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扛不住了?迎十年來最大破產潮,這些行業巨頭也未能倖免
CFIC導讀
◆今年以來,美國已經有400多家大型企業宣佈破產!美國公司破產數量已經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點。
現在多少美國人是這樣的?
自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數以千計的美國企業先後走上破產法庭,其中不乏百年老店、行業巨頭、時代先鋒。
美國公司破產數量,已經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點。
據參考消息援引外媒稱,今年以來美國已經有400多家大型企業宣佈破產,這是十年來最糟糕的數據。
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遭受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
大型顯示屏開發公司Prysm Inc.;
石油鑽井公司Fieldwood Energy Inc.;
以及收購、勘探和開發國內陸上天然氣儲備的公司Summit Gas Resources Inc.。
僅在7月27日至8月9日期間,就有31家公司申請破產。
7月27日至8月9日期間申請破產的公司清單。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場看不到緩和跡象的經濟地震。
據埃菲社紐約8月13日報道,美國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公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2020年大量部門受到了破產的影響。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業遭受的損害尤為嚴重。”這份報告包括了資產或債務超過200萬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94元)的上市公司和超過1000萬美元的私營企業。
報道稱,據該公司分析師塔耶芭·伊魯姆和克里斯·赫金斯統計,截至本週早些時候,累計已有424家大型企業破產,“超過了2010年以來這一可比時期的處理數量”,原因是經濟急劇萎縮。
分析人士仍預計,“將有更多公司在新冠病毒扼殺經濟活動時遭殃”。
這些行業受影響嚴重
1、消費行業
被稱之為美國經濟主引擎動力——消費,佔美國經濟活動的70%,但由於疫情期間服務及商品需求的萎縮,今年二季度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下滑34.6%,成為了拖累美國經濟的重要因素。
破產對大多數行業產生了影響,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公司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
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數據,今年已有100家消費品公司提交了申請,其中包括20家歷史悠久的零售商,如:
美國老牌服裝企業布克兄弟;
擁有最古老大型百貨商場的洛德-泰勒百貨公司;
克魯服裝集團和安·泰勒等流行品牌。
一年多以前,該公司一家面積兩萬平方米的門店開業,位於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專屬商業區中心。但在疫情造成停工之後,公司決定將其閒置。
報道稱,這一浪潮的其他“受害者”還有餐飲業,如經營必勝客和温迪快餐的特許經營商NPC國際公司。該公司受到門店關閉和遊客缺乏的影響。
報道指出,根據美國施蒂費爾金融公司的分析,商店關閉,加上“轉移”至“線上”購物,造成了零售商的困境,這可能使企業受到債務掣肘。
同時,申請貸款從而避免裁員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是一筆能幫助企業幾個月時間的錢,但還不夠”。
報道稱,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強調,零售業僱用了四分之一的美國人,並貢獻了3.9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該聯合會發起了一場支持企業的運動,要求國會出台新的一攬子財政刺激措施,從而在安全開放的同時“保護員工和顧客”。
2、能源行業
除了美國零售巨頭轟然倒下之外,能源行業的大佬也是千瘡百孔。
今年工業和能源行業有近100家公司申請破產,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主營汽車租賃的赫茲公司和掌握先進技術“水力壓裂法”的切薩皮克能源公司,二者分別負債約240億美元和近120億美元,還有石油公司Ultra Petroleum等。
由於疫情重挫全球能源需求,3月開始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當下油價較年初每桶逾60美元,已下跌了約三分之一。
根據美國律所Haynes and Boone一份報告顯示,超低油價期間,目前已有逾50家美國油氣企業申請破產,其中勘探和開採企業有29家,這些美企的債務達到496.9億美元,是去年申請破產的能源公司債務的兩倍。
