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寧以外,另一個國產運動品牌安踏一直在默默幹大事。截至2020年11月6日,安踏股價的報價已經超過了101港元,首次破百創下記錄。而安踏也成為了晉江上市公司中,股價最高的企業,總市值突破2700億元。
而安踏的逆襲,還得從“買買買”説起。2009年,安踏從百麗手中拿下了斐樂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以及專營權。所以如果你現在購買一雙斐樂的鞋子,公司一欄寫着安踏,並不是假貨,而是貨真價實的安踏產品。而斐樂的“加盟”,也為安踏帶來了“春天”。現在該品牌的收入,佔了安踏總收入的一半左右。此後的幾年時間裏,安踏一直在運動品牌之間徘徊、買買買。截至目前為止,旗下已經擁有接近30個品牌。
而和安踏一樣,作為晉江的上市運動品牌,同樣酷愛“買買買”的貴人鳥,似乎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前,貴人鳥絕對是有底氣的,尤其是來自資金層面的底氣。2014年年初的時候,貴人鳥登陸資本市場(最高市值達到400億元)。2015年創始人林天福也因此實現身價的暴漲達到190億,拿下“泉州首富”的殊榮。
而上市之前的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共計三年半的時間),淨利潤總和已經突破13億元。再加上登上資本市場,口袋裏的錢自然也就更多了。於是貴人鳥和安踏一樣,也步入了“買買買”的快車道。但是和安踏不同,酷愛買買買的貴人鳥,選擇進軍新的行業——體育。
對於實業家而言,其實追求多元化的發展無可厚非,但是很顯然貴人鳥以及林天福找錯了適合自己的方向。看到什麼賺錢快就做什麼,是做實業的大忌,而如今的“負債累累”也算是驗證了這些禁忌。那為什麼安踏也在買買買,最終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體育品牌,貴人鳥卻“滿地雞毛”呢?某種程度上來講,安踏走的是品牌矩陣,貴人鳥則選擇了體育生態閉環。前者更容易“落地”,後者挑戰大、風險也大。
上市僅一年時間,貴人鳥就急着進軍體育事業。從體育產品到體育事業毋庸置疑,但是明顯貴人鳥的大力轉型太過着急。先是斥資2.39億成為了虎撲體育的股東,之後再次出資10億元和別人共同圍繞體育產業。而這12億,只是體育事業“買買買”中的一個小環節。而除了這12億元以外,貴人鳥還曾出資6500萬、2000萬歐元進行相關體育業務的發展。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擬以27億元收購威康健身百分之百的股權,最終光是現金支出就超過了6.7億元。而這些頻繁的資本擴張,更是讓貴人鳥與安踏的差距越來越大,淨利潤不斷下滑甚至虧損。2018年淨利潤出現虧損,2019年虧損依舊且金額變大。兩年時間,共計淨利潤虧損超過16億元。
體育生態閉環本就是一箇中長期週期的過程,顯然貴人鳥本身的主業就無法支撐,最終只會雪上加霜。同樣是“買買買”,安踏跑對了方向,成為中國最大的體育品牌。而貴人鳥完全跑反,企業跌進深淵。同樣是晉江的體育品牌,貴人鳥已被安踏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