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你一起創業?不想成為韭菜的話,你要學會四個維度看項目
今年疫情,市場上突然多了許多找合夥人的項目,看樣子是資金緊張引起的。菜熊是VC出身,經歷過好幾波行情,所以總有朋友託我看項目。菜熊發現現在不僅投資小白不懂看項目,連那些正在創業的人也不懂,總是錯誤地評估股權的價值,為了資金病急亂求醫找錯的人入夥。
做了很多年生意的人,大多有一種特殊能力,可以很迅速判斷出一門生意是否賺錢。可是他們能説出“投資不過山海關”,卻説不清中間的道理。
菜熊聽多了,總結下來其實都是同一個框架,今天好好説道説道。
看項目看四個維度:原點、時間、空間、熵。
創業者的初心很重要
1、原點
(1)如果你是投資者,要看提出創始人做這門生意的動力源自什麼?
即使是極好的生意,但是操作的人沒有心思,往往就只能是在保本上下浮動。有些項目就是專吃投資人的,俗稱2VC的項目,你想要的是分紅,但人家想要的是你的本金。有些生意就是一錘子買賣,別人是想借你的雞生金蛋。蛋拿到手,他也就要撤了,你是接盤俠。
(2)如果是你自己來操盤,那先想你為什麼要做這生意?
想一想,你是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做這個生意的符合你的長遠利益嗎?如果不符合,只是玩玩練練手,那你沒必要判斷什麼,你不過是在碰運氣。
如果這生意關乎你的命運,我相信你會拼盡所有力氣和資源,這樣的生意才有搞頭。
(3)如果是合夥生意,你還得判斷合夥人、團隊的動力。
一個千萬富翁讓他來搞個幾萬塊的小生意,恐怕對方資源再好也不見得會願意投入。一個見過大錢見過風浪的人,你讓他來操盤小項目,他是很難認真起來的。合夥人不認真投入,誰最頭痛?當然是又投錢又投入的那個,必然要鬧情緒,結果就是好好的生意因為拆夥而散掉。
好了,你肯定要問:選什麼樣的人最好?
我自己寫的思維導圖
簡單地説,一看生意和人的匹配度,二看做的人是否頭腦好,三就看有沒有優勢加成。
多説一句,第二點很重要,和沒有商業頭腦的人一起做生意是很痛苦的。有些人家裏做生意,開公司很自然地就能上手;而那些家裏沒生意經歷的人,往往連交個税都懷疑是被騙錢。
2、看時間
(1)簡單的説就是康波曲線。
行業也好,產品也好,都有其自然生命週期。一個行業日薄西山,你沒有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卻一頭扎進去,結果用屁股想都知道。現金牛產品你不做,非要拿個瘦狗產品來做,還自以為是明星產品,結果就是成了韭菜。
網上搬的圖:行業生命週期
隨手找的一個圖:公司生命週期
如果有人讓你一起做一家公司,那你要看這公司處於生命週期的那個階段。往往能賺錢的都是在成長期,到了成熟期基本不可能讓你莫名其妙地加入利益格局。如果發現已經是衰敗期,那合作還是算了吧。
另外,即使公司是上升期,還要看行業和政策情況。前面説了,行業衰退還是會有人不知死活進入,往往自信源於手上是有些新技術和方法。但你看看圖表,利潤做不上去,並不是很好的生意。願意做這樣的生意的人都是沒有好的選擇。
舉個例子,幾年前我和一位朋友辨論,他是做手機遊戲的,我説馬上就是大屏機的時代,還是轉向安卓平台開發吧。然而他説懂安卓開發的碼農在這城市很難請,還是繼續做S60開發,反正競爭對手減少了,份額也會上升。
結果呢?競爭對手是沒有了,但是願意付費的用户數量也斷崖式下跌。道理很簡單,願意玩遊戲花錢的用户,會缺錢換手機嗎?這個公司只能隨着諾基亞的式微而倒閉。
(2)
還有一些生意是超前的,條件不成熟,堅決不能做。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共享單車,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我就見過共享單車的模式,就在廣西陽朔西街。那裏地方不大,有幾十家出租自行車的店,租金都是統一先收取,收個20塊押金。你在A家租的車,到BCD家還都可以,照樣把押金退給你。
這樣的模式在其它旅遊區也成立,後來逐漸推廣到一些院校中。那為什麼到2014年才在大城市裏推廣開來呢?因為2009年移動互聯網沒普及,移動支付沒普及,互聯網金融還沒誕生。
(3)
時間維度還有最重要的一層考慮:你的時機對嗎?
往往是你很有動力做,也有人願意合作,市場也很好,但是你的時機不對。也許你剛好要結婚,剛好要生孩子,剛好家裏人病了,剛好要完成一件重要的事。
呵呵。人生就這麼奇妙。機會來了,但是你只能錯過。
3、看空間
賽道對了,但是空間錯了,結果就是錯的。
在那裏做生意,流量是基本固定的
比如説開店,選錯了位置,你就白搞了。
同樣一條街,一邊是地鐵口,另一邊是洗手間。視乎於你做的是什麼,兩者都有可能是好位置,也有可能是死位。位置選擇,很重要,決定了生意的生死。
選擇空間是門大學問,展開來講可以寫個幾萬字,還是個人自己領悟吧。
實體店要考慮的實在太多了
總的來説,空間説的就是市場中的一部分因素,我建議是做生意前要到一線去多踩點用自己的眼睛看,看得多了自然就會有所感悟。
4、熵
熵是熱力學的一個概念,也許也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概念。
我個人認為生意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信息差,交易雙方的信息差異越大,導致利潤越高。人們經常講“風口”,怎麼判斷有風?我認為就是事物開始由無序趨向於有序,即“反熵”的過程。
生命是一個反熵的過程,做生意也是一樣。
人們本來可以通過無能種方式解決某個需求,但是有人將這個需求做成了生意,就使得事情變得簡單了。比如説以前買一個東西,你要跑好多市場對比很多樣品,但現在你可以上阿里巴巴之類的B2B平台,用搜索和比對工具很輕鬆地篩選出你想要的。這是一個反熵的過程,信息從無序變成有序,從複雜變得簡單。
但是,當一個生意已經透明得不能透明時,利潤也將跌到底,你再做就變成給社會給別人打工。
比如説薛兆豐講過一個梗,你在海灘發現這裏很多人口渴但買不到冷飲,於是你開一個小攤賣可樂,一瓶10元,利潤是8塊錢。別人看到你賺錢,也在你附近開一個小攤,可樂賣7塊錢。接着有更多的小攤開業,可樂利潤一路下跌,因為競爭激烈,最終停留在3元,因為低於這個價就沒人願意做這個生意了。這時你很不開心,因為你開拓了這個市場,但是最後淪為給海灘當搬運工的角色。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熵增的結果是無序,在一個封閉系統裏熵到最大值便是崩潰。
反熵類似,這個封閉系統裏,到最後變成唯一的有序。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是同樣的道理。市場的熵值太高或太低,生意都會沒法做。舉個例子吧,當年北京第一家肯德基開業,人們視它為高端場所,還有人在裏面舉辦婚禮,現在誰還這麼做就會成為段子。
以上就是菜熊看項目的四維心法,四個維度,越看越清楚。