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蘋果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20年,蘋果成為美國首家市值達2萬億美元的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可以説,蘋果近年來在資本市場“勢如破竹”,證券分析師樂觀預測,到2022年,其市值有望達到3萬億美元。
然而週四(10月14日)的市場數據卻顯示,蘋果市值與9月高點相比,已蒸發了22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萬億元)。這是怎麼回事?
蘋果市值蒸發,與芯片短缺有很大關係。外媒10月13日的報道稱,由於芯片短缺,iPhone13系列元件的供應商博通和德州儀器無法提供足夠的產品,蘋果公司預計在第四季度砍掉1000萬部iPhone13的產能。
實際上,蘋果此前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在今年7月召開的財報會議上,蘋果就坦言,芯片短缺已經影響到了Mac以及iPad的生產,營收也將受到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如何保證新品的供應,將是一大考驗。
缺貨也體現在iPhone13的等待時間上,9月底的報道稱,iPhone13系列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長等待期。
除了芯片荒,東南亞疫情也給蘋果供貨帶來了挑戰。9月底到10月初,越南由於疫情加劇,大規模關閉工廠,產能也因此大降。本想着解封后會好轉,但沒想到解封后,有近210萬工人返鄉,工廠一時之間陷入“用工荒”。據悉,iPhone13的相機模塊組件主要來源於越南。
不過儘管缺貨,在“加量還減價”的誘惑下,iPhone13系列上市後銷量火爆。證券機構估計,該系列首批訂單將達9000萬部,遠遠超過12系列。
眼見供應鏈越來越緊張,一些長期持有蘋果股票的機構投資者也開始小幅減持。而在此之前,摩根大通曾表示,即便有着供應鏈方面的挑戰,也不影響市場對蘋果股票的增持。
蘋果要面對的不只供應鏈難題,還有反壟斷挑戰。近期以來,全球對“蘋果税”的圍剿力度大增。例如,韓國8月底已正式通過《電信商業法案》,其中就有“開發者有自由選擇應用支付系統權利”這一內容;歐盟也正在考慮出台新法,目的在於使蘋果開放App Store;就連美國也計劃出手。
面對全球多個國家的圍剿,一向強勢的蘋果也不得不“退步”,表示對一些小公司的抽成比例將從30%降至15%;9月初,為了與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達成和解,蘋果已經宣佈開放第三方付款通道,允許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App購買服務。
除此之外,蘋果在美還遭到了重創——加州法院對《堡壘之夜》開發商Epic起訴蘋果違反反壟斷法一案做出判決,蘋果敗訴。
不過Epic也沒能討到好處,需賠償400萬美元的違約金。另外,加州法院判決書中並沒有判定蘋果違反反壟斷法,而是反競爭,相對較為温和。但也有觀點認為,蘋果這次的敗訴,意味着全球反壟斷前進了一大步。
金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