3、旅遊業
美國旅遊業也全面淪陷。
隨着3月份美國疫情失控,該國旅遊業經濟損失之慘重已經刷新了歷史記錄,入境遊和境內遊雙雙“滑鐵盧”。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下屬的旅遊經濟公司(Tourism Economics)所做分析預測,疫情將使美國旅遊業2020年收入減少5190億美元,整體經濟損失1.2萬億美元,影響幅度是9·11事件的9倍。
而且佔GDP比重7.8%的旅遊業在美國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分析指出,進入“蕭條期”的旅遊業將讓美國税收減少800億美元、美國GDP縮減6510億美元。
美國破產研究所(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的數據,從2月中旬到7月31日,還仍然有800家小商業發起了第11章破產保護。
可以説,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三大關鍵行業,稍有不慎鬆手跌落,後果不堪設想。
經濟學家:
美國經濟遠遠沒有脱離危險狀態
美國零售商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傑克·克萊因亨茨説:“隨着新冠病毒蔓延,對經濟的樂觀情緒和對零售業的支出每天都在經受考驗。”
他接着説:“只有時間能證明,但結論是,經濟遠遠沒有脱離危險狀態。”
巴菲特指標觸及警戒線,
全球股市駛入危險區域了嗎?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美國、英國等主要國家二季度經濟表現均創下歷史級衰退水平,上半年全球經濟表現不容樂觀。
與此同時,全球股市卻節節攀升,上市公司總市值再次超過全球GDP水平,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指標逐漸背離,用於衡量股市估值泡沫程度的巴菲特指標升至警戒區域。
巴菲特指標以股市總市值佔GNP(或GDP)的比例來衡量一國股市的估值水平,又被稱作資產證券化率指標。
巴菲特在2001年的文章中針對美國股市進行分析時指出:
如果資產證券化率在70%-80%區間,購買股票可能會表現比較好,如果這個比值接近 200%,就等於在玩火。
根據WFE(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全球股市總市值達89萬億美元,超過2019年全球GDP水平87.85萬億美元,這意味着巴菲特指標超過了100%,考慮到疫情對今年GDP數據產生的影響,這一比值將會更高,不少市場分析人士將其解讀為一個危險信號,認為當巴菲特指標升至100%以上時,就該傾向於規避風險。
那麼,巴菲特指標超過100%究竟意味着什麼?巴菲特近20年前提出的理論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
不過,當2017年巴菲特指標再次站上100%的紅線時,情況發生了改變。雖然2018年全球股市也經歷了回調,但總市值在其後一年的最大縮水幅度在20%左右,崩盤式急跌並未出現。2019年隨着全球股市反彈,巴菲特指標再次站上100%。
事實上,2014年以來,全球股市的巴菲特指標就從未跌下過90%,始終高出巴菲特認為的70%~80%的安全區間,但是在過去六年中全球股市的市值卻增長了近40%。
在巴菲特的理論拋出近20年後,隨着全球股市擴容和股市結構的變化,巴菲特指標100%並不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100%也未必代表着股市轉向衰退的臨界值。
根據多數國際機構的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下滑4%至5%之間,以5%的GDP降幅計,當前全球股市的巴菲特指標約為106%,仍未超過2017年和2019年末的水平。針對這一數據的“異常”,不必過於恐慌。
不過,短期內股市和經濟指標的脱離仍存在一定的市場波動風險。各大基金最新發布的13F報告顯示,二季度対衝基金大舉買入科技股和黃金以對沖市場風險,金融巨鱷索羅斯日前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不再參與目前已經充滿泡沫的美股市場。
本文來源:經濟參考報、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參考消息網、21金融圈、新華網、央視網、新浪財經、金十數據、數據寶
歷史重演?美國經濟或迎來“低迷十年”
據美國商務部數據,二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下降32.9%,為1947年有記載以來最大降幅。雖然5月份復工後相關經濟指標有所回升,但7月份以來疫情加重,經濟回升勢頭有所減緩。
總體判斷,下半年美國經濟仍將保持繼續回升態勢,但力度尚不確定。估計全年GDP仍將出現戰後最大降幅,各種預測在-8%至-6%之間。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要到2030年美國經濟才能完全從疫情影響中復甦。未來十年實際增長將比疫情前的預測少3%,或少7.9萬億美元(剔除通脹因素)。換言之,美國可能迎來“低迷十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歐洲經濟被一些專家判斷為“失去的十年”,經歷此次疫情,美國會否重演歐洲的歷史?
