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吳凡)訊,據《科創板日報》統計,今年以來(至6月15日),科創板有49家公司推進了股權激勵相關事項。其中,33家公司的激勵計劃已經開始實施,國盾量子(688027.SH)、利揚芯片(688135.SH)、復旦張江(688505.SH)、凌志軟件(688588.SH)等7家公司方案獲股東大會通過,中芯國際(688981.SH)、瀚川智能(688022.SH)、品茗股份(688109.SH)、霍萊沃(688682.SH)、科思科技(688788.SH)等8家最近剛公佈激勵草案。
業績考核目標是股權激勵計劃的核心內容,也是投資者用以預估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的評判指標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在股權激勵計劃中設置了較高的考核目標,在展露雄心的同時,也伴隨着市場對其能否完成考核目標的擔憂。
此外,由於科創板上市公司採取了操作更靈活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激勵方式,較低的授予價格和難度不高的業績考核目標也被投資者質疑究竟是“激勵”,還是“福利”?
帶着上述問題,《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了上海榮正投資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據瞭解榮正諮詢於A股上市公司市場已輔導了超800餘家上市公司規劃並公告實施規範類股權激勵計劃。
《科創板日報》:如何看待科創板上市公司部分股權激勵計劃中的高行權條件?如果無法完成會帶來什麼影響?
鄭培敏:高行權條件只能代表董事會對管理層的一種嚴要求的主觀態度。最後可能會因為客觀產業環境等因素沒有完成業績兑現,這在國際的實踐中是很多、很正常的,在A股市場中,(沒有完成行權)的比例也不低。
股權激勵本質是契約,上市公司公告後,董事會、激勵對象等都要遵守這個契約。
《科創板日報》:怎麼看股權激勵給公司帶來短暫的費用壓力?
鄭培敏:短暫的費用壓力主要是提取的股份支付費用,增加了資本公積,是不會造成公司任何現金流量的流出,對公司淨資產也沒有影響。每一個企業的風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公司制定的股權激勵力度較小,費用也因此會小一些;而有些公司相較於短暫的費用壓力,更想留住人才,因此會制定力度較大的股權激勵。
《科創板日報》:部分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業績目標實現難度不高,如何看待“激勵”與“福利”的問題?
鄭培敏:股權激勵是非常個性化的,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按投票決定議案的,股民可以參與股權激勵方案的審議,並進行投票,如果有股民持反對意見,那麼他可以投反對票,也可以用腳投票。如果説三分之二的股東都願意給“福利”,那大家就得遵守契約。
當然如果用腳投票的人多了,公司股價跌了,對於那些在意股價下跌的公司,其在制定下次股權激勵方案時,可能就會更嚴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