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人渡劫:集裝箱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外貿人渡劫:集裝箱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外貿行業入冬了。”提及近來的工作狀態,劉陽有些疲憊和無奈。

劉陽在河北燕郊經營着一家外貿公司,自從10月份海運費飆升之後,他的工作就忙亂了許多。

當前,全球集裝箱碼頭呈現出一種弔詭的景象,美國、澳大利亞、非洲等港口囤積了海量的集裝箱,但國內連雲港、寧波港等港口的集裝箱數量卻極度缺乏。

據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集裝箱只能返回1個,國內集裝箱嚴重短缺,而大量空集裝箱卻囤積在海外,從而造成了塞港。

外貿人渡劫:集裝箱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數據來源@數據寶

塞港造成的最直接影響,是海運價格的暴漲。事實上,從10月份以來,從印度到南美,再到東南亞,直至歐洲、北美洲等,全球海運價格直線式上漲,甚至出現過了一個晚上,價格就翻番的景象。

隨着海運價格劇烈的波動,物流成本的飆升,不少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生存形勢,也變得比以往更為嚴峻。

難訂的集裝箱,飆升的海運費

劉陽從事橡膠密封行業十餘年,國外業務延伸至歐洲等地,公司生產的橡膠板材出口到海外,再由海外客户進行二次加工,屬於半成品,所以利潤率較低。

一般情況下,一個20尺貨櫃的貨物,利潤通常只有10%-15%左右,大概在1000美金-1200美金之間,公司經營情況還可以。但自從海運費飆升之後,每做一單都要賠錢。

“按照以往標準,我們出口一個20尺(26立方米)的貨櫃,正常情況下海運費為1000美金,便宜時僅有800美金,而從10月份海運費開始上漲,到現在達到了4000美金,翻了4倍,每做一單都要賠掉幾千美金。”劉陽告訴鈦媒體。

一般情況下,外貿公司都有固定的大客户,在年初時就已經下了整年的訂單,簽署好了合同,包括海運價格也都定好了,即便碰到海運價格上漲等情況,也必須按照合同約定發貨,否則就失去信用,來年的生意也就泡湯了。

“現在國內的集裝箱太缺了。”劉陽向鈦媒體表示,一方面,隨着今年4、5月份國外疫情爆發,很多海外產品尤其是食品方面的貨物不再進口到國內,這就造成集裝箱囤積在海外各個港口,國內集裝箱處於極度緊缺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年初國內疫情爆發之初,很多大型船企評估認為,中國出口量將鋭減,便降低了船隻運力,雙向作用之下,隨着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出口量激增,但相應的集裝箱及運力無法支撐,才造成了海運價格飆升。

“現在面臨的最主要難題是,海運價格實在有些離譜了,除了給大客户正常發貨之外,我們公司已經停掉了其他訂單。”做外貿生意多年,他坦言這一漲價速度比較罕見。

不過,即便海運費如此昂貴,目前也還是有外貿公司在正常發貨。“一種是利潤率高的貨品,比如電子產品等,還是有利可圖的。另一種就是大型外貿公司,在年初時就與船公司簽訂了出貨協議,每個集裝箱的運費也談妥了,這種情況下船公司也不好漲價,但這種企業還是極少數,可能也就佔到20%左右。”劉陽表示。

作為連接貿易商與船公司的貨代公司,也感知到了這一變化。

天津一家貨代公司負責人林旭(化名)告訴鈦媒體,他們公司主要負責印巴、東南亞及歐洲航線,在海運價格上漲之時,也聯繫過船公司,想要了解一下漲價的原因。對方業務員稱,本來之前的運費就過低,造成大部分船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止損的辦法就是減船,以減少倉位,增加議價能力。隨着今年國內疫情企穩,國內貿易商集中發貨,倉位需求量暴增,然而能夠提供的倉位卻很少,才造成了一倉難求、價格飛速上漲的局面。

“目前我們貨代公司來自歐洲的訂單還是最多的,倉位基本上都是提前半個月向船公司報備,特殊航線的倉位還需要加錢才能放艙,而大高箱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林旭説道。

他同時表示,現在船公司把原定能夠維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運價,變成了一週一變。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中小型貿易商影響最大,所以大部分出口商都選擇了延遲發貨。

“目前來看,海運價格很難回落下來,可能要一直持續到春節。”林旭向鈦媒體表示。

全球班輪公司賺得盆滿缽,何時價格能企穩?