1
注水規模不斷擴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24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美國GDP將下降8.0%,2021年回升4.5%,恢復到2019年水平的96.1%。據此估計,要到2022年美國經濟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換言之,美國經濟走勢大致呈耐克型,急劇下跌後緩慢回升,且回升時間遠超下跌時間。由於美國和世界疫情仍在蔓延,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不排除美國經濟回升中出現反覆,呈現一些專家預計的U型或W型的可能性。
如果按照IMF的預測,那麼美國此次經濟衰退的時間並不算很長,而且總的經濟形勢甚至略好於歐洲,儘管後者疫情控制得比美國更好。
二季度美國GDP環比下降32.9%是折年率,如直接按季率,則是下降8.2%,好於英國(下降20%)、法國(下降13.8%)和德國(下降7.1%);預計全年降幅8.0%,也好於歐元區的10.2%。
如果按現價衡量,美國二季度GDP折年率為190488億美元,同比下降9.0%(2019年二季度為213299億美元),實際下降10.0%。如果三、四季度不出現大的反覆,全年GDP仍將達到20萬億美元以上,比2019年實績214332億美元下降6%左右。2021年GDP可能重新超過21萬億美元。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現價GDP縮小一半相比,要輕微得多。
美國此次衰退能較快觸底回升的一個基本原因是聯邦政府、各州政府和美聯儲及時出台前所未有的超大規模紓困措施。
在財政措施方面,聯邦政府先後出台四輪紓困措施。3月6日,美國通過第一輪83億美元救助基金,主要用於支持醫療衞生部門抗疫。3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第二輪救助計劃的法案,規模約1920億美元。這項法案被命名為“家庭優先冠狀病毒應對法案”(FFCRA)。
3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第三輪救助措施,總額2.2萬億美元。4月23日,美國國會繼續通過了總額達4840億美元的第四輪救助措施“薪資保障計劃和醫療強化法案”,主要為小企業和醫療防疫增加支出。
在貨幣措施方面,美聯儲於3月15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同時啓動7000億美元量寬措施;3月23日宣佈無限量量寬措施,無限制收購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住房抵押貸款(MBS)。截至7月底,其資產負債表達到7萬億美元,比疫情前增加了2.7萬億美元。這些措施,既為聯邦政府赤字財政發行債券兜底,又為企業發債兜底。美聯儲無限放水,推動股市節節上漲,出現大衰退中股市亢奮的反常現象。
2
人為縮短衰退帶來長期性失衡
這些超常的財政貨幣措施縮短了衰退週期,但也帶來了嚴重的結構性失衡,為大規模債務危機埋下了種子,並因此可能帶來經濟長期停滯或疲弱。
其一,政府公共債務失控。
美國聯邦預算赤字飛速上升。2020年6月份單月赤字達到8630億美元,同比增長100倍。截至到6月底的2020財政年度頭9個月累計預算赤字為2.7萬億美元。全年預計將達3.7萬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GDP的17.9%,遠遠超過3%這一公認安全線。2009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大衰退時,這一比例也只有9.8%。
預算赤字飆升推動國債直線上升。截至2020年8月6日美國國債總額達到26.50萬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GDP的123.6%,超過了2011年希臘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時的比率。國會預算局估計,到2030年這一比率將達到144%。
美國國會曾於2019年8月21日取消國債上限兩年,2021年8月21日到期時將重新設定上限。鑑於這兩年國債的瘋漲,國會很可能緊急剎車,因此財政將繼續嚴重入不敷出。由於聯邦債務越來越高,美債收益率甚至日益接近零。目前美債買主構成中,美國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持有額佔30.4%,這部分人隨時可能尋找盈利更高的其他投資產品。外國政府和投資者佔33.2%,但疫情暴發以來外國持有者已累計淨減持美債7000餘億美元。
公共債務日益積累,遲早帶來到期無法償還危險。因此聯邦政府必然被迫緊縮開支,削減赤字。一旦開支緊縮,經濟必然下滑。
其二,金融泡沫和債務風險急劇增大,實體經濟疲弱。
由於美聯儲無限量收購企業債券,上市公司紛紛發債籌措資金,然後投入股市。上半年美國企業發債額達到1.4萬億美元,同比翻一番。受資金湧入推動,標普市盈率已經達到21.5倍,超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水平。
二季度是大蕭條以來美國經濟降幅最大的季度,卻同時是33年來股市表現最好的季度。二季度道指、納斯達克和標普分別上漲了18.0%、30.9%和20.3%。被IMF稱為“與經濟已經完全脱節”,使美國股市總市值已經超過了相當於GDP80%這一“巴菲特指標”,意味着離泡沫破裂不遠。
