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寧鵬
上市公司半年報持續披露,部分基金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斷浮出水面。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頭部基金公司2021年上半年淨利潤普遍創出新高。以華夏基金為例,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高達10.49億元,同比增幅超四成。與此同時,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經營狀況則未見起色,甚至出現下滑。
頭部公司持續擴張
目前,披露經營狀況的頭部公司有華夏基金、招商基金和銀華基金。這三家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數據均有較大增幅。
中信證券(600030.SH)2021年半年報顯示,華夏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52億元,同比增長53.24%;利潤總額13.66億元,同比增長42.14%;淨利潤10.49億元,同比增長40.22%。
支撐華夏基金財務數據的,是其業務的擴張。中信證券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1.61萬億元,同比增長28.73%。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9762.43億元;機構及國際業務資產管理規模人民幣6303.71億元。與淨利潤大幅增長相對應的,管理規模同比大增3585.35億元。
8月20日,有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華夏基金目前的營收和利潤體量只佔中信證券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卻是不可多得的“現金奶牛”,其人均利潤數據頗為驚人。員工數量為1095人的華夏基金,半年內創造了超過10億元的淨利潤,意味着上半年人均淨利95.8萬元。
作為家大業大的老牌基金公司,華夏基金淨資產已經突破百億元。事實上,其他頭部基金公司的日子也過得頗為“滋潤”。
招商銀行(600036.SH)半年報顯示,招商基金上半年實現淨利潤7.84億元, 與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4.48億元相比,大增75%。招商基金的管理規模亦十分可喜,相比去年同期總管理規模增長了2552.17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
招商基金的規模擴張,當然少不了網紅基金招商中證白酒的貢獻。這隻基金的規模在一年內增長了529.2億元。
同時,東北證券(000686.SZ)半年報顯示,銀華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27億元,同比大增45.94%;實現淨利潤4.92億元,同比增長12.04%。
中小基金公司分化
與頭部公司的持續擴張不同,中小基金公司分化嚴重。
對於擁有“蔡經理”的諾安基金來説,過去的半年過得頗為紅火。大恆科技(600288.SH)半年報顯示, 諾安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26.02%;實現淨利潤2.22億元,同比增長63.89%。
蔡嵩松的“出圈”為諾安基金帶來了規模的擴張,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公司的權益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蔡嵩松合計管理規模353.2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150億元。
部分在温飽線徘徊的基金公司,經營狀況有的已現起色。譬如東吳基金今年上半年淨利潤1475.61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87.57萬元增長一倍有餘。
起點較低的浙商基金,淨利潤增長了數十倍,由去年上半年的18.35萬元,增長為今年上半年的891.81萬元。不過,浙商證券(601878.SH)定期報告顯示,浙商基金2020年全年的淨利潤為-86.16萬元,意味着去年下半年虧損了上百萬元,而按今年的情況,扭虧為盈已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也有部分公司的淨利潤有所下滑。寧波銀行(002142.SZ)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永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約4.88億元,實現淨利潤1.40億元;而去年同期,永贏基金的營業收入是4.34億元,淨利潤是1.79億元,淨利潤同比減少21.79%。
還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仍然深陷虧損泥沼。南華期貨(603093.SH)半年報顯示,南華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55.14萬元,淨利潤-1236.4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2.58萬元,虧損反而有所擴大。
更為悲催的是東海基金,由盈轉虧。東海證券半年報顯示,東海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04.42萬元,同比降幅超過40%,虧損868.52萬元。其去年上半年有861.31萬元的盈利。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30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曾對東海基金啓動自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