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上市銀行年報:減費讓利,如何更可持續

  減費讓利,無疑是2020年中國銀行業的一大亮點。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表率,上市銀行為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做了哪些努力?銀行“讓利於企”,經營如何保持可持續?記者梳理了已披露的多家上市銀行2020年年度業績報告,從中尋找答案。

  助小微企業渡難關

  “流動資金問題終於解決了,這為我們復工復產提供了極大幫助。”北京瑞諾安科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韓澍介紹,2020年2月中旬復工後,原材料成本上漲、員工工資支出等令公司現金流一度非常緊張。當時,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大興支行以2.6%的利率及時為企業辦理了票據貼現,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在江蘇,位於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淮安市華宙電子電器有限公司,在去年3月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獲得了農行650萬元小企業簡式貸,同時利率下調了0.74個百分點,減少融資成本4.8萬元。

  這是上市銀行讓利紓困助力小微企業的縮影。2020年,為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上市銀行通過降低利率、減免收費等措施,持續為小微企業、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過去一年工行採用了多種措施,累計向實體經濟讓利超過1000億元,重點採用了‘降、延、減’三種方式。”工商銀行行長廖林表示,“降”是去年工行新發放人民幣貸款利率為4.46%,比上年下降了47個基點,其中新發放普惠貸款利率4.13%,比上半年下降了39個基點;新投資債券利率較上年下降了19個基點。“延”是對符合條件的貸款積極給予臨時性延本延息的安排,過去一年工行累計為10萬多户客户辦理了延本延息,涉及境內貸款1萬多億元。“減”是通過多種方式為企業減負,去年共計減費500多億元,包括主動免除和下調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部分服務的收費,主動承擔有關機構收取的抵押登記費、評估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

  不難看到,2020年上市銀行在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頭雁”作用,讓利實體經濟成效顯著。建設銀行行長王江表示,2020年建行不斷加大減費讓利力度,初步測算建行減費讓利的金額在1100億元左右。農業銀行在2020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3692億元,增幅62.3%,綜合融資成本下降0.93個百分點,累計為8萬户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中國銀行年報顯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6117億元,比年初新增1987億元,增長48.12%,貸款平均利率下降37個基點,並積極為2萬多户中小微企業實施延期還本付息,率先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

  調負債結構控成本

  減費讓利的目的是促進小微企業發展,但政策實施的前提,是不能對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形成衝擊。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銀行必須積極優化負債結構,有效控制負債成本,通過負債端高質量發展來支持資產端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

  “郵儲銀行將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在資產負債這個結構調整上來做文章。目前郵儲銀行的存款已經突破10萬億元,貸款已接近6萬億元,金融市場投資也已接近4萬億元,不論是資產端,還是負債端,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也有很大的優化調整空間,這對我們的資產負債管理、精細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表示。

  一些股份制上市銀行也加大力度調整負債結構。浦發銀行年報顯示,在負債端,截至2020年末,浦發銀行集團負債總額7.3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34%。在規模增長的同時,浦發銀行深入調整負債結構,大力壓降高成本負債,帶動負債成本持續下降。此外,浦發銀行深入經營戰略客户、大力拓展個人金融資產及代發、結算、託管等業務,持續提升客户經營能級、迭代商業模式,進一步推動資產負債均衡發展。

  興業銀行則表示,其資產負債表戰略性重構在2020年已基本完成,存、貸款佔比分別為55.62%、50.24%,雙雙超過50%,分別較2015年提高5.76個百分點、16.6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從2017年末到2020年末,在沒有外源核心一級資本補充的情況下,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9.07%上升至9.33%,同期貸款增長超過1.5萬億元,資本內生增長和集約化經營顯現成效。

  2020年,浙商銀行全面推進平台化服務戰略,拓展客羣、夯實存款基礎,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尤其是在負債穩定性上不斷提升。據介紹,依託零售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該行個人存款餘額較年初增長58.49%,零售存款佔比提升5個百分點。同時,有效控制同業負債依賴度,同業融入佔比15.07%,處於上市同業較優水平。

  科技使“讓利”可持續

  需要看到的是,銀行“讓利於企”的可持續性也在面臨考驗。數據顯示,2020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94萬億元,同比下降2.7%,為2011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在業內看來,這壓縮了“讓利於企”的空間。

  上市銀行如何看待該情況?在多家上市銀行的2020年年度業績發佈會上,銀行高管都收到了類似的提問。

  “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商業銀行本身高質量發展的土壤和基礎,中行如果能夠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為民生服務做出貢獻,那麼我們也一定能夠從中找到屬於商業銀行豐富的業務機會,從而實現自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中國銀行黨委副書記劉金表示,這關鍵在於通過創新服務模式,運用科技手段,使相關的業務實現商業可持續。

  據瞭解,2020年中行藉助科技創新推進普惠金融建設,在產品上,先後完成中銀E貸——信用貸、銀税貸、抵押貸三大產品的投產,實現客户申請、審查審批、提款還款在線化融資服務,切實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效率。在交易銀行建設方面,推出手機渠道,並持續升級基礎功能,新推出結構性存款、企税貸、抵押貸、信用報告查詢等產品服務。

  在郵儲銀行發佈會上,張金良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未來要利用科技手段把農村地區的數字化平台建起來,把農村的信用體系建起來。”在他看來,只有把數字平台、信用體系建起來,郵儲銀行才能突破傳統業務發展模式和作業模式,以及提高金融服務鄉村的效率。

  張金良表示,科技投入從當前來看對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是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會節約運營成本,“總之,無論是業務發展還是盈利增長,經營發展的安排一定要和我們的風控能力、資本承受能力相匹配,不攤大餅,而要實現高質量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49 字。

轉載請註明: 解讀上市銀行年報:減費讓利,如何更可持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