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經濟形勢怎麼走?這些頂級專家給出判斷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然而,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在此背景下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1年經濟工作定基調、指方向、明任務、提要求。為更好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與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專題研討會。

開局之年經濟形勢怎麼走?這些頂級專家給出判斷

CWM50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做重要講話,CWM50學術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深入解讀,CWM50學術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陳昌盛、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等專家做專題發言,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做點評發言。

CWM50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主席發表重要講話。他主要就2021年金融領域重點工作任務提出了四點看法:從金融業改革發展整體佈局來看,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市場維度來看,銀行體系要繼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結構體系,進一步深化中小銀行的改革,同時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資本市場重點要以註冊製為抓手,帶動一系列基礎制度建設,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發揮好樞紐功能;保險市場要加快補齊養老保障短板。從任務維度來看,一是促改革,圍繞任務目標,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二是強服務,金融業要在助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防風險,統籌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他表示,從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工作部署上來看,如下金融領域重點任務值得關注:一是金融科技和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二是強化普惠金融服務,一方面要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另一方面要繼續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三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要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四是擴大金融雙向開放;五是守住金融風險底線,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

CWM50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首先總結了對我國 2020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五個規律性認識,即領袖作用、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理念、制度優勢、科學決策和科技自立自強。在未來發展形勢方面,他認為,2021年我國仍處於疫情衝擊的修復期。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關係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存在不確定性;從國內環境看,疫情反覆、經濟恢復不平衡、長期的結構性問題仍存在。在宏觀政策方面,他表示,從指導思想來看,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從構建新格局來看,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

關於2021年重點任務和工作特點,他提出,一是要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部署;二是要構建新格局,八大重點任務一定意義上圍繞新格局展開;三是綱舉目張,以小見大,在複雜的改革任務中抓住重點,帶動全局;四是根據“十四五”規劃精神,進一步提出更具體、直接可以落地的政策;五是符合實際,解決突出問題,如住房問題和反壟斷問題;六是長遠問題從當前着手。

CWM50學術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認為,通過勞動生產率增速與勞動力增速,可以測算一國的經濟增速。對於我國來説,由於我國的勞動生產率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我國的後發優勢逐漸減弱,因此勞動生產率增速將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根據對未來人口總量、人口結構和就業參與率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國勞動力增速將不斷下降至負增長。此外,國際環境的友善程度也將影響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他認為,在政策選擇正確、國際環境友善的情況下,我國有望實現2035年GDP翻番的目標,然而未來一段時間外部環境有很大不確定性,實現翻番目標存在一定困難。基於上述分析,他建議不設定未來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認為,應永久性取消GDP增長目標,把穩定就業和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政策最主要的目標。他表示,貨幣政策轉向有其必要性,但同時轉向速度不宜太快。此外,他建議不應用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M2增長率上限。他提到,為逐步放緩人民幣升值速度,應放寬對外匯流出的限制,利用這個機會進行外匯體制改革。他表示,碳中和為金融體系帶來巨大機遇,並對金融體系提出六點建議:一是要修改綠色金融的支持目錄。二是要建立強制性的要求金融機構披露氣候信息的制度,三是要開展環境氣候風險分析,四是要強化對綠色低碳投資的激勵機制,五是外管局和主權基金要開展綠色投資,六是強化碳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陳昌盛表示,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設定一定增速目標是有必要的。他認為,因為基數效應,我國2021年宏觀經濟數據會比較好看,但微觀經濟感受可能一般。總體上看,宏觀經濟增速,尤其一季度增速雖然較高,但不會出現經濟過熱的情況。他指出,要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如中美之間增速差和利差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貨幣因素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衝擊;宏觀槓桿率較大幅度上升後穩槓桿的壓力;救助政策逐步退出後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問題。他認為, 2021年的經濟增速目標要和“十四五”潛在增速及國家的發展目標向結合,要把握好政策正常化以及退出的節奏,切實做到不急轉彎。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為應對疫情推出的直達實體的政策機制,為我國財政體制改革提供了值得總結的經驗,此外製度優勢也是我國有效應對疫情的一大原因。他指出,要關注小微企業和個體户,妥善解決就業問題,此外還要關注政策轉向帶來的金融風險。在宏觀政策方面,他認為,財政和貨幣政策要把握力度和節奏,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結構性財政政策應儘量保留。關於需求側管理,他表示,需求側管理既包括短期逆週期調節政策,也包括需求側的改革政策,兩者不能偏廢。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規劃的主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全民勞動生產率、營商便利度、製造業佔比以及宏觀槓桿率是衡量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從新發展格局上看,實現高質量發展,本質上要靠改革。此外,他着重分析了逆週期調節和跨週期調節的四點區別,一是着力點不同,逆週期針對短期,而跨週期針對中長期;二是目標不同,逆週期目標相對單一,而跨週期目標更加多元化;三是政策工具不同,逆週期政策工具主要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直接且見效快,而跨週期除了財政、貨幣政策外,更多要發揮國家宏觀調控規劃的指導作用;四是政策實施方式不同,逆週期調節實施方式講究相機抉擇,靈活、精準、調整快,而跨週期調節實施方式相對平穩。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需要結合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9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局之年經濟形勢怎麼走?這些頂級專家給出判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