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字節跳動官網
5月20日上午10時左右,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將卸任公司CEO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根據張一鳴內部信,字節跳動聯合創始人梁汝波將接任成為新CEO,雙方將確保在年底時把交接工作做好。梁汝波是張一鳴的大學室友。路透社稱,這是字節跳動自2012年成立以來經歷的最大的一次公司調整。
這則消息有些突然,最近幾天並沒有相關傳聞,但卻並不令人意外。
大概兩個月前,3月30日,字節跳動舉辦9週年年會,張一鳴就透露,“新的一年,自己將減少更多日常工作,騰出更多精力來關注公司文化、社會責任和新方向。”
在這次的內部信上,張一鳴也強調,作為公司創始人,將聚焦到遠景戰略等長期重要的事情上去。
張一鳴還表示,脱離開CEO的工作,能夠相對專注學習知識,系統思考,研究新事物,以十年為期,為公司創造更多可能。他提到了虛擬現實、生命科學、科學計算等領域,需要去探索。
雖然創立了全球最大的初創公司之一,取得了令人豔羨的成就,但張一鳴並沒有自滿自得,他還是像學生時代一樣,充滿好奇,樂於思考和學習,充滿耐心。
學霸的成長之路
1983年,張一鳴出生在福建龍巖的一個事業單位家庭,父親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後來去東莞開辦電子產品加工廠,母親是護士。
熱愛嘗試新鮮事物的父母給了張一鳴寬鬆的成長環境,他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還被鼓勵獨立思考,做決定。
在他童年時代,父母彼此聊的話題多是雙方的朋友在國外搞了某項技術,做出了某個產品。耳濡目染,張一鳴的心裏也埋下了一顆創新的種子,想成為一名科學家。
隨着年歲漸長,張一鳴的志向更加清晰,想做出具體的、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能做出個芯片,芯片是一件很具體的事物,或者能夠製藥,有所突破。
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張一鳴第一志願寫的是南開大學生命科學;第二志願是微電子專業。由於高考分數差了點,張一鳴被調劑到微電子專業。
大一的生活有點像“高四”,課業也很繁重,張一鳴每天上課、上自習,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
這種生活讓張一鳴有些沮喪和失落,不過,張一鳴慢慢地從安靜樸素的校園和踏實努力的氛圍中,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當時,他還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換專業,轉到軟件工程專業。相比於在面板上做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張一鳴對計算機更感興趣。
張一鳴花了很長時間,才能做一個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學了一年多,卻沒有看得見的效果,讓他很焦慮。但軟件工程比較快,寫個程序馬上就能跑起來,發揮作用。
2016年,張一鳴重回南開大學,在演講中説起這段經歷,對學弟學妹表示,“大學開始,個人選擇開始變得格外重要,越早認識到這一點,大學階段的收穫就越大。”
轉院後,張一鳴的生活也沒多大變化,依然是日復一日,圖書館,實驗室,教室來回切換。
面對枯燥的生活,張一鳴主要做3件事情打發時間:一是寫代碼,因為是搞技術的必修課;二是看書,看了很多很多書;三是幫同學、朋友修電腦。基於此收穫了3件事:耐心,知識,夥伴,這些對他後來的創業都有幫助。
張一鳴回憶稱,“我用別人打遊戲、打牌的時間,閲讀了各種各樣的書,或者説亂七八糟的書,包括各個專業的書,包括人物傳記,也有各種境內外的報刊雜誌。”
那時候,張一鳴也有困惑,覺得看的這些東西和思考的問題都很有意思,但在生活中沒什麼用。直到後來進入互聯網行業並開始創業,各種各樣的知識才發揮作用,幫助他理解行業、理解管理,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領域。
“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昇天”
大學畢業後,張一鳴仍然着保持勤奮好學的習慣,因此成長得非常快。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畢業後加入創業公司在線旅遊搜索引擎酷訊,他也是這家公司最早期的一批員工。
一開始張一鳴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在工作時,他不會去區分哪些是自己該做的、哪些不是自己該做的。
張一鳴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能幫助解決,他都去做。當時,代碼庫中大部分代碼他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張一鳴有時間,都會給新人講解一遍。通過講解,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工作前兩年,張一鳴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家以後也編程到很晚。但確實是因為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
此外,張一鳴做事不設邊界。雖然當時張一鳴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這對他後來創業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而當時跟銷售總監一起去見客户的經歷,也讓他知道怎樣的銷售才是好的銷售。
工作第 2 年,迅速成長的張一鳴已在公司管了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
雖然身為學霸,而且一直保持勤奮、好學的習慣,但踏入社會後的張一鳴也非一帆風順,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情。
張一鳴是典型的理工男,處理社交、人際關係相關的事情能力偏弱。
時間拉到2009年,張一鳴當時正在和夥伴梁汝波創辦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有一次他去辦一個手續,在辦手續的過程中,他特別氣憤地給公司投資人王瓊打電話,向王瓊抱怨:“這些人怎麼這樣,一點小事都要尋租!”
