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家裏有礦”的天齊鋰業重啓港股上市,能否解決債務重壓?
9月13日晚,天齊鋰業(002466.SZ)公告宣佈啓動港股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債務償還、產能擴張和補充運營資本。
這是2018年天齊鋰業港股發行失敗後,第二次衝擊港股。當時鋰價低至4萬元/噸,現在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碳酸鋰近期的成交價超14萬元/噸,且仍在快速上行。
隨着鋰鹽價格回暖,手握全球最大的硬巖鋰礦和世界滷水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鹽湖,天齊鋰業的股價較去年同期上漲超4倍,總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
然而,天齊鋰業以“蛇吞象”的方式併購海外優質鋰礦資產時,正值鋰價低谷,加上港股融資失敗,給公司帶來了沉重的財務負擔。2019年底至2020年,天齊鋰業資金鍊一度出現危機。直到今年實現引入90億元戰投,公司的流動性壓力才得到緩解。
如果此次順利在港股上市,天齊鋰業或將擺脱併購遺留的債務問題。曾在礦業週期頂點上“失足”的天齊鋰業,能否抓住這一輪鋰價上行週期的風口?
風口下的天齊鋰業
上半年淨利不足1億,撐起1800億市值
新能源汽車無疑是近年來最大的行業風口。
數據顯示,2010年-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了174倍。2021年上半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國內新能源汽車新註冊登記量達110.3萬輛,同比增長234.9%。
激增的市場需求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的市值3年瘋漲20倍,如今已破萬億元。而作為鋰電池核心原料的鋰鹽,也迎來新一輪上行週期,價格一路瘋漲。
7月29日,澳大利亞鋰礦生產商Pilbara旗下BMX平台舉行首次拍賣,1萬噸鋰精礦的最終拍得價格為1250美元/噸,創下歷史新高。上海鋼聯最新數據顯示,電池級的碳酸鋰市場均價已達到14.8萬元/噸。
作為曾經亞洲最大鋰生產商的天齊鋰業,股價較去年同期上漲超4倍,總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截至9月14日,天齊鋰業收報124.2元/股,總市值1834.56億元。
但實際上天齊鋰業才剛剛實現扭虧為盈,並未遠離危機。從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天齊鋰業所有報告期全部是大額虧損狀態。直到今年上半年,天齊鋰業才實現營收23.51億元,淨利潤0.86億元。
2021年上半年,天齊鋰業鋰化合物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6.44%,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提高31.22%,整體毛利率增長13.21%至46.68%,鋰化工產品營收14.87億元,同比大增79.04%。
以不到1億元的淨利潤支撐起近1800億元的市值,這無疑是資本市場看好天齊鋰業的前景和高成長性,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家裏有礦”。
通過兩起海外併購,天齊鋰業擁有全球最大的硬巖鋰礦和世界滷水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鹽湖。債務危機解除後,受益於電動車與儲能大發展的需求驅動,未來兩三年鋰市景氣是大概率事件,天齊鋰業的業績有望迎來突飛猛進。
多家機構都對天齊鋰業給出了“買入”、“增持評級”。據國金證券預測,天齊鋰業2021-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19億元、8.64億元、11.19億元。東北證券更是給出了7.1億元、16.2億元、24.2億元的盈利預期。
不過對於天齊鋰業當前的市值,有業內人士向紅星資本局指出,“這顯然是被高估了,把未來多年的成長空間都算進去了,透支了較為長遠的未來預期。”
“蛇吞象”式海外收購
一場騰飛一次危機
