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投資蘋果,巴菲特選股的邏輯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
看不懂的東西不投資,這是巴菲特一直以來的投資標準和人生信條,靠着極度的自律和投資邏輯,巴菲特成就了“股神”之名。
但在近四五年裏,巴菲特頻頻跑輸指數,不僅如此,他還將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儲備一再提高,讓錢躺在賬户上“落灰”,卻沒有投資比較火的科技公司。所以,他的行為遭到了一部分投資人的反對,有華爾街的基金經理甚至清倉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
梳理一下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十年的投資收益,確實在美股這長達十幾年的牛市裏,巴菲特沒能帶領伯克希爾·哈撒韋取得優異的成績,這點無可辯駁。
相信巴菲特自己也明白,由於這幾年跑輸市場,他已經遭受了外界太多的指責。只不過他毫不在意,並且摒棄了外界的聲音,才能讓他自己“偏安一隅”。
那麼在科技股主流的今天,巴菲特還守着一些“傳統”產業,他的投資思維真的落伍了嗎?
我認為他的思維不是落伍,而是謹慎。
資本市場本來就是一場零和遊戲,對於巴菲特來説,他只需要找到一個朝陽行業,並且找其中的龍頭企業投資,長線持有就完了。
但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的難。
一家好的公司,需要經過時間的驗證,時間是投資的朋友,也是投資的敵人。投資蘋果公司也是巴菲特2016年才決定的事情。
2016年的蘋果遭遇近年第一次單季度業績下滑,在外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巴菲特持續買入蘋果,直到買成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一大重倉股為止。當時,很多人都嘲笑他“人老糊塗了”。
面對外界的採訪,巴菲特曾經回應過,他買入蘋果公司股票是按照消費股的邏輯去買的,並非按照消費股的邏輯。
今年,疫情期間,當巴菲特手中的保險、能源、航空等鉅虧時,第一大重倉的蘋果幾乎挽回了伯克希爾·哈撒韋所有的損失。
我們拉長時間軸,不管蘋果或者是微軟其實已經不“年輕了”。從他的選股邏輯我們就能看清楚,他選的公司經過時間的考驗則是一個重要標準。
疫情原因,巴菲特在今年其實有很多的反常舉動。
包括,抄底航空股隨後又清倉航空股,以及二季度建倉巴里克黃金,要知道,長期以來巴菲特對黃金都是不屑一顧的,他認為黃金是不具備生產性的資產,沒有什麼價值。此前的幾十年裏,他也沒碰過黃金。
其次,就是抄底日本股市以及打新股,對於新股巴菲特長久以來也是嗤之以鼻的,他認為新股充斥着大量的賭性,不符合他的投資邏輯。
除此之外,7月初,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斥資40億美元收購道明尼能源公司的天然氣資產,包括承擔債務在內,這筆交易總額達97億美元,收購的天然氣資產包括7700英里以上的天然氣傳輸管道和9000億立方英尺的存儲空間。不僅如此,9月底伯克希爾·哈撒韋還入6億美元的EW Scripps優先股,同時獲得未來以13美元每股的價格繼續買入2310萬股股票的權利。
他上述的行為遭到了大量投資者的“嘲笑”,認為他的投資方式已經過氣。
那麼在我看來,這些行為其實並不能説明他的投資邏輯就過氣了,也並非因為他跑輸指數就認為他廉頗老矣,作為一個長線投資者,本金安全是第一重要的,在巴菲特“折騰”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不斷增加的現金儲備。
對於這些現金儲備來説,幾十億美金的投資其實都不算什麼,假如美股再遭遇一次類似於2008年危機,那麼現金儲備則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
目前,美聯儲的無限放水已經讓美股催生了大量的泡沫,所以,早先一步做防範沒有什麼不對,等跌下來資產價格合理了,再買入也不是什麼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