意大利的發展歷程,聯合發佈了題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意民航合作對兩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的作用》的研究報告。此外,2013年至今,營業部同意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合作,為該校近千名學生提供赴上海的特殊運價機票和服務,讓更多意大利年輕人有機會實地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面貌。
“我們還在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開通了官方賬號,發佈分享兩國地道傳統美食的‘中意媽媽的味道’,以及介紹兩國文物保護合作的‘特殊的海歸故事’等系列視頻,用意大利語講好中國故事,增進民心相通。”瑪蒂娜補充道。
在東航工作4年來,瑪蒂娜見證了兩國間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發展。“我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意中關係未來更加密切!”瑪蒂娜説。
(本報羅馬電)
圖片説明:
圖①:巴西里約熱內盧瓦隆古碼頭遺址。
國網巴控公司供圖
圖②:中俄烏德穆爾特合資公司下屬油田內,採油機正在作業。
中石化中俄烏德穆爾特合資公司供圖
圖③:中國水電培訓學院的一名中方教師在指導學員實際操作。
中國電建供圖
圖④:2020年3月12日,由東航執飛的中國首班國際合作抗疫醫療專家組包機抵達意大利羅馬機場。
本報記者韓碩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2日 第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