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20日電 題:9月LPR按兵不動,政策實施力度仍須加大
作者 張奧平 增量研究院院長
9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2年9月20日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以上LPR在下一次發佈LPR之前有效。1年期與5年期LPR均維持前值不變。
LPR調降可以充分反映市場利率變化。自2021年12月新一輪降息週期開啓至今,LPR共下調了4次。此次調降,1年期與5年期LPR均維持前值不變。對此,筆者認為,後續政策力度加大的空間仍然存在。
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西方發達經濟體通脹居高不下,成為必然選擇的強緊縮宏觀財政貨幣政策,將會進一步壓制市場有效需求。美國密歇根大學發佈9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9.5,不及預期的60.0;歐元區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為-24.9,接近了歷史低位。西方發達經濟體作為全球最終需求國,一旦顯現需求下滑,將極有可能導致中國出口逐步走弱。目前,國內出口已顯現出相關苗頭,8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1.8%(7月份為18%、上半年13.2%)。
從內部環境來看,首先,國內消費雖呈企穩態勢,但仍處較弱水平。8月消費實現了同比5.4%的較高增長,但考慮到2021年同期的低基數影響,筆者認為,私人部門中,居民消費是隨收入預期改變的,只有居民收入預期向好才會增加消費,而私人部門中的民營企業才有信心投資發展。
其次,進入三季度以來,經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環比修復,主因在於政府部門對經濟活動加大了補缺力度,宏觀財政貨幣政策配合基建投資發力(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1%,過去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8%,7月為11.5%,8月為14.2%)。
經濟走向復甦往往需要“兩步走”。第一步,政府部門發力基建投資,穩住經濟大盤,創造市場有效需求;第二步,私人部門接力政府部門發力,即民企投資、居民消費,以及經濟實現內生性增長。當前,經濟實現復甦的第二步遲遲難以兑現,筆者認為,根源在於市場主體預期不穩與信心持續較弱。
從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PMI來看,8月份錄得數據雖較7月份有所回升,但繼續處於收縮區間,體現出中國經濟景氣水平自6月實現環比修復以來仍有波動,恢復基礎仍不牢固,內生性復甦存在阻力。
從大、中、小型企業PMI來看,8月大型企業PMI升至擴張區間,體現出央企、國企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發力;中、小型企業仍處收縮區間,體現出其生產經營壓力加大,發展預期與信心持續較弱,也表現出市場有效需求不足。
從經濟運行的另一項先行指標,8月社融數據來看,總量與結構上也反映出內生性復甦存在阻力,私人部門難以接力政府部門發力。8月份,新增社融2.43萬億元,同比少增擴大至5571億元,為2020年疫情以來同期新低。
筆者認為,在私人部門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經濟難以實現內生性復甦情況下,宏觀政策仍須加大實施力度,主動作為。貨幣政策應在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和外部均衡前提下,堅持“以我為主”保持戰略定力,抓住關鍵時間窗口,加大對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我們後續應將政策再細化、落實,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從而提高部門預期、提振私人部門信心,避免市場主體因信心不足造成“永久性創傷”。(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