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理論
泡沫理論是一種經濟理論,是一種經濟失衡現象,可以定義為某種價格水平相對於經濟基礎條件決定的理論價格的非平穩性向上偏移。
學者見解
“泡沫” 一詞是人們對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迅速繁榮,然後又急劇下滑,最後像肥皂泡一樣破滅這一興衰過程的生動描繪。但學術界對於“泡沫” 含義的理解卻存在分歧。
1978年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C.Kindleberger認為:
“泡沫狀態這個名詞,隨便一點説,就是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開始的價格上升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於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這些人一般只想通過買賣牟取利潤,隨着漲價,常常是預期的逆轉,接着就是價格暴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或者以繁榮的消退告終而不發生危機。”該定義強調了泡沫是一個由資產價格從持續上漲到價格暴跌的過程,而且強調了預期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價格逆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泡沫導致價格泡沫的原因是複雜的,在實際經濟活動中,與預期相關聯的過度投機行為、幼稚投機者交易行為、規範失靈,詐騙行為和道德風險等都可能成為導致泡沫現象的原因。
斯蒂格里茨也認為,當投資者預期未來某種資產能以高於他們期望的價格出售時,這種資產的現實價格將上升,從而出現泡沫。持有此觀點的還有1992年版的《新帕爾格雷夫貨幣與金融大詞典》:在市場經濟中,如果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價格出現了突然上升,並且這種上升使人們產生出對這種資產的遠期價格繼續上升的預期和持續的購買行為,那麼這些資產就會出現泡沫行為。
日本學者則普遍認為,泡沫是資產價格相對於經濟基礎條件背離的膨脹過程。三木谷良一認為,所謂泡沫經濟就是資產價格嚴重偏離實體經濟的暴漲,然後暴跌這一過程;鈴木淑夫也認為,經濟學所説的泡沫是指地價、物價等資產的價格持續出現無法用基礎條件來解釋的猛烈的上漲或下跌。1993年度日本經濟自書》指出,所謂泡沫,一般而言就是資產價格大幅度偏離經濟基礎而上升。日本學者的理解有以下共同點,一是將泡沫同經濟基本要素聯繫起來,強調泡沫是資產價格相對經濟基礎的偏離;二是泡沫的變化經歷了一個資產價格由上漲到暴跌的過程。
中國學者在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主要從泡沫資產價格偏離經濟基礎角度來理解泡沫的經濟含義。
王子明從理性預期和非均衡分析的角度,認為泡沫是一種經濟失衡現象,將泡沫定義為某種價格水平相對於經濟基礎條件決定的理論價格的非平穩性向上偏移。陳國力和黃名坤博士都持有這種觀點。其中黃名坤博士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聯繫起來,對基本價值進行了進一步闡述,認為資產的基本價值來源於實體經濟,是實體經濟體系達到最優動態均衡時的價格。對許多日本和歐美學者強調泡沫是資產價格從急劇上升到迅速下跌的過程,即經濟存在價格上升泡沫,Well.Philippe1990年對價格下降的泡沫進行了專門研究,並從理論上證明了股票市場上下降類型的泡沫是可能存在的。王子明、黃名坤等中國學者也認為經濟中既存在膨脹性泡沫也存在漏損性泡沫,即這種泡沫的出現是由於理論價格下降造成的,而市場價格沒有大的變化,甚至下降,只是下降的幅度小於理論價格的下降幅度,從而造成了市場價格高於理論價格的幅度在增大。
泡沫經濟是指一個經濟中的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價格泡沫,並且泡沫資產總量已經佔到宏觀經濟總量的相當大的比重,而且泡沫資產還和經濟的各個部門發生了直接或間接性的聯繫,並且一旦泡沫破裂,將給經濟的運行帶來困境,或者引發金融危機,或者引發經濟危機。只有這樣特徵的國民經濟,稱之為泡沫經濟。
多年以來,以來當“泡沫論”與“剛需論”打的難解難分,隨着產業萎縮城市的空心化和城市不斷擴張“鬼城論“又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很多人駁斥我的《鬼城論》説:“鬼城論”已經破產了,但願如此。北美地區,如底特律城,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中非洲地區,中歐地區,拉丁美洲地區,中國仍然存在只少50座以上的“鬼城”及其現象……根據大量數據分析,我認為,全球人口增長速度放緩已經成為無法避免的問題。而人口規模與增長是造成“鬼城現象與鬼城指數”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人分析與預測,未來幾十年全球人口增長將放緩不可忽視,從而可能導致全球產量下降。
人工智能雖然能夠抵消勞動力不斷下降的情況,但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同樣不可忽視。
Capital Economic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Andrew Kenningham在給客户的一篇報告中寫道:“人口增長放緩和人口老齡化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嚴重影響經濟增長。” “這些力量只會被婦女和老年人蔘與勞動力的增加部分抵消。”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未來幾十年世界人口總數預計會增長,但速度較慢。官員預計,到2050年,總體人口增長率平均為0.8%,而近幾十年來則為1%至2%。
另一種“鬼城論”不叫“鬼城”叫“勞倫斯魔咒”,可以解釋為洋人的“鬼城論”
摩天大樓被視為經濟繁榮的象徵,但現實是,地標大樓建成之時,往往是一國經濟行將衰退之日。
1999年,德意志銀行研究主管安德魯·勞倫斯首度提出“摩天大樓指數”的概念,他發現到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往往都發生在新高樓落成的前後。寬鬆的貨幣政策及對經濟樂觀的態度,經常會鼓勵大型工程的興建。然而,當過度投資與投機心理引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時,政策也會轉為緊縮以因應危機,使得摩天大樓的完工成為政策與經濟轉變的先聲。這一驚人發現被稱為“百年病態關聯”:大廈建成,經濟衰退。故此,“摩天大樓指數”也被稱為“勞倫斯魔咒”。
英國曆史學家帕金森也有同樣的論調,他提出的“辦公大樓法則”稱,一家公司或機構的辦公大樓建造得越完美、豪華,該組織距離解體的時間也就越近。
小編在想,滿心感慨地寫下這首詩的李白,肯定沒想到,百尺高的建築如今在城市中已經淪為日常,而且還矮得算不上 “摩天大樓”。
除此以外,這個非常著名的經濟概念——摩天大樓指數,也稱 “勞倫斯魔咒”。摩天大樓的詛咒:大樓建成之時,經濟危機降臨。這等同於説明了摩天大樓指數價值所在。
日經中文網援引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數據指出,2018 年,全球將有 230 棟高度超過 200 米的摩天大樓竣工。其中,中國佔了 60%。
針對泡沫論者曾經的觀點,房地產泡沫已經“接近爆炸的邊緣”,“資產價格將在數月內跌幅超過百分之四十”,“泡沫破裂論”等等,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包宗華通過對泡沫釋義的梳理及中日房地產情況的對比給出了他的答案——“泡沫論”已經破產。另外一種聲音是“鬼城”已經轉正,“鬼城論”也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