手續最終沒辦。當時,王瓊給張一鳴的意見是,“你就不要管這件事情了,可以找專業中介機構來做。”
九九房創業期間,由於欠缺管理經驗,張一鳴對公司慢慢壯大時出現的員工偷懶、説話做事不專業以及“辦公室政治”等問題毫無辦法,處理得並不得當,導致一些員工跑去向王瓊“告狀”,王瓊為此還客串了“調解員”的角色。
吃一塹長一智,經歷過這些歷練後,張一鳴和外界打交道的能力有所增強,為他再次創業打下了好的基礎。
算上九九房,張一鳴一共參與過四家創業公司,不過每次都沒有堅持到最後。
但張一鳴並不覺得可惜,在他看來,“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昇天,往前看就行了……如果你的決定是對可見的最大系統(比如社會)是有增益的,你就應該做出更好的選擇。”
張一鳴也曾坦言,和很多人相比,自己是很現實的人。並且,當時他已發現新的、令人興奮的創業機會。
Go Big or Go Home
2011年,張一鳴觀察到一個現象,地鐵上讀報的人、賣報的人越來越少,年初還有,年底幾乎沒有了。
同時,2011年是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高峯,是2008年、2009年、2010年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總和。
張一鳴認為,這是信息傳播介質的變革,手機很可能會取代紙媒成為信息傳播的最主要載體,又因為人和手機的對應關係,手機隨身攜帶,個性化推薦的需求一定會增加。於是張一鳴創辦了字節跳動。2012年,字節跳動推出新聞推薦應用“今日頭條”。
剛開始,今日頭條並不被紅杉資本等投資人看好,他們懷疑張一鳴這個年輕工程師如何能超越騰訊等巨頭運營的眾多新聞門户。
此外,今日頭條創立時,業內至少有5家公司從事移動資訊客户端的業務。
但今日頭條最終發展壯大了。到2016年2月,今日頭條累計下載用户超過3.1億,日活用户超過3000多萬,每天使用總時長超過15億分鐘。
張一鳴當時表示,“今日頭條的用户規模已經是幾家門户的總和了,可以説當之無愧地超越了前一代。”
關於為何脱穎而出,張一鳴認為,“因為我們對於信息分發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機器學習的研究更深入,我們用完全不同的技術方式代替人工的方式。”張一鳴對自己技術很有信心,他曾對媒體表示,自己比美團創始人王興更懂技術。
取得了一定成功後,張一鳴又面臨另外的誘惑。
有巨頭給字節跳動開出很好的投資條件,給很多的資源,給大量的數據,比風險投資更高的估值,上億的捆綁安裝渠道,幾千萬的流量。
如果張一鳴接受,在半年內,公司業務增速可以快幾倍,但是,過早接受巨頭投資並站隊,對公司長遠不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情。
還有巨頭開出高價,想收購字節跳動。
張一鳴並非沒有動心過,他至少有過三次想賣出公司。面對巨大的誘惑,張一鳴有一次想了整整一個星期。
在南開的歲月幫助了他,張一鳴回憶稱,“我想在南開那麼漫長的寂寞我都熬過來了,(這算什麼)。”
2016年7月,當時有消息稱騰訊80億美元估值“收編”今日頭條。這次張一鳴做出了公開回應,“最近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説,他加入頭條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我當然也不是,多沒意思。”
張一鳴還分享了一首英文歌曲“Go Big or Go Home ”(要麼做大,要麼回家),暗示了字節跳動將保持獨立發展。
如張一鳴預期,字節跳動繼續迅猛發展,先後推出了西瓜視頻、抖音、飛書等產品。今年3月,彭博社報道稱,字節跳動估值預計已達到約2500億美元。
字節跳動已經“Go Big ”了,張一鳴也將進入人生的下一段旅行。在今天發佈的內部信最後, 張一鳴表示,“在公司2012年的商業計劃書中,我對團隊説,希望大家把創業的過程當作同行去欣賞風景的旅行。希望大家支持我在這旅行中的‘旅行’。”
#張一鳴#、#字節跳動#
作者:宋星
責編: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