股市亢奮的反面是實體經濟低落。美聯儲雖然累計釋放了2.7萬億美元流動性,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卻環比下降了29.9%。6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0.8%,製造業生產指數下降11.2%。美聯儲此次應對疫情和衰退的大放水政策將嚴重抑制實體經濟。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增長所依賴的債務經濟和虛擬經濟,這次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使美國經濟進一步遭到結構性破壞。而一旦股市回跌,又會帶來大批企業資不抵債。
據有關統計,到2020年6月,美國總債務已達到55.9萬億美元。2020年一季度,企業債務同比增加18.8%,家庭債務增加3.9%,債務危機隨時可能觸發。有美國金融機構分析人員指出,目前美國私人部門金融資產價值已是GDP6.2倍,為歷史最高水平,市場已深陷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
其三,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增長的消費基礎進一步削弱。
疫情進一步拉大了本來已經突出的美國貧富差距。7月份失業率雖然降到10.1%,但普遍估計,失業率要降到疫情前水平,至少需要10年時間。據美國在線租賃平台Aptlist統計,截至7月20日,32%的家庭仍未付清房租,2800萬人面臨被驅離。據美聯儲對1.2萬人的調查,40%的人拿不出400美元現金。而極少數富人財富繼續增長。
美國華盛頓智庫政策研究學會發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疫情暴發後,在3月份2200萬人失業的同時,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增加了10%,達到3.2萬億美元。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不僅加劇了社會矛盾,也壓抑了社會購買力的增長。
以上三點表明,美國經濟很可能面臨一個較長的低迷時期,與歐元區在金融危機後經歷“失去的十年”面臨的處境非常相似。
3
恐陷入“低迷十年”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28國2008年GDP水平為102.4(2010年為100.0),到2017年僅提高到110.5。歐盟GDP總量雖然從2014年開始已經恢復到2008年前的水平,但各個成員國的情況苦樂不均。到2017年,希臘、克羅地亞、意大利、塞浦路斯、葡萄牙、芬蘭6國均沒有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相比之下,200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比歐元區高出13%,但到2016年已經高出26%。
導致歐洲經濟長年低迷的觸發點首先是債務危機。2008年歐盟已有9個成員國公共債務率超標,到2017年增至14個。根據歐盟規定的財政紀律,這些國家必須實行財政緊縮,結果導致經濟萎縮,失業上升。
第二個原因是失業率高位徘徊。過去十年,歐盟整體失業狀況經歷了較大幅度波動。2008年歐盟平均失業率為7%,2013年上升到10.9%,2017年回落到7.6%,但依然高於2008年水平。
第三個原因是貧困率居高不下。數據顯示,歐盟貧困率風險從2008年的16.6%上升到2016年的17.3%。其中除了拉脱維亞、克羅地亞、奧地利、芬蘭和英國下降之外,其他國家的貧困率風險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今天美國的困境,與十年前的歐洲非常像。但美國沒有歐盟那樣嚴格的財政紀律,不需要限制赤字率。總統任期只有四年,最多八年。為了保增長,保選票,很難緊縮財政。公共債務越推越高,留給後任去處理。公共債務積累,還本付息負擔也越來越高,但只要美聯儲實施零利率,問題就小得多。
歐元區的公共債務危機促使歐元大跌。2008年至2018年歐元從1.46美元跌至1.09美元,歐元地位受到重創,影響了資金流入。美元地位則高得多,由於美元佔世界儲備貨幣總額60%,佔國際支付總額40%,美元即使下跌,也不會嚴重打擊其國際地位。
但是,美國無法逃脱經濟規律。
第一,公共債務的無限攀升將再次影響其主權信用評級,無限發債必將導致其收益率不斷下跌,最後不得不走上緊縮財政的道路,從而抑制經濟增長。
第二,股市泡沫終將破裂,由此將引起大量公司債和家庭債務違約,而疲弱的實體經濟無法支撐財務狀況迅速好轉,更引起銀行惜貸。實際上,這一徵兆業已初顯,二季度美國大約71%的商業銀行惜貸,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恰好是從銀行惜貸開始的。
第三,失業和貧困嚴重壓抑經濟增長。經過這次疫情和大衰退,美國貧富差距更加嚴重,中低階層的相對貧困化將使經濟增長失去動力。
綜上所述,美國疫情和經濟衰退以來財政、金融、供需都出現了根本性的嚴重失衡,經濟增長趨勢值嚴重壓低。雖然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利用各種財政貨幣政策,並依靠美元的強勢地位,可以勉強支撐經濟以低於疫情前的速度繼續增長,但只會使低迷推遲,不會消失,且推遲後的結構失衡更加積重難返。因此,美國很可能面臨比本世紀前二十年更疲弱的第三個十年。
本文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何偉文
微信編輯:張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