天齊鋰業被市場看好的兩大海外礦產,都來自兩場“蛇吞象”式的併購。第一場資本運作,天齊鋰業贏了,從此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第二場則險些將公司推入深淵,不僅揹負上了鉅額債務和財務費用,長期拖累公司業績,甚至資金鍊一度出現危機。
天齊鋰業2010年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時,營收不足3個億,淨利潤不足5000萬元。2012年的第一次收購,讓天齊鋰業一躍成為全球鋰業龍頭。
當時全球最大的鋰礦公司泰利森和洛克伍德達成一致,洛克伍德將收購泰利森全部股份並將其退市。一旦收購完成,全球鋰產業上游資源將集中到SQM、FMC和洛克伍德手中,下游廠商的話語權進一步降低。
彼時,天齊鋰業的鋰輝石原料來自泰利森,為了避免命脈落入他人之手,天齊鋰業緊急啓動攔截式收購。2013年,天齊鋰業通過定向增發募資40億元,最終以30.4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泰利森51%股權。
收購完成後的2014年至2017年間,天齊鋰業淨利潤從1.31億元飆升至21.4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也由3.73%上升至35.71%。
機構Roskill的報告顯示,按2017年的產量計,天齊鋰業是世界第三大以及亞洲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
從第一場併購中嚐到甜頭的天齊鋰業,大膽地開啓了下一場“蛇吞象”式的併購。
2018年6月,天齊鋰業公告稱,擬以40.66億美元收購全球鹽湖巨頭智利礦業化工(SQM.US)23.77%的股份,成為SQM第二大股東。
這其中,只有2.41億美元來自天齊鋰業自有資金,35億美元則來自中信銀行牽頭的境內外銀團,其資金槓桿達到6.18倍。彼時天齊鋰業的總資產只有180億元,賬面資金只有40億元。
智利礦業化工SQM 圖據視覺中國
SQM是全球唯二兩家公司得以在阿塔卡瑪鹽湖開採鋰礦的公司,而阿卡塔瑪鹽湖是全世界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採條件最成熟的鹽湖。機構Roskill的資料顯示,SQM生產碳酸鋰的提鋰成本還不到贛鋒鋰業(002460.SZ)的一半。
如果收購順利完成,天齊鋰業將同時擁有全球最好的鋰礦石和鹽湖資源,確立全球鋰資源的龍頭地位。但天齊鋰業選擇的時機,將好事變成了壞事。
供大於求鋰價走低
高額利息費用吞沒利潤
碳酸鋰價格從2017年底開始就有下滑的趨勢。
2017年,天齊鋰業鋰化工產品的毛利率為69.41%,而鋰礦產品的毛利率則高達71.77%。“賣產品不如直接賣原礦”,毛利率倒掛的反常現象反映出鋰鹽市場的異常。
為追求鋰礦的高額利潤,國內上市公司紛紛圍繞鋰輝石礦山、鋰鹽湖、鋰雲母及其相關產業進行鉅額投資和產能擴張,海外鋰礦業巨頭也在加緊恢復產能,新增鋰鹽產能不斷釋放。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碳酸鋰下游需求出現萎縮。
供大於求下,鋰價進入下行空間。天齊鋰業的盈利空間也不斷被壓縮,其股價開始跟隨鋰價一路下跌。
2019年,天齊鋰業對SQM進行了高達52.79億的鉅額商譽減值,導致2019年的虧損金額達到59.83億元。
過高的槓桿還帶來了高額利息費用,吞沒了公司的利潤。35億美元的併購貸款在2019、2020年前三季度造成的利息支出分別高達20.45億元、13.98億元。
這種情況下,天齊鋰業不出意料地出現了貸款逾期和業績虧損,2020年虧損18.34億元。
鉅額債務重壓下,天齊鋰業陷入了流動相不足——影響生產和擴充——利潤下降——債務增加的死循環。
直到2020年底,天齊鋰業以泰利森24.99%的股權和澳洲奎納納項目49%的股權為代價,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了戰略投資者IGO,後者以現金出資14億美元。其中不低於12億美元被用於償還銀團併購貸款本金及相關利息,以減少其財務費用,緩解流動性壓力。
截至今年6月戰投完成交割之前,天齊鋰業揹負的貸款包含本金及利息在內,有30.84億美元。12億美元還貸後,天齊鋰業的負債率將從83%降低至63%。
而剩餘的貸款還有18.84億美元,其中6.84億美元A+C類貸款展期後將於2022年11月到期,12億美元B類貸款展期後將於2024年11月到期。
業內人士向紅星資本局表示,天齊鋰業港股上市或將解決債務危機,不過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