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極點商業
扎堆赴美造富的神話故事,幾乎難以出現了。
“雖然赴美上市之路不能稱為歷史,但預計短期內中概股赴美IPO熱度將驟降,幾乎不會看到以前排隊赴美的場景。”一位美元基金投資機構投資人士表示。
中概股赴美IPO,過去兩個月踩下急剎車。美國金融調查公司公佈數據顯示,7月中國企業赴美IPO上市數量僅有一家名為TradeUP Acquisition的SPAC(併購公司)在美上市,募資額僅為3億元人民幣左右。8月時隔一年零三個月後再次歸零。從最新消息來看,9月甚至10月也幾乎不會有中概股成功赴美敲鐘。
今年上半年,在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引爆中概股信任危機,多家中概股屢次遭做空狙擊、私有化退市回港二次上市引發資本熱潮大背景下,赴美上市企業數量創下歷史新高。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赴美上市中概股近35家,總融資額達123億美元,IPO數量和融資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19%和373%。
滴滴搶跑後,外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7月,《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等監管安全審查重錘落下。8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SEC人員停止處理內地企業通過“空殼公司”在美國IPO的註冊。這意味着,短期內中國公司通過VIE結構赴美上市將受到嚴厲審查,有意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也就是從7月初開始,小紅書、哈囉出行、七牛雲、Keep、天鵝到家、喜馬拉雅、貨拉拉、小馬智行、美菜等相繼取消或終止赴美IPO進程。
與此同時,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大多數處於破發狀態,截至目前沒有任何一家中概股能重現此前造富神話。“比如滴滴,不少員工手中行權價的買入價格,遠高於當前股價,想以此造富成為難以實現的奢望。”一家今年剛剛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大廠內部人士表示,這幾個月來,他自己手中期權也被股價的持續暴跌錘得徹底沒了脾氣,內心甚至毫無波瀾。
01 今年赴美IPO中概股大多破發不完全統計來看,2021年截至目前,有接近35家中國公司扎堆在美上市,包括滴滴、塗鴉智能、滿幫、知乎、Boss直聘、怪獸充電、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容聯雲、康乃德生物、水滴、亙喜生物、天演藥業、聯代科技、海銀財富、第一高中教育、聚好商城、祁連國際、庫客音樂、天睿祥、寶盛集團、訊鳥軟件、師董會、大自然藥業、中北能、華迪國際、易電行等等。
根據“極點商業”統計,截至美東時間9月8日,30多家赴美敲鐘的中概股中,當前股價高於IPO發行價的企業,不超過5家。
2021年部分赴美IPO中概股股價
其中漲幅最大的是Boss直聘。2021年6月11日,BOSS直聘帶着“中國最大在線招聘平台”光環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為19美元,上市首日股價飆升96%,市值衝到148億美元,成為中國首個市值百億美元級的招聘企業。當前,BOSS直聘股價為38.36美元/股,市值157億美元。
其次是生物製藥公司康乃德生物,當前股價為24美元/股,上市5個多月比17美元的發行價漲了7美元。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最大問答式在線社區知乎,今年3月26日登陸紐交所後,開盤破發,盤中股價一度大跌跳水近28%,不過在多次震盪後迎來回升,目前股價為11.1美元,相比其他中概股,也算是不錯的表現。
絕大多數中概股,都處於破發狀態。比如通訊雲服務商容聯雲,當前股價5.17美元/股,總市值8.5億美元。與今年2月上市首日股價一度高達48美元/股,上漲200%,總市值達79億美元強勁表現相比,半年內,容聯雲跌掉了9成市值,被資本市場戲稱為“腳裸斬”。
再比如怪獸充電,今年4月1日赴美上市以來,在資本市場上表現疲軟,股價一路震盪下滑,當前股價僅為3.01美元/股,最新市值為7.51億美元,對比上市之初的21.3億美元市值蒸發65%。
最為複雜的是滴滴,從提交IPO申請到成功上市,僅僅花了20天。滴滴在上市前夕,國內外投資者都將其當作絕對“潛力股”,加上背後有騰訊、高瓴資本、軟銀幾大巨頭加持,給散户吃下了定心丸。
不過,滴滴低調IPO股價首日大漲17%後的第二天,國家網信辦通報停止新用户註冊滴滴出行App。隨後滴滴旗下24款應用被要求下架,滴滴出行小程序也被關閉。加上社區團購進程受阻,截至當前滴滴股價只有8.98美元/股,較最高點時的18美元跌掉將近二分之一,市值更是直接蒸發400多億美元。
另外,亙喜生物、水滴、庫克音樂、華迪國際、塗鴉智能、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都早已跌破發行價,市值跌幅超過50%者不少。曾經為“生鮮電商第一股”爭得頭破血流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如今兩者股價相較上市之初,分別下跌9.9%和65.7%。
