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健康再度IPO:虧損29億,燒錢擴張步每日優鮮後塵?

叮噹健康再度IPO:虧損29億,燒錢擴張步每日優鮮後塵?

核心提示:

1.4年累虧29億,醫藥配送平台“叮噹健康“再次衝擊IPO。自建配送體系和線下藥房的重資產模式,導致叮噹健康成本高居不下,深陷盈利僵局。

2.叮噹健康快速增長,主要是大規模“燒錢換市場”。招股書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叮噹健康市場花費的開支就增加97.7%,由去年同期的8850萬元增至1.75億元。而2021年用於銷售和市場推廣的開支,就佔據了總營收的22.7%。

3.鳳凰網科技發現,叮噹健康外對宣稱“醫+檢+藥+險“業務閉環,實際上就是打着幌子賣藥,公司95%以上的營收來自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線上診斷、保險業務創收有限。

鳳凰網科技 出品

作者|蔣澆

編輯|於浩

深夜下班的大廠員工林楠,回家路上覺得腹痛難忍,由於街上大部門藥店已經關門,她打開了軟件下單。回到家,藥已經送到門口了。

這是互聯網醫藥零售的一個服務場景。2014年,看到O2O風口機遇的仁和集團創始人楊文龍,創立了數字零售藥房“叮噹快藥”(叮噹健康前身),主打全天候28分鐘送藥上門服務。

“外賣式”送藥服務雖好,叮噹健康的生意卻“不健康”。

近日,叮噹健康通過了港交所聆訊,透過招股説明書可以看到,該公司受大規模擴張拖累,4年時間累計虧損29億,營收增速放緩明顯。此次衝擊上市,“燒錢換客”的叮噹健康能否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送藥上門,4年累虧29億

早在2021年6月,叮噹健康就啓動上市進程,此番是遞交失效後的再次衝刺。然而,與前次交表的數據相比,公司營收快速增長,虧損卻持續加深。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叮噹健康營收分別為12.76億元、22.29億元及36.79億元,同期虧損分別為2.74億元、9.2億元、以及15.99億元。進入2022年,情況依舊沒有好轉,Q1虧損4.04億元。

4年燒了29億、增收不增利,是行業競爭激烈的真實寫照。為了保持競爭力,叮噹健康採用了自建藥房和配送系統的重資產模式,但並未獲得較好的經營效果,反而讓自己深陷盈利僵局。

早期,叮噹健康與傳統O2O企業並無二致,都是與線下藥房合作,走輕資產模式。但楊文龍發現,藥品配送與餐飲外賣、電影票等O2O服務不同,用藥的即時性需要醫藥電商24小時提供服務,而線下藥店自行配藥費用標準不一、配藥散漫,難以保證即時送藥。

於是,叮噹健康從2016開始自建藥店和配送體系,並宣佈“千城萬店”計劃。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擁有超過2200名騎手,以及遍佈14個城市的302家線下智慧藥房網絡。針對模式過重的質疑,楊文龍曾向外界表示,自營體系在達到一定規模下,物流體系和前置倉成本將低於外包。

然而,現實卻給了叮噹健康痛擊,公司擴張速度不及預期,過高的成本擠壓了盈利空間。

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主要支出為物流履約和營銷費用。2019年至2021年,叮噹健康履約成本分別為9750萬元、2億元、2.83億元以及4.12億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16.7%、15.7%、12.7%和11.2%。

為打開C端市場,叮噹健康大手筆營銷,成本費用居高不下。今年第一季度,叮噹健康市場花費的開支就增加97.7%,由去年同期的8850萬元增至1.75億元。而2021年用於銷售和市場推廣的開支,佔據了總營收的22.7%。

燒錢擴張下,再次衝擊上市的叮噹健康顯得有些匆忙,暴露了自己造血能力不足、現金流羸弱的境況。叮咚健康總資產一直低於負債總額,截至2021年底,公司總資產為29.46億元,負債總額卻高達55.36億元,權益總額為-25.9億元。