飛速上漲的海運費,給國內外貿商家帶來了不小經營壓力,但卻給全球班輪公司帶來了巨大業績利好。

據《中國航務週刊》報道,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10家主要班輪公司全部實現盈利,利潤總額達到34.1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還不到8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27倍。

外貿人渡劫:集裝箱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前十大班輪公司業績增長情況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馬士基利潤最高,達到10.43億美元,長榮海運利潤增幅最大,同比增長達到近60倍,而據瞭解,以星航運一度瀕臨破產,但在次輪漲價潮中,業績翻了28倍,順利走出破產陰霾。

“可以算一筆賬,假若一條貨輪裝一萬隻集裝箱,每個集裝箱的運費多加3000美金,這就額外增加了3000萬美金的收入,換算成人民幣也有2個億。”劉陽向鈦媒體表示,有這麼大的利潤,各大船公司根本沒有降價的動力,但事實上外貿商跟船公司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這種情況實在難言正常。很不正常,而且對外貿企業也很不公平。

據瞭解,過去一年,受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全球貿易環境緊張等不穩定因素影響,集裝箱運輸行業處於不景氣的階段,如今碰上“好光景”,一個季度就把去年全年的錢賺回來了,自然在價格上不肯鬆口。

“跟我長期合作的天津港的貨代公司人員也告訴我,船公司正是最賺錢的時候,想讓它們降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劉陽告訴鈦媒體。

在海運費價格繼續維持高位的同時,更壞的消息還是來了。

近日,集裝箱航運巨頭馬士基宣佈,已於12月至明年在歐洲和東亞地區徵收一項新的旺季附加費(PSS),適用於從遠東到北歐和南歐國家的冷藏貨物。附加費將為$1000/ 20'冷藏箱,$1500/40'冷藏箱,並將於12月15日生效,中國台灣PSS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此外,包括馬士基、CMA CGM在內的各大航運巨頭已着手引入新的FAK費率,其中MSC從12月1日起就已進行了費率調整,意味着又一波漲價或來臨。

鈦媒體注意到,為了補上市場缺口,國內集裝箱生產企業已加大了生產力度,同時受市場供需影響,對企業經營也產生積極影響。

不久之前,集裝箱龍頭企業中集集團發佈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1-9月,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35.92億元,同比上升3.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淨利潤為6.98億元,同比上升9.62%。

此外,中集集團在深交所互動平台表示,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集裝箱市場量價均有明顯提升,公司集裝箱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毛利率在今年三季度也已經回到正常水平;後續價格走勢受市場需求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由於國內集裝箱市場的緊張是資源分佈不均衡所致,一旦正常回流,集裝箱供需也會恢復正常,甚至是供大於求,目前包括中集集團、上海寰宇在內的集裝箱製造企業,在接新訂單的同時,對進一步擴大產能也持謹慎態度。

這也意味着,集裝箱緊缺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絕大部分外貿企業仍將面臨經營壓力。

那麼,究竟何時海運費才能恢復常態?

據外媒報道,全球前三大集裝箱設備租賃公司中的Textainer和Triton都在近日表示,在明年2月中旬之前,集裝箱供需狀況還難以恢復平衡,集裝箱短缺將持續到2021年春節之後。

目前,歐美國家仍處於封鎖狀態,疫苗研發及推廣尚不及預期,經濟活動受限,物流人員運輸受阻,事實上春節過後的態勢仍難預料。

不過,也有機構給出了樂觀估計。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分析認為,雖然完全恢復不會太快,但隨着全球範圍內因為疫情的封鎖逐步解除和需求開始復甦,明年需求有機會回升6.8%,而市場運力供給增幅則約為2.8%,供需狀況有望顯著改善。

鈦媒體注意到,目前外貿行業這一現象已引起商務部關注。

12月3日,商務部發言人指出,將會同有關部門,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推動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裝箱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集裝箱製造企業擴大產能,同時加大對市場監管的力度,努力穩定市場價格,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撐。

隨着強有力的措施介入,料想困擾外貿行業的這一難題,或將得到有效解決,就像外貿人劉陽所説“等下一個春天的到來。”(作者 | 柳牧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41 字。

轉載請註明: 外貿人渡劫:集裝箱難訂,全球海運價格暴漲4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