那麼,2021赴美上市中概股絕大部分至今跌破發行價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大環境的影響,中概股指數並未延續2020年的走勢,而是出現了大幅跳水,跌至兩年前的水平。”一位觀察人士表示,不僅是2021年才上市的中概股,那些規模較大、早已上市的中概股,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蔚來汽車、網易、百度、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等,年內都在美迎來了“跌跌不休”的模式。
甚至,很多中概股半年內跌幅超50%,比如房多多跌71.62%、優客工場跌70.57%、鬥魚跌64.92%。
教育概念股更是在大環境鉅變下迎來致命影響。隨着監管政策趨嚴,今年以來十多家赴美教育概念股市值蒸發超過50%,其中高途集團半年內市值蒸發93.19%,約合人民幣800億元。
實際上,不僅是赴美中概股一路暴跌,直接赴港上市或二次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下跌幅度同樣不小。百度、騰訊、美團、快手等今年全都在港交所大幅下跌。快手目前股價相較今年2月高點,跌超70%。
其次,是這些中概股虧損嚴重,自身商業模式抗風險能力太弱。比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兩家企業長期採用“虧損換增長”發展策略,IPO後統一如此,雖然兩家企業營收有所增長,但淨虧損進一步擴大——根據最新財報,叮咚買菜第二季度總營收為46.46億元,淨虧損為19.37億元。每日優鮮第二季度營收為18.95億元,淨虧損為19.374億元人民幣,虧損進一步擴大。
增收不增利的背後有兩大原因,一是生鮮電商競爭進入白熱化,燒錢速度加快,虧損越來越大;二是前置倉重資產模式下帶來的各項經營成本壓力巨大,卻至今沒有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整個賽道都充滿爭議、懷疑情緒下,市場很難有更多認可。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同樣如此。今年第二季度,怪獸充電營收9.7億元收入創歷史新高,但淨利潤僅為821萬元,同比下滑73%。雖然覆蓋率、用户單價有所上漲,但盈利能力反而不及去年同期。
同理,發力IoT雲業務的塗鴉智能,市場難敵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也缺乏上述巨頭和產業頭部企業所擁有的終端產品、市場、用户,市場增長、盈利無望下,自然難被市場看好。
那些股價上漲的“倖存者”,也得益於自身表現。比如支撐BOSS直聘股價的,一是因為B端企業客户的增長,帶來了營收高速增長,Q2總收入11.682 億元,較去年同期4.265億元增長173.9%。另外,本季度BOSS直聘調整後淨利潤轉正,為2.465億元。
02 赴美造富神話正式終結?剛上市就持續跌破發行價,對中概股還有一個重大影響,那就是持續20多年的赴美IPO“造富神話”,今年至今沒有一家重現。考慮大環境的變化,今後也很可能不會再現。
對很多渴望許久的員工而言,這等於命運的改變。“公司有半年禁售期的規定,本來手裏期權就不多,現在股價不到當初一半,造什麼富啊。”一家中概股員工如此感嘆,公司也考慮到了大環境變化,本來想乘最後窗口期赴美“造富”,雖然最後成功登陸,但股價卻持續下跌,“如今只好死死捏着,繼續埋頭上班。”
事實上,對今年赴美的中概股而言,原本把批量製造富翁的機會,放在了在滴滴身上。
6月30日晚,滴滴登陸紐交所。根據《深網》報道,上市當天,一份由滴滴員工自發製作的excel表格在業界傳開。表格標記着滴滴期權數量,轉換為ADS的價格,行權價、行權成本、發行價,表格空白處可以手動輸入具體數字,能快速換算出員工所持期權行權後的收益,製作者還特意設置了匯率折算。
彼時,不少滴滴員工都在計算,按當下價格,手裏期權可以折算成多少人民幣。據悉,2015年以來,滴滴就開始給員工授予期權,授予數量根據入職時間、所評職級有所不同,有員工行權價達到17美元——行權價可以簡單理解為員工購入成本價,這意味着,除非滴滴股價大漲,否則員工不僅難以在一夜間實現“造富夢想”,而且還會長期虧本。
自1999年第一家中國公司“僑興環球”赴美上市以來,納斯達克、紐交所就為中國企業創造了無數的財富神話,這是大部分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喜歡扎堆赴美上市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投資者多年來青睞中概股的重要原因。
2000年,搜狐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股票曾一度跌入谷底,張朝陽通過回購將這些股票期權獎勵給部下員工。2002年,搜狐股票大漲,許多員工因此成了百萬富翁。
2003年12月,攜程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如火箭般衝高88.56%,按當時融資7000萬美元計,高管套現約2520萬美元,超兩億元人民幣落入攜程高管囊中。攜程CEO梁建章、CFO沈南鵬因此成為各大富豪榜關注目標,被胡潤分別定下一億到兩億元人民幣身價。