上市前機構股東退出

閉環模式遭質疑

耐人尋味的是,遞交招股書前,叮噹健康曾發生過一次人事鉅變,包括泰康人壽等18名機構股東集體退出、部分高管從主要人員中退出。同日,叮噹健康註冊資本從9947.68萬變更為5294.12萬元。

這引起了外界質疑,股東減資退出,是否因為公司業務不及預期,或 是出現現金流問題。 隨後泰康人壽發佈公告解釋,此舉是為叮噹健康謀求海外上市做股權架構的調整。

儘管如此,欲求上市輸血的叮噹健康卻不被看好。

叮噹快藥模式弊端顯而易見,單純送藥業務難獲融資。為此,叮噹健康在招股書中提到,將建立醫+檢+藥+險閉環模式,實現快藥服務供應及其他醫療服務供應協同整合。

看似誘人的前景,卻遭到二級市場投資人詬病。在交易平台上,有投資者發表疑問“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巨頭環繞下,叮噹健康有多大生存空間?‘燒錢換客’的電商賣藥,真能形成醫療服務閉環?”

目前,醫、藥兩方面,市場上參與者眾多,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微醫等醫藥平台都已經佈局。而保險和檢測方面,各大互聯網平台都在發展類似的業務板塊。無論是經營模式和業務內容,叮咚健康都無亮點可言。

叮噹健康在招股書提到,公司正在進行業務嘗試,已和9家保險公司展開合作,並與4000家制藥進行分銷合作。不過,這些資源能否助力叮咚健康實現“醫+藥+險”業務協同,尚無相關業務數據可以佐證。

引以為傲的醫療資源,也與同行相差甚遠。目前,叮噹健康“在線診療”醫療團隊包括20名全職及72名兼職醫生、通過與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的800多名外部醫生,以及包括427名藥師的其他醫療專業人員。

作為對比,平安好醫生僅自聘全職醫生團隊就超過1000人,而叮噹健康僅為20人。而平安好醫生背靠平安集團,一半營收來自平安壽險、平安產險等兄弟公司;阿里健康、京東健康有強大的集團公司,競爭優勢明顯。

從業績數據來看,叮噹健康這套生態在用户增長和變現方面鮮有成效,公司95%以上的營收來自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線上診斷、保險業務創收有限。

醫藥版的“每日優鮮”?

線上方面,則面對配送力量雄厚的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以及美團、餓了麼等平台,叮噹健康28分鐘急送優勢不再。

瘋狂擴店、四年燒光29億、以“快”為核心戰略,叮噹健康的種種特徵不免讓人聯想此前倒下的每日優鮮。

叮噹健康再度IPO:虧損29億,燒錢擴張步每日優鮮後塵?

“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潰敗的主要原因是不計成本擴張,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最後融資困難,資金鍊斷裂。

叮噹健康線下門店與線上零售結合的模式,與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極其相似。線上下單後,在線下門店進行打包發貨,28分鐘保證送達則需要密集的門店。這樣的商業邏輯下,叮噹健康快速擴張,2019年、2021年新增了129家、83家藥房。

“線下規模太小,若是堅持門店擴張,叮噹健康將揹負高昂成本。自我造血不足的情況下,若是資金鍊斷裂,難以持續經營。”業內人士指出,叮噹健康當下面臨諸多經營挑戰,對比傳統線下藥店的規模和覆蓋情況,叮噹健康智慧門店難以與之抗衡。

更為重要的是,不同於每日優鮮售賣的生鮮產品,藥品是低頻的需求。線下門店未形成規模情況下,叮噹健康訂單量恐怕難以覆蓋成本。

線上方面,面對配送力量雄厚的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以及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叮噹健康28分鐘急送優勢不再。

此外,屢次被媒體曝光的違規行為、管理漏洞,也給叮噹健康增添了未知的風險。有用户曾表示,無處方情況下,仍能在叮噹健康APP上購買抗生素、頭孢呋辛酯片等處方藥品,購買過程中沒有收到相關審核和詢問,最後成功取藥。今年3月,叮噹健康還曝出了配送的藥品變質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即便叮噹健康成功IPO,恐怕也難讓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買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1 字。

轉載請註明: 叮噹健康再度IPO:虧損29億,燒錢擴張步每日優鮮後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