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診後處方藥外流市場 圓心科技赴港IPO故事好講麼
近日,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高盛、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公開資料顯示,圓心科技集團成立於2015年,旗下擁有妙手醫生、圓心藥房、圓心惠保、圓心醫療科技、無界進修、圓心公益、圓心研究院七大業務品牌。成立之初圓心科技便獲得騰訊、紅杉數千萬元A輪投資,今年8月,圓心科技完成15億元F輪融資。
三年累計虧損6.81億元
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2018至2020年營收分別為8.19億元、23.52億元、36.29億元。其中,圓心科技院外綜合患者服務同期營收分別為8.08億元、23.02億元、35.37億元,營收佔總收益比分別為98.8%、97.9%及97.5%。這也意味着,該業務目前是圓心科技的支柱業務,而其另外兩大支柱業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創新醫療健康服務近3年收益合計佔比均未超過3%,對於圓心科技而言,三大支柱業務還需要更加耦合相互協同推進才能離創建一個協同的醫療服務平台的目標更近一步。
伴隨營收增長的同時,圓心科技的虧損同樣在擴大。2018至2020年圓心科技虧損分別為1.18億元、2億元、3.6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6.81億元。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8個月,圓心科技虧損達4.6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達1.77億元。
毛利方面,圓心科技2018至2020年分別為8325.2萬元、2.5億元、3.32億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為10.2%、10.6%、9.2%。
開支方面,圓心科技2018至2020年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分別為1.38億元、3.25億元、4.95億元,佔總收益比分別為16.9%、13.8%及13.7%;同期,研發開支分別為1230.9萬元、2265.1萬元、4629.4萬元,佔總收益比分別為1.5%、1%及1.3%。
現金流方面,圓心科技2018年至2020年及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8個月錄得負經營現金流量分別為1.712億元、1.423億元、2.044億元、5.456億元。
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表示,隨著業務擴充,其經營開支將會上升。日後或因眾多因素而產生龐大虧損,而不少因素可能在控制之外。倘若其銷售成本及開支繼續超過收入,其業務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而可能無法盈利。
網售處方藥面臨風險與挑戰
現如今,互聯網醫療行業尚處於跑馬圈地、燒錢研發的階段,盈利也成為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所面臨的共性的難題。今年4月1日,微醫申請赴港IPO,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微醫分別虧損40.52億元、19.37億元以及19.14億元,累計虧損超79億元。由於超過6個月未能通過聆訊,本月初微醫遞交港交所的上市申請狀態宣告失效。
而已上市的互聯網醫療三巨頭同樣面臨不小的盈利難題。財報顯示,阿里健康2021財年淨利潤3.427億元,低於市場預估4.497億元;京東健康2020年虧損達172.34億元;平安好醫生2020年虧損達9.485億元。
同期,阿里健康2021財年醫藥自營業務佔總營收比達85.17%;京東健康2020年醫藥電商業務收入佔總營收比達86.54%;平安好醫生2020年健康商城業務收入佔總營收比為54.1%。
從財報中業務營收佔比可以看出,醫藥電商是互聯網醫療三巨頭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圓心科技的收入同樣依賴於醫藥電商,且專注於診後處方外流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以2020年收益計算,圓心科技是國內第一大專注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台。
分析認為,現階段,雖然互聯網醫療平台都在積極探索進行多業務矩陣佈局,但網上賣藥依然是目前大多數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除了面對行業共性的盈利難題,隨着監管政策趨嚴,網售處方藥還面臨着諸多不確定因素。
隨着網售藥品政策不斷放開,網售藥品審核形同虛設、秒開處方亂象問題也被曝出。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以外的處方藥”。5月,國家藥監局召開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台座談會,強調要確保持續依法合規經營等。
一直以來,處方藥銷售都受到嚴格的審查,圓心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這可能使公司面臨風險和挑戰。在微醫上市申請失效,叮噹快藥等排隊上市進展不明朗的互聯網醫療低谷期,圓心科技赴港IPO故事能否講好,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