2005年,百度上市“造富神話”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百度上市當天造就了8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以及250位百萬富翁。一位前百度員工回憶,他上市時持有的百度股票,帶來了豐厚收益,讓自己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中國互聯網藉此從全球互聯網泡沫陰霾中走出,成為投資熱點,無數中概股開啓赴美IPO進程。到2014年,阿里上市成為一場宏大的造富運動,刷新中國互聯網公司通過上市制造百萬、千萬富翁數量的紀錄。據估算,阿里持股員工約超過一萬人,上市後人均可套現近422萬美元,折算人民幣超過2500萬元。
一夜暴富神話故事仍在不斷演繹。比如在2017年,雖然赴美上市的重量級企業不多,只有搜狗、趣店、紅黃藍等為外界耳熟能詳,但光是互聯網行業的新晉億萬富豪就多達55位。
1年後,黃崢將白手起家創立的拼多多帶到納斯達克。隨着敲鐘,38歲的黃崢以950億財富首次上榜胡潤榜,並一舉闖入前15。胡潤表示:“黃崢是歷史上最快達到近千億財富的企業家,有可能是全球最快達到近千億財富的企業家。”
去年7月,儘管大環境逐漸變差,中概股被頻頻做空,但在理想登陸紐交所時,一夜之間李想身價仍超過29億美元,超過200億人民幣。
這一切,在2021年鉅變。考慮到大環境因素,2021年上半年中概股扎堆赴美創歷史新高。有市場分析人士就表示,此輪國內企業扎堆赴美IPO背後,正是一些即將到期的美元基金急於把項目推上市,以便於儘快清算基金回籠資金。“基金期限到了,而且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發展階段,都使得這些企業必須有更現實的融資渠道。”
“人算不如天算”,大環境的急劇變化,以及中概股赴美后遭遇的“大敗局”,不僅讓美元基金相當失望,投資者大面積虧損,同時也讓赴美上市的造富神話,走向終結。
03 下一波造富神話在哪裏?如今,伴隨持續大跌,中概股在投資圈有了一個新名字:丐(概)幫。有多位投資人士甚至認為,中概股板塊正在失去意義,不會有太多增量,還在的也會慢慢轉移回來。
根據匯生國際資本行政總裁黃立衝的説法,“為避免審計、律師等費用打水漂,赴美上市基本上停了,繼續等待沒有限期。IPO申請暫停、VIE結構審批是兩大關卡。”
對貨拉拉、福佑卡車、Keep、喜馬拉雅、小紅書、零氪科技、哈囉出行、Soul等按下“暫停鍵”的企業而言,是否還可能實現自己的財富變現故事?
業內人士表示,一個方向是去A股。A股有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多個板塊可以選擇,比如創業板因其造富功能,一度被稱作“造富板”。有統計數據就顯示,至2011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規模已從28家擴張至355家,這其中736位股東身價過億,50餘名股東身價過十億。
A股上市採用審核制,隨着A股各個板塊步入穩健發展期,對營業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佔比、現金流、估值均有不同要求。這對很多連年處於虧損狀態的互聯網企業而言,A股門檻太高。
比如貨拉拉三年虧損近50億,喜馬拉雅近三年虧損累計超過二十億,Soul近三年虧損近12億,均達不到盈利要求。而如果申請科創板,上述互聯網企業是否具有科創能力讓外界懷疑,此前每年淨利潤5000萬以上的羅輯思維,就因不具備科技屬性被科創板拒之門外。
另一個方向是港交所。歷史資料顯示,2004年騰訊上市,原始股權就製造了5位億萬富翁,7位千萬富翁和一百多位百萬富翁。
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變革。最近幾年,港交所新經濟股票上市呈現繁榮景象,根據港交所公佈的數據,新經濟公司成為香港資本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2021年前7個月,新經濟公司集資金額佔比高達90%。預計今年新經濟公司融資額佔比可能破紀錄。
港交所採用註冊制,無盈利硬性指標,基本上是以披露為準的審批方式,對那些曾計劃赴美的IPO企業而言,港交所可能才是實現財富神話最有希望的地方。比如喜馬拉雅,於8月23日在香港註冊了喜馬拉雅控股公司。有消息就稱,喜馬拉雅將計劃在港股上市。
但即便能成功登陸港交所,也不一定代表喜馬拉雅們馬上可以實現造富神話。比如小米,2018年小米上市,市值一度超500億美元,根據根據小米招股書,有7126人進入了股權激勵計劃,彼時無論是媒體,還是小米內部、市場投資者,都認為小米即將新一輪批量製造富翁。
不過,小米很快破發,從17港元下跌至10港元以下,直至2020年8月股價回升後才超過發行價。對小米7000多位“打工人”而言,已經很難實現當初阿里、百度、騰訊員工們“一夜暴富”的故事。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今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上市,成“全球茶飲第一股”。上市首日即破發,跌幅一度擴大至11.11%。截至目前,奈雪的茶最新股價為13.6港元,距招股價19.8元低不少,“造富”也就無從談起。其破發原因,與其瘋狂擴張、連年虧損有直接關係。
無論如何,市場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那些急迫IPO的互聯網企業而言,經營表現、盈利表現,才是股價上漲,更多員工能否實現財富自由的關鍵。
時代終究不同了。如同在寫完《窄門》的第二天,安德烈·紀德永久地剃光了自己鬍子……就像是這本書既標誌着一箇舊時代的結束,也預示